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解“色即是空”,在风中看见开花的树,悟出首千年妙诗

《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似很简单的8个字,但理解起来却难倒了不少人,一切都靠自己去领悟,至于怎么个悟法则是一件既要靠运气,也需要智慧的事。

白居易不解“色即是空”,在风中看见开花的树,悟出首千年妙诗

当年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一直参悟不了,后来听师父念了首洞房诗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并写下了一首28字开悟诗,流传至今。而唐代诗僧德诚也一直看不破这个道理,直到一次钓鱼时他才大悟,并写出了《船子和尚偈》,最后两句“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既有诗意又充满了禅意,千年来备受推崇。

白居易不解“色即是空”,在风中看见开花的树,悟出首千年妙诗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首禅诗,诗名《僧院花》,作者“诗魔”白居易。白居易一向好礼佛,但却一直不解“色即是空”的道理,他在一位高僧居所种了一棵树,一日他于风中看这棵小树花开后,突然就顿悟了。于是便欣喜地写下了首七言绝句,全诗短短28个字流传了千年,让我们来品一品:

《僧院花》

唐.白居易

欲悟色空为佛事,

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

方便风开智慧花。

白居易写诗一向是明白如话的,据说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得懂他的诗,他经常拿诗给不认识的老妇人看,对方若是看不懂,他便改到她能看懂为止。这首禅诗从字面上来看,通篇也是无一生僻字,读来却令人受益匪浅。

白居易不解“色即是空”,在风中看见开花的树,悟出首千年妙诗

前两句讲明了自己种这棵树的目的,以及自己心中的不解。佛法的真谛从来就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诗魔便将它融入进这棵树中,方便大家理解。这种写法在禅诗中很多,宋代一位尼姑也一直无法参悟,直到无意看见一朵梅花时,才明白了何为空,并写下了千古名句“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位尼姑为了寻找春天,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回到家中后,却发现一朵春梅已爬上枝头。这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后的顿悟,与白居易这首《僧院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居易不解“色即是空”,在风中看见开花的树,悟出首千年妙诗

诗的后两句开始进入正题。这芳树在风中开了花,令诗人十分欢喜。这花开得突然,昨日还没有,今日却立于枝头,随风摇曳,这是佛法里的缘起;数日后,它却将和其它春花一样,再随风而逝,这是缘灭。这阵风的起和灭本是无心,却伴随着花开花落,所以在诗人看来这一切都充满了禅意,每一朵花都是智慧花,都体现着“色即是空”的道理。

白居易不解“色即是空”,在风中看见开花的树,悟出首千年妙诗

客观地说,论遣词水平这首诗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不算十分出彩的,但这种借景写禅意的写作手法,却是极高明的,它把一件很难理解的事,写出了美感,对后世文坛的影响不小。后来宋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其实也是把景物和禅意相结合,都有白居易这首诗的影子。读了白居易这首诗,大家懂了“色即是空”吗?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