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生活中的伊丽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最近重读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19世纪初期,英国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

可我印象最深的是伊丽莎白和好友夏洛特大相径庭的感情境遇。

01

伊丽莎白:追求精神的契合,有爱的婚姻

伊丽莎白出身于一个乡绅家庭,父亲班纳特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根据当时的法律,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一旦父亲过世,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妹们将一无所有。

基于此,就像她们的妈妈认为的那样,她们最好的出路就是嫁个有钱人。

但伊丽莎白并没有以物质为标准去寻找爱情,她拒绝了物质条件不错的表哥柯斯林的求婚。因为柯斯林是一个特别爱炫耀的人,经常在人前说他的花园和房子怎么漂亮,说他和哪些地位高的人有什么样的交情,对地位比他高的人阿谀奉承,还非常的自以为是,伊丽莎白十分反感他。

伊丽莎白对物质有一定的要求,但对爱情婚姻有着更高的要求,她渴望精神上的沟通和思想上的交流,彼此共同成长,彼此相爱,彼此欣赏,有良好而深厚的感情做基础的婚姻。

很显然她表哥柯斯林和她在精神上是无法沟通的,这样的伴侣她无法接受。

所以当好友夏洛特选择和柯斯林订婚的时候,伊丽莎白对夏洛特的选择感到不解,也为好友选择无爱的婚姻感到悲哀、难过。

《傲慢与偏见》:生活中的伊丽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拒绝表哥的求婚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庄园心动过,但她认为达西仗着自身条件的优越,不苟言笑、爱挑剔人,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过于傲慢,再加上小人威克姆污蔑抹黑,伊丽莎白越发对达西看不顺眼。

当达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时,她并没有为自己可能成为当地最好庄园的女主人而感到高兴,而是被达西一边向她求婚,一边看不起她的家人的态度所刺痛,伊丽莎白认为达西在侮辱她,坚决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拒绝了摆在她面前的富裕生活,对于伊丽莎白而言,再富有的爱人,也不能没有良好的品质。

后来,伊丽莎白随着对达西的接触和了解,她知道了达西先生没有苛刻威克姆,是威克姆自己贪得无厌,企图从达西家捞好处。后来参观彭伯里,又听到管家对达西的赞赏,也亲眼见到了达西的彬彬有礼,她认识到了达西的高尚品质。

特别是在看到达西鼓励宾利先生向姐姐求婚,帮助斡旋妹妹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的事,保住了她家的名声,伊丽莎白明白达西就是她想找的伴侣,无论在个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最适合她,纵使他的见解,他的脾气,和她自己不是一模一样,可是一定能够叫她称心如意。

《傲慢与偏见》:生活中的伊丽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而达西表面傲慢,但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男人,懂得欣赏有思想深度和会思考,自信的女人。伊丽莎白真实不做作,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出众的个人魅力,脱俗独特的思想都深深吸引了他。

他不再居高临下地爱她,而是放下身段,以最真诚的姿态爱她。

伊丽莎白最终收获了理想的爱情和伴侣。

但现实是无奈的,不是所有人都像伊丽莎白那样有条件和勇气去追求爱情,大多数人都像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那样,不得不向现实和婚姻妥协。

02

夏洛特:迫于现实,选择不爱但合适的婚姻

伊丽莎白的朋友夏洛特,她明知柯斯林不爱自己,自己也不爱柯斯林,为什么还是选择柯斯林呢?因为这是她能抓住的最好的选择了。

夏洛特和伊丽莎白是好友,但她们很多方面的条件都不一样。伊丽莎白是当地著名的美人,她年轻,不到21岁,她还深受父亲的宠爱。她的种种优越条件,夏洛特全都没有。

她27岁了,在当时的社会是超级大龄剩女,长得不漂亮,没有什么财产,还被家人嫌弃。

因为,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矩,姐姐没结婚,妹妹出来社交是不得体的,夏洛特高龄未嫁,底下的几个妹妹也被她耽误了;其次,她的兄弟也怕夏洛特会在家当一辈子老姑娘,就得由兄弟们养她了,她已经成为了父母和家人的压力。

《傲慢与偏见》:生活中的伊丽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没有任何有力条件能支撑她继续等下去,而且相对于爱情,夏洛特更渴望婚姻,她明白:“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的路”。

虽然她不爱柯斯林,但柯斯林是有体面、有地位的牧师,有固定的收入,将来还要继承贝内特家的财产,物质基础不差。得不到爱情,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相对好的物质。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柯斯林的条件对夏洛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婚对象,再等下去,也许她会既等不到爱的人,也遇不到像柯斯林这样条件好的人。

所以,她对伊丽莎白说:“你知道,我不是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柯斯林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并不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夸耀的那样。”

基于种种考虑,夏洛特向现实妥协了。

03

比选择自己爱的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更重要的是,爱自己所选的

伊丽莎白和就像是生活中那些执着追求爱情的人,坚持婚姻必须要有爱情做基础,追求有思想,精神相通,彼此相爱的爱人,宁缺毋滥。

而夏洛特就像生活中,因为年龄、因为物质条件、因为身体状况,因为世俗的偏见等各种原因,不得不现实地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做打算,选择一个条件相对好的人,步入将就婚姻的人。

伊丽莎白:宁愿一直单身,也不要将就的,没有爱情的婚姻。

夏洛特:想要一个家,但遇不到爱情,只好向现实妥协。

两种选择,两种不同的婚姻,两种不同的生活。

很多读者欣赏伊丽莎白对爱情的执着,看不起夏洛特选择将就的婚姻。

我们都希望能像伊丽莎白那样遇到彼此相爱,精神想通的爱人,但不是谁都能像伊丽莎白那么幸运的。

在这里不是鼓励大家选择将就的婚姻,但对选择将就的人,我们可以多一点包容和祝福,当生活无法尽如人意时,学会顺势而为也是一种智慧和成熟!

《傲慢与偏见》:生活中的伊丽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这两种选择,没有哪种选择对,也没有哪种选择错。

我欣赏伊丽莎白对爱情的执着,也理解夏洛特的将就。

其实,爱情也好,婚姻也好,没有天生最好且匹配的两个人,比怎么选更重要的是选择后,认可自己的选择。

柏拉图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按苏格拉底的要求做了。许久之后,他捧著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着我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所以我把最美丽的花摘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比选择自己爱的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更重要的是,爱自己所选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眼前的才是最应该珍惜的。

文/文/心妤心语 一个生活在北方的南方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