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四川金堂縣“群眾工作之家”讓信訪總量降了25.3%

日前,四川省金堂縣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重大決策,加快探索“最多訪一次”“最多訪一地”為百姓解難題為治理探新路,建成“群眾工作之家”232個,村級行政區域的覆蓋率達100%,群眾基本能在30分鐘內通過“群眾工作之家”將訴求反應給相關機構,先後打造出“說事評理”“長樂夜話”“鄉情龍門陣”“五事工作法”等“群眾工作之家”特色品牌,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金堂縣土橋鎮是成都市最東邊的丘陵涉農鄉鎮,是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宗族和鄉情較為明顯,社會治理存在農業鄉鎮的典型性和群眾觀念上的傳統性。土橋鎮堅持黨建引領,以“群眾工作之家”為依託,完善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整合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公調、檢調、鄉賢調解等各方資源,創新“說事評理”調解機制,核心為“二三三四”模式,“二”即在鎮上、村上分別建立說事評理指導小組和說事評理小組“兩個小組”;“三三”即以“說三事”(說家事、公事、農事)、“評三理”(評情理、德理、法理)為工作內容;“四”即採取收集群眾訴求、社區提議說評、分類說事評理、建檔跟蹤問效四個工作步驟。,積極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到“說事評理”中,做到矛盾不上交,信訪不上行。

“我原是土生土長的土橋鎮朝陽社區人,原來被抱養遷戶至平山村,後又將戶口遷回了朝陽8組。我戶口是正式戶,但是為什麼生產隊利益分配,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都有,我卻沒有。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外打工,這次回來才知道這個事。我就沒有想通。我的訴求是我應該享受集體經濟利益分配,希望村上能夠解決。”

2019年7月24日上午在土橋鎮朝陽社區召開“說事評理”評議會,由評理員公開評議。當事人、知情人、法律顧問、評理員等均出席發言,鎮、村工作人員,普通群眾現場旁聽。

“說事評理”調解機制以引入社區第三方(社區居民)參與調解的方式助推矛盾化解為主要著力點,提倡“有事你就說,道理大家評”,問題由群眾提出,措施由群眾制定,效果由群眾評議,真正實現了群眾的自我管理。群眾在參與過程中瞭解的是法律、聽取的是政策,真正信服的法治。除此之外,“說事評理”調解機制的顯著效果有力推動了“群眾工作之家”的建設,同時,“群眾工作之家”的規範運行也推動“說事評理”機制的持續完善,切實有效的提高了調解質效,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高。今年以來,土橋鎮“群眾工作之家”依託“說事評理”調解機制,共成功調解矛盾糾紛410餘件,調解率達100%,其中化解歷史積案18件,終結無理上訪、纏訪鬧訪事件5件。

據悉,今年以來,金堂縣“群眾工作之家”共接待群眾2902人次,信訪代理386件;人民建議徵集468條,被各級採用82條;調處矛盾1436起,調解率為100%,滿意率100%。信訪總量下降了25.3%,成效明顯。(李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