02.27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因为疫情,武汉成了备受关注的城市。

在我的印象里,标志武汉的关键词句是:火炉城市、热、热干面、早点品种多、九省通衢、说话直爽……

这样一座别有特色的城市,也成了很多作者笔下的缩影。

女作家池莉就是其中一位。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要了解武汉生活,这篇小说值得一看。

早在2015年,文学评论家李俊国就提出,近30年的武汉文学,完全可以“汉派”命名,与“京派”“海派”三足鼎立。

作为一名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作家,有人评价池莉的作品“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在阅读她的作品时,可以看到其中洋溢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

今天将通过代表作《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谈谈池莉笔下的武汉人以及武汉生活,看看他们的生活态度,进而反思自己的生活。

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

“在真正的艺术里,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其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

这部作品就是如此。 我觉得它之所以让人忍不住一看再看,百看不厌,就是因为其中的人物看似都在身边,却又透露着独有的个性。

作品描写的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作品篇幅不长,不到一万字,描写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每字每句都透着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篇文章里,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说明,琐碎不代表平庸,更不意味着庸俗。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不到万字的小说,却让人想一读再读。

一、这篇小说为什么好看?

  1. 新写实主义让作品充满烟火气

谈到池莉这个名字,一个避不开的代表词就是“新写实主义”。

这部作品以武汉一个酷热夏天为背景,描绘了人们的吃穿闲聊。场景化的描写让人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息。

池莉作品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实际。

比如这部作品,一开始就说:

这天,大约是下午四点钟光景。有个赤膊男子骑辆破自行车,“嗤”地刹在小初开堂门前的马路牙子边,不下车,脚尖蹭在地上,将汗湿透的一张钱揉成一坨,两手指一弹,准确地弹到小初开堂的柜台上。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夏日里骑车,本就会让人更热。

这种画面既视感让人想到,在酷热的下午,男子赤膊骑着破自行车。

一张钱都被汗水湿透,不下车去店里交钱,却把钱弹到柜台上。

拟声词“嗤”,说明骑得快,骑得快才会汗流浃背。

一蹭、一揉、一弹,一个大咧咧的不拘小节的男子形象跃然纸上。

加拿大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曾把文学的演变跟四季相对。在他看来,春天对应喜剧,夏天对应传奇。

那么在这样一个燥热的夏天,是不是也要意味着出现不平凡的传奇事情。

作者描写天热时,没用“骄阳似火”“太阳像个火球”这种常规叙述,而是用了一些很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文字。

例如——

“两人都晒得汗滚油流。”

当洒水车驶过时,“马路上腾腾起了一片白雾,紧接着干了。”

这种热气满满的感官描写,让人透过字迹,就能感到扑鼻的热浪包裹着自己。

这带有生活化的叙述,正为下文中主要话题的出现做了铺垫。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炎热奠定了故事的发展基调。

2.“泛小市民”理论让作品更接地气

这一理论是由池莉本人提出来的。

我们在听到“小市民”一词时,往往会有一种市侩的感觉。

但这部作品要表现的,则是要消除阳春白雪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区别。要通过琐碎的语言和琐碎的细节描写,把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念进行高度化的延伸。

看似琐碎,其实却包含了芸芸众生的生活智慧,表现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池莉一直觉得,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就是要还原人的生活。洗尽铅华,把人的面貌表现出来。

所以在这部作品里,看似东家长西家短,谈吃的,谈男女处对象,却正是用这种白描手法勾勒出当地人的生活态度。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白描看似简单,却让人回味无穷。

用平民化的写作方式,透露出一股亲和的气息。把原本平淡的生活变得灵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池莉就是要用这样的“”泛小市民“笔法,让读者意识到:

武汉人好吃,好聊,对于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的热爱。

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有意思,把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如果你觉得这是庸俗,这说明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3. 结尾留白让人回味无穷

整部作品虽然透着热辣的气息,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是不急不躁,流畅细腻。

文中从一开始到结尾之前,都是透着一股滚热的气息。在这种让人不知不觉就产生急躁情绪的氛围下,人们说话快言快语,透着武汉人特有的直爽。

女主人公燕华一直是个泼辣的形象,而结尾,当她开始上早班后,开着公交车行驶在马路时,却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静谧。

当燕华跟同事,售票员小乜聊到兴起,小乜纵情大笑时,燕华提醒她:

“小点声伙计,武汉市就现在能睡一会。”

