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晗 宋效軍:疫情影響下普惠金融風險與對策

聚焦小微 | 趙晗 宋效軍:疫情影響下普惠金融風險與對策

聚焦小微 | 趙晗 宋效軍:疫情影響下普惠金融風險與對策
聚焦小微 | 趙晗 宋效軍:疫情影響下普惠金融風險與對策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小微企業的流動性,凸顯了小微企業風險抵抗力弱的特徵。而全球疫情的擴散加大了中國經濟企穩的難度和不確定性,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小微企業作為弱勢群體更將首當其衝。在疫情期間,銀行在幫扶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同時,要化被動為主動,挖掘重點行業有成長性的小微企業,為“後疫情時代”做好儲備,促進小微金融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銀行業應該如何應對普惠金融業務的風險衝擊,建議摸清存量資產狀況,做好壓力測試,並準備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發生的應對方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實施動態重檢,持續建立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等措施。

疫情衝擊小微企業的流動性,

是當前小微金融的主要風險特徵

雖然疫情不應該是企業優勝劣汰的一個機會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小微企業的流動性,凸顯了小微企業風險抵抗力弱的特徵。尤其是2020年2月下旬以來,海外疫情加速擴散,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疊加原油大跌等因素,使得全球經濟金融面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加大了中國經濟企穩的難度。若發生系統性風險,小微企業作為弱勢群體更將首當其衝。

一是復工延遲、資金鍊斷裂、需求不振等因素可能使得部分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出清。在疫情發生前,中小工業企業的資金鍊條已處於緊繃狀態。2019年底,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私營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餘額在流動資產中的佔比達到31.3%,為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存在較高的流動性風險。由於我國企業盈利整體仍然較差(2019年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3%),疫情衝擊導致小微企業收入更加萎縮,還要支付水電、工資、融資成本等剛性成本支出,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困難,可能導致企業出清。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調查,受疫情影響,汽車零部件營業收入損失在2000萬~5000萬元的企業佔比達16%,損失最高者達20億元人民幣;部分體量較小的中小企業(主要以零部件企業為主)正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據招商銀行調研數據(受訪企業90.4%為小微企業),24.7%的樣本企業遭受疫情衝擊嚴重,其中16.9%經營已陷入困境、5.8%面臨倒閉風險。中國已經深入全球經濟和產業鏈中,海外疫情前景的不確定加大了中國經濟企穩的難度。如果產生系統性危機引起風險反向輸入,更會加劇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

二是疫情或對存量貸款的質量形成一定衝擊,尤其是小微企業集中的批發零售、製造業等行業或受疫情影響較大。疫情期間,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受到明顯衝擊。根據2013年經濟普查數據,分別有30%左右的小微企業集中在批發零售業與製造業,而各家銀行在這兩個行業的不良率已普遍較高(見表1)。從2020年1~2月製造業數據來看(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7%),疫情的影響已充分顯現。在批發零售等服務業方面,勞動密集型的屬性使其面對高傳染性疫情的風險敞口更大,受疫情影響時間會更長(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疫情對各行業信貸資產質量的衝擊可能是不同程度的,但尤其要注意批發零售、製造業等本身就具有高不良貸款率行業中的小微企業的資產質量可能會加重惡化,從而引發不良貸款率的攀升。

表1 四大行製造業及批發零售行業貸款佔比及不良率(%)

聚焦小微 | 赵晗 宋效军:疫情影响下普惠金融风险与对策

數據來源:四大行2019年半年報,中行批發零售行業統計口徑不同。

發展小微金融業務的關鍵在於保持可持續性

要為風險承擔能力薄弱的小微企業提供成本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就決定了小微金融將比傳統金融承擔更大的風險。當前的疫情形勢和市場變化表明,我國小微企業發展正處於一個艱難的、充滿變化的時期。即使疫情過去,小微金融服務依然面臨著風險延後及暴露的考驗,所以,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小微金融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疫情期間做好小微企業幫扶工作,同時挖掘重點行業有成長性的小微企業,為“後疫情時代”做好儲備。疫情發生後,銀行業已經為幫扶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展期、降低貸款利率等。同時,針對湖北省等重點受災區域採取了較大力度的資源傾斜。但這可能是將部分隱患延期而非消除。待疫情結束,如果企業的流動性問題還沒有解決,極有可能產生一些逾期甚至不良資產。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風險化解與客戶儲備問題,在疫情期間就要深入研究與佈局,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瞭解小微金融客戶的金融需求與經營狀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仍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小微客戶,通過適當的管理與引導,化被動為主動,幫助小微企業在疫情過後接續流動性,渡過難關。

