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宋朝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之一,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宋代更是遥遥领先其他朝代。宋朝之所以文化鼎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有一股“读书风”,可以说从乡野到庙堂,几乎所有有条件、没有条件的男孩子从小就会开始读书。也许对于宋代的人来说,读书才是最崇高的职业,宋朝算是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应用到了实际之中,并进一步升华了这句话。那么为何宋朝人都那么爱读书呢?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每个宋朝人都趋之若鹜呢?

宋朝的重文政策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杯酒释兵权是每个人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故事,就因为从这个故事开始,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当然当时的宋朝之所以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不仅仅只是因为武将的威胁比较大,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项政策可以有效地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促进文化方面的发展,宋朝时期出现文化盛世原因有一部分就是这个政策的作用所引起的。这种重文的政策是宋代的文化出现繁荣时期,当时的宋朝出现了许多文化泰斗以及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典籍。

当时的重文政策一方面体现在对于读书人的优待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文化典籍的修复和重视程度上。据说北宋的皇帝都会在自己的宗族祠堂里祭拜这样一块碑,这块碑上有许多的碑文,据记载 碑文大体规定两条,一是优待柴氏后人,二是后世皇帝不得杀上书言事者,不得杀士大夫。宋朝算是把以前的“刑不上士大夫”的规定彻底的保留了下来,你要的规定无疑给了天下的百姓一个重要的信号,即读书人是最高贵的讯息。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据记载,“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天下书复集三馆,篇秩稍备”除了优待读书人之外,当时的皇帝还进行了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修复,他们开始大规模的恢复被这段时代所抛弃的文化典籍以及优秀的文化知识,并且这样的活动是当时几代皇帝共同完成的。据记载,“太宗下令召集文人编纂了故事集《太平总类》,文章集《文苑英华》,小说集《太平广记》,医方集《神医普救》。...真宗也组织了大型编书工作,他召集书生编纂君臣事迹一千卷,命名为《册府元龟》。”这样大规模的修复和编纂文化典籍的活动给当时的宋朝读书人提供了大量可以学习的材料,同时更加坚定了百姓对于读书这件事情的看重。

宋代官员的厚禄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古往今来大多数人的人生活动方向都是用利益来趋势的,宋代人之所以这么爱读书,大多数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出来的行为。要知道宋代官员的俸禄是非常丰厚的,不仅仅是日常的工资,宋代的官员可以拿到很多很多种我们完全没有听到过的补助,可以说只要是在宋代当上官之后,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担心日常生活问题了。根据赵翼的《甘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记载:“有茶酒厨料之给、薪蒿炭盐诸物之给、饲马刍粟之给、米面羊口之给。其官于外者,别有公用钱,...选人、使臣无职田者,别有茶汤钱。”

宋朝官员这些乱七八糟的补贴加在一起,其实已经远远高于他们每月拿到的俸禄了,而且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时常打赏自己的臣子。所以说在宋代当官,只要不是野心特别大,基本上和他的人生就不需要太过于为钱操心,国家满足了他一切的生活需求。宋代的很多高官都是贫寒出身,所以在宋朝,努力读书争取成为国家公务员应该算是许多贫苦百姓唯一的一条出路,在宋朝成为国家肯定的官员就是荣华富贵的开始,这应该是宋朝大部分人都非常愿意成为读书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皇帝引领的读书风尚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宋朝的人之所以选择读书,除了政策方面以及待遇方面的优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掌权者皇帝所起的引领作用。宋朝时期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读书的风尚,当时的宋朝皇帝对于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于文臣的敬重,都在直接的影响整个朝代的风尚标。

根据《麟台故事》记载:“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观书为乐,殆至宵分,手不释卷。……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当权者的一些小爱好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官员的态度和兴趣爱好,而这些官员在投其所好的同时也会影响读书人的一些想法。在这样种种的条件作用之下,宋朝的百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成为读书人的风尚在宋朝的土地上蔓延开来。

宋太宗在宋朝的诸多皇帝之中,算是比较爱读书的一个,在他看来,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即使一个人的学问再高也会有不会的东西,宋朝的读书风尚大约就是从他这一代逐渐开始的。根据《宋史》记载:“诏:『史馆所修《太平总类》自今日进三卷,朕当亲览。』...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思学者读万卷书,亦不为难耳。』...上怪之,以语近臣。对曰:『上好学之感也。昔有鹳雀衔三鱸鱼坠杨震讲堂下,抑以类此。』”也许当时除了国家政事之外,宋太宗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修复古籍,然后阅读书籍并和自己的臣子进行讨论,从《宋史》之中的对话不难看出,这位皇帝是真的乐于读书一道。

因诸多因素形成的读书风气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宋朝重视科举,当时的宋朝统治者讲究的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则,同时因为政策方面的原因,当时涌现了一大批大文豪,这些人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宋朝时期所有贵族也都以读书好为豪,据《容斋随笔

》记载,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父笃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者,莫不耻焉”“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与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的社会风气,这其中文人们的带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当时的各个地区广为流传的并不只是这些大文豪的名气,更多的是伴随着他们的名字而出现的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都是这些文人刻苦学习读书的事件,在《宋史》中,曾经这样记载过范仲淹:“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这种赞许文人读书刻苦的记载很多,这些记载在长时间的传播上积攒下来的是读书蔚然成风的现象,然后这些现象就会催生更多的文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存在,它们一起加固了宋代读书人的地位。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在宋代读书除了获取功名利禄之外,更多的一些文豪是为了满足这些对于知识的渴求而去不断的探索新的书籍,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些为了非功利目的而读书的人占据宋朝读书人的大多数,相比起那些人为了功名利禄及参加科举而读书的人来说,这些即便身处贫寒也依旧热爱读书的文人才是促成当时宋朝读书风潮的主流人群,因为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更得人心。

除了那些流传的文豪事迹在激励着读书人之外,宋朝许许多多官学以及学院的诞生也是读书风气形成的原因之一。根据记载,宋仁宗颁布了兴学诏令:“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始置教授,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这些学院的出现不仅利于读书风尚的形成,同时它们也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文官和文人志士为宋朝的文化盛世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这些许许多多供给读书人学习的地方,给了许多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毕竟任何一个时代里,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一直是普通人。宋朝时期普通人的认同和努力是文化盛世出现的一个原因,也是读书风尚诞生并壮大的动力。

左迁右侍郎言:

文人为何偏爱宋朝?其实是宋朝有能够培养“读书种子”的优质土壤

当然,宋朝之所以出现文化兴荣的盛世,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里既有政治方面重文轻武,也有社会上读书“蔚然成风”的影响,其实当权者肯定的态度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反面例子就是秦始皇了,所以大秦帝国只能维持两代,而宋朝可以持续319年。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文化盛世带来的就是读书人数的激增,只有读书种子足够多了,才能造就出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只有足够多的人才,才能书人才,才能造就出如此宏伟大文化盛世!

参考文献:《甘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麟台故事》,《宋史》,《容斋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