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重回大众的视野。那些身着白衣大褂的“逆行者”们,让我们知道,在疾病的面前,医生才是我们眼中最大的权威。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20年的“新冠”,总是有那么多的白衣天使冲在前线,只为以一己之力,救人于水火之中。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而曾经也有这样一位医生,在面对夺取数千万人生命的疾病中,在面对更加复杂和困难的情况里,也是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此。


他身处于衰弱的清朝末年,那个年代有太多的生离死别和屈辱的条约,也有令生灵涂炭的军阀混战,在夹缝里生存的劳苦大众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位医生所做的事情。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场乱世中的传染病,让我们看见这位形单影只的医生,能够迸发出多大的能量。


这位被遗忘的医生叫做伍连德,而那场传染病叫做“鼠疫”。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那场“鼠疫”爆发于1910年的东北地区。


1910年,俄国的达乌利亚地区出现疫情,同年的10月底,疫情在东三省爆发。


而由于当时的东三省是中国铁路网最发达的地区,疫情沿着交通线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死亡的人数就已接近4万。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恐慌迅速从东北传到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政府需要有人能够挺身而出,担起整治东北鼠疫的重任。


关键时刻,著名的外交家施肇基主动请缨担任了“防疫大臣”,并推荐了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校长的伍连德调查此事。


说起伍连德,其实他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西亚,17岁便远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传染病和细菌学。之后曾先后到英国、德国、法国等地方学校进修,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刚接受任命的伍连德,便和自己的助手携带了简单的仪器奔赴哈尔滨。然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他将面临的局面可能会超乎自己的想象。


刚到疫区的伍连德,就干了一件全中国都没人敢做的事:解剖死尸。通过对死亡患者的病例解剖,伍连德确定这次的传染病为鼠疫,并且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鼠疫。这种新型鼠疫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且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暂时根本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伍连德却发现,疫区的民众甚至是医生在内,几乎都没有任何防护传染病的意识。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针对于此,伍连德提出了三个防疫措施,并迅速向政府报批。


一、对疫情重灾区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二、控制并监控交通要道,杜绝人群流动,避免疫情继续蔓延;


三、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聘请更多的医生参与抗疫,并做好消毒工作。


这三条措施,是否和今天所采取的抗疫方式基本一致?


但由于疫情的来势过于凶猛,造成民众死亡无数,仅哈尔滨傅家甸坟场就露天停放了数千具尸体,无人过问。而这些遗体,就是极为危险的传染源。


伍连德于当时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书请求焚烧尸体。好在当时的清政府也知道这是在任命关天的紧急时刻,迅即照准。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焚烧之后,疫情迎来了东三省防疫的转折点。


在他与战友们共同奋战了67天后,东北鼠疫终于在4月底得到了全面控制,然而却有将近三百位奋战于一线的医生因此而死。


此后,在由12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万国鼠疫大会中,伍连德为推举为主席,此时的伍连德年仅32岁。


事情到这儿还未结束。此后的伍连德以推进现代医学传播为己任,并先后建立了哈尔滨医院、齐齐哈尔医院、满洲里医院、三姓医院、大黑河医院、同江医院等先进的防疫医院。


他还亲手创办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北京中央医院,创办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也是由伍连德牵头创办。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不仅如此,伍连德还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位登上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名单的华人。

抗争并未结束,1932年的上海又爆发了大规模霍乱,幸有伍连德坐镇,疫情很快得到了成功控制。


作为一名医生,他用自己的拼搏,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他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宝贵的财富。


但医生也是凡人。


1937年,日本侵略军将炮火打到了上海,这位悬壶济世的医生也沦为水中浮萍。


他的第一任妻子和长子死于肺结核,一个孩子死于肺炎,还有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夭折。他也黯然告别了自己为之付出了30年的祖国,回到了南洋老家,就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为何这位堪称“国士无双”的医者,之前的我们对他一无所知呢?


如果没有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也不会记得那位87岁的医生叫钟南山,那位73岁的医生叫李兰娟,还有千千万万投身于抗疫一线的医生们。


同样是关乎生命的职业,多数人能记住的是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将军,却很少会是悬壶救世的医生。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在此之前,你还认识多少医生?近代的白求恩?或是扁鹊、华佗、张仲景?


人往往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起医生;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伤医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电视中那些千千万万张口罩背后的面庞也永远不会被大众知悉。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医生们早在入行之初,就已经为我们立下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那些过往的时光里,你还记得多少身着白大褂的他们?


我们无法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但我希望,当疫情散去、疾病远离,我们依旧能够对这个承受太多压力却默默无闻的职业,留有敬畏、心存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