二是對重點行業加大支持力度,既能挖掘出有成長空間的企業,還能完成監管機構要求的增長任務,比如智能製造、生物醫療等相關行業。

優化大數據處理和模型設計能力,避免誤傷優質客戶。小微企業信用評價及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是基於大數據處理以及模型功能的完善而實現的,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疫情的發生,考驗了現有數據模型對優質客戶的識別能力。小微金融產品的特點是基於固定資產的押品較少,而基於可變消耗(訂單、應收款、納稅、票據信息等)或知識產權、土地經營權的押品較多,且要求有連續的經營數據。疫情發生期間及過後,許多小微企業的經營數據將發生斷層。如,建設銀行的“雲電貸”要求企業近24個月繳納電費總額超過10萬元(含),且近12個月用電量環比下降不超過30%。對於部分因疫情而導致經營數據斷層的優質小微企業,如何被有效識別是現在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大數據獲取成本將下降,大數據處理和模型設計將是小微金融服務比拼的關鍵。政府已經意識到大數據對社會的價值,開始推動大數據在個人徵信上的應用,組織整合各方面所掌握的數據,如開發二代徵信系統、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未來,銀行的大數據獲取成本有可能顯著下降。因為這些數據可能不止來源於央行徵信系統,而是來源於諸多監管機構、網絡社交信息的彙總,使得銀行獲取徵信所需大數據的成本下降。國家主導的大數據更為成熟後,不同機構間獲取的大數據有可能趨於雷同,除部分擁有專屬數據的機構外,銀行發展小微金融的競爭比拼的就是數據獲取質量與處理能力。我們需要在巨大的數據量中深入挖掘深藏的價值,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將優質小微企業挖掘出來,做好“加法”和“減法”,利於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

根據小微金融的業務特點,爭取特殊時期的政策支持。小微金融是個宏大、複雜的系統工程,有許多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共同面對。我國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疫情的發生更加劇了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可能有部分抵抗力弱的小微企業信貸資產發生沉澱、演變並最終體現為逾期甚至不良。監管文件曾多次提到要給予小微企業支持,如央行《2019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把更多金融資源轉向小微企業,商業銀行要向實體經濟讓利”。在LPR改革逐漸深入且存款端成本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信貸資產風險的增加可能需要通過加大提取撥備而使得利潤收窄。

雖然監管機構近年來已出臺多項政策減緩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經營成本壓力,如放寬對小微不良率容忍度、對小微企業信貸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鼓勵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對企業財政貼息等。但是,一旦有不良資產形成,仍需銀行自己消化。國家也逐漸開始注意到這一問題,近幾年在大力支持發展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但政策性融資擔保機制和體系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內要化解疫情引起的小微企業風險問題,還需各方尤其是監管機構做出更大努力。

參考國外經驗,銀行可在小微企業貸款發生損失後向監管機構申請補償,且風險資金池等在國內也有實踐。因此,在特殊時期,我們可以探討在適當的時機向監管機構提出損失補償或階段性小微金融服務自主定價,避免將風險沉澱至銀行自身(見表2)。

表2 主要發達國家小微金融風險分擔機制

聚焦小微 | 赵晗 宋效军:疫情影响下普惠金融风险与对策

普惠金融業務應對風險衝擊的幾點建議

疫情的衝擊是階段性的,但疫情的發生可能為我們在應對風險的管理措施方面帶來一些深層次改變。正確對待小微金融風險,堅持風險底線,嚴格把控每道關卡,為普惠金融業務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才能做到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摸清存量資產狀況,做好壓力測試,並準備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發生的應對方案。摸清存量資產狀況,加大資產排查力度。從區域結構上看,尤其要加強對湖北、廣東、河南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省份的存量資產排查。從行業層面上看,要重點摸清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受到疫情影響明顯的行業的資產情況。同時,要做好壓力測試,研究在不同經濟金融情景下的小微金融產品的信用風險狀況,尤其是準備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發生的應對方案。

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動態重檢制度。前期,銀行業已經利用數控、智控、聯控等手段做實了貸前環節的底線核查,對觸碰底線、不合格的客戶進行了實時攔截。未來建議持續推進線上業務風險排查系統的研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在貸後預警環節對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與評價結果進行動態重檢,縮短貸後檢查週期;在原有貸後預警制度的基礎上,針對小微企業特點加入行業數據、經營數據、專利估值等方面的不定時重檢,避免或縮小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

持續建立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針對線下傳統金融產品,為充分發揮風險分擔、補償作用,銀行可以繼續與政府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擔保機構等加大合作,合作構建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優化擔保、風險補償流程。如:由保險公司為小微貸款提供保險,使得商業銀行信貸出現違約時可用保險理賠進行補償;也可配合地方政府搭建風險資金池,對小微企業貸款損失申請補償,等等。

優化內部考核機制,落實盡職免責,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在監管機構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已有明確相對寬鬆的政策的要求下,可逐步將信貸考核政策與不良容忍度差異化政策相統一。可考慮通過EVA計量和考核時降低經濟資本佔用、安排專項費用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服務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消除基層網點因擔心考核及追責而產生的不敢貸、不願貸現象,更避免疫情期間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資產質量惡化傷及支行員工的小微金融服務的積極性。在確實無違法事件發生的前提下,應當進一步落實盡職免責制度。

(本文獲國家基金項目“基於‘互聯網+’的全鏈條協同創新孵化服務平臺研究及應用示範”〔2017YFB1402000〕支持)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

聚焦小微 | 赵晗 宋效军:疫情影响下普惠金融风险与对策

瞭解“疫情影響下的經濟洞察”更多專題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