小乜掩住口,吃吃笑个不住。

燕华驾驶着两节车厢的公共汽车,轻轻在竹床的走廊里穿行,她尽量不踩油门,让车像人一样悄悄走路。

在这里,公交车代表着生活的轨迹。

公交车有固定的路线,正如既定的人生。虽然平凡,但不平庸。如果不好好走,就会跑偏,出事。如果按照一定的轨道行走,则能踏踏实实,活出幸福的味道。

这种写实的作品,往往都带着一种意象的象征。

例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用鸡毛来象征生活的琐碎和繁杂。

但即便如此,却也依然要面对这真实的一切。

燕华虽然是个直来直去的火爆妞,却在工作时表现出了文静和稳重的另一面。

也能让人想到她将来和男朋友猫子的生活,也如她所驾驶的车一般,有方向,有目标,有希望。

二、 琐碎未必代表庸俗

如果是初次阅读,会觉得这部作品全是市井白话,甚至带有些许无聊庸俗的味道。

但再读就会发现,这琐碎的细节里,代表的不是庸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1. 超然的心态过世俗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有冷有热,有好有坏,所以作品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命名——一种带有佛系的味道渗入其中。

作品中的人,都很可爱。他们过着普通的百姓生活,有吃有喝有得聊,足矣。

  • 在吃上,简单又不失美味,让人看了也不由垂涎欲滴。

别以为家常小莱上不了谱,这可是最当令的武汉市人最爱的菜了:

一是鲜红的辣椒凉拌雪白的藕片,

二是细细的瘦肉丝炒翠绿的苦爪,

三是筷子长的鲦鱼煎得两面金黄又烹了葱姜酱醋,

四是卤出了花骨朵的猪耳朵薄薄切一小碟子。

汤呢,清淡,丝瓜蛋花汤。汤上飘一层小磨麻香油。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吃家常菜,过真生活。

“酒香和菜香笼罩了一大片马路”。

简简单单四菜一汤,却有声有色有味道,这就是生活的味道。

能够“吃得勇猛”,这就是幸福和满足。

  • 在聊上,一个温度计爆表的小事能让猫子从下班说到晚饭时分,又从饭后说到夜晚乘凉时。
  • 邻居们对这种小事津津乐道,而对战争等国际大事却轻描淡写,权当谈资而已。

    对百姓来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婚姻恋爱,每天忙活的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在业余能有个聊得起来的谈资,就是无比的乐趣。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超然之心过世俗生活

    能有这种淡然的心境面对世俗的生活,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快乐呢?

    能够吃得下,聊得来,睡得香,夫复何求?

    这就是池莉笔下的崇高。在她笔下的人物,就是在追求这种崇高——好好活着,本身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奖赏。

    2.反浪漫才是爱情的本源

    作品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猫子和燕华的爱情。

    他们的恋爱没有花前月下,浪漫如画。而是锅碗瓢盆,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猫子下班后,考虑到燕华第二天要上早班,所以就来到燕华家帮着做饭。

    燕华要上早班,四点就要出车,睡不够,情绪急躁,猫子也不计较。

    当邻家女人们打笑猫子怕老婆时,他说:“怕就怕。怕老婆有么事丑的。当代大趋势。其实呢,是心疼她,上早班多辛苦。”

    一个妥妥的暖男。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猫子不够男人,看着婆婆妈妈的,一个温度计爆表的事情就能讲半天,啰里啰嗦,但这种碎叨正代表了他温和的脾性。

    在爱情中和婚姻里,这是难得的品质。

    抛开传统意义中的浪漫,婚姻爱情的本质就是反浪漫。

    生活的本源就是吃穿用度,再会说好听的,也不如实实在在地做点实事。

    有句话说得好: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细水长流的宠爱。

    在武昌医院有位女医生。当疫情爆发后,她被抽到发热门诊工作,不能回家,住在隔离宾馆里。

    丈夫每天都给她送饭。

    有一天凌晨下着雨,妻子怕传染家人,坚持不坐车,而要走着上班。

    于是丈夫开车在后面默默护送,用车灯为妻子护航。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琐碎的家长里短,未必就是庸俗

    图片来自网络。丈夫开车灯护送妻子上班。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是真正值得向往的爱情。

    疼爱家人,肯于付出,就是最好的爱情的模样。

    结语:

    在这部作品中,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你一言我一语,却并不让人感到乏味,照样能从每个发言者的语言当中看到真实的生活。

    正如池莉本人所说:“就看你是一个怎样生活的作家。怎样生活的作家就有怎样的作品,作品中自然就有怎样的人物语言。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还原本真的生活,让读者产生亲切自然的阅读感受。

    生活本身就是琐碎平凡的,在这种不可回避的现实中,作品中的人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生活态度。

    琦亭,爱生活,爱读书。传递有温度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