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集團:要在2020年實現50億元的租金收入

日前龍湖集團發佈2019年全年業績公告。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1510.3億元,同比增長30.4%,實現毛利潤508億元,核心淨利潤15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5%和21%。負債方面,龍湖債務結構基本維持穩定,長期債務佔據更高比重,長短債務比為8.4;綜合借貸總額為1460億元,現金短債比為4.38,充足的現金流可完全覆蓋全部利息支出。

房企“優等生”能夠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據克爾瑞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榜TOP200》,龍湖集團排名第11,下降一位,跌出了TOP10,卻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增速放緩 利潤下滑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龍湖集團營業收入1510.3億元,同比增長30.4%,縱向來看,利潤雖然增長,但是橫向比較龍湖集團盈利能力,其下滑趨勢也在年報的數字中有所體現。

《每日財報》注意到,2019年,龍湖集團的營業額為1510.3億元,同比增長30.4%;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183.4億元,減除少數股東權益、評估增值等影響後的核心淨利潤155.5億元,同比增長21.0%。

而在2018年,龍湖集團的營業額為1158.0億元,同比增長60.7%,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162.4億元,減除少數股東權益、評估增值等影響後之核心淨利潤為128.5億元,同比增長31.5%,增速分別高出2019年30.3個百分點及10.5個百分點。同期,其淨利潤率為18.1%,同樣較2019年的17.6%高出0.5個百分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龍湖今年的新開商場數量也受到衝擊,2月份的關店數量接近8成。業績說明會中,龍湖方面表示,2020年公司計劃新開9家商場,年底前開業商場數達到48家,而此前龍湖規劃的開業數量為50家。

在租金收入方面,根據某業內人士的測算,今年1月至3月期間,龍湖曾對旗下商場商戶給予免租及租金減半的政策優惠,若按去年龍湖商場所貢獻的47.48億元租金收入計算,疫情或已為龍湖帶來超4億元的租金損失。

2019年,龍湖地產開發營業額1407億元,較上年增長29.5%;2019年毛利率為 32.1%;核心權益利潤率10.3%,較上年的11.1%還有下降。

另外,2020年的前兩個月,龍湖集團的合同銷售額為171.1億元,同比下降31%,合同銷售面積104.0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16%。2月份,龍湖集團的合同銷售額為70億元,同比下降29.86%;合同銷售面積為4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5.32%,業績表現繼續下滑。

迅速擴張 風險增加

自2016年起,龍湖集團就在商業項目方面不斷加碼。先是提出了“要在2020年實現50億元的租金收入”,此後又將目標升至“開業40座商場,租金收入達成60億”。2018年5月,龍湖進一步將2020年開業商場的目標提升至50座。截至去年末,隨著成都龍湖濱江天街的開業,龍湖目前累計已開業的商場數達39個,建面超過377萬平方米。

按照龍湖的規劃,公司每年銷售回款的10%以內資金均將投入到商業運營中,而在開業速度上,到2024年,商業項目要開到100家,2029年開業到300家,平均每年新開10家商場。

值得注意的是,若按照每年10%銷售回款的投入計算,自2011年至2019年的9年間,龍湖在商業領域的投入額度已達830億元。同期,龍湖在投資物業的公允值增加了1228億元,也就是說,若除去公允值變動的影響,龍湖投資物業的大多數資金都來自其自身的銷售回款。

不過,擴張過快也意味著風險即來。2016年新商業目標銷售額快速增長,銷售回款大幅增加,正是由於源源不斷的銷售回款及其投入,龍湖集團的商業版圖才得以加速擴張。

然而,當前樓市整體調控尚未放鬆,疫情的影響也未消散,若龍湖的銷售增速繼續下降,而商業地產項目的快速擴張需要大量資金,並且盈利週期長、回本慢的問題,龍湖集團在商業領域的快速擴張就將面臨資金壓力,若處理不當,甚至會導致公司資本回報率的下降。

負債率低 另有隱情

2019年,龍湖集團發債總額約102.1億元。其中,包括42億元公司債和8.5億美元優先票據,平均利率4.24%,平均期限6.8年。2019年,龍湖發行的公司債及海外債期限鎖定在5-10年之間,兩筆5年期,兩筆7年期,及一筆10年期。截止2020年1月,龍湖集團已經用完15億美元的債券發行額度。

結合存量債務來看,《每日財報》發現龍湖集團更偏愛發行長債。2016年、2018年,龍湖均發行過10年期長債,利率分別為3.75%和4.5%;2018年發行的四筆公司債期限全部為5年。

在龍湖集團剛剛交出的這份漂亮的成績單中最詭異的一點是,2015年-2019年,龍湖集團資產負債率在逐年上升,已由之前的66.07%升至74.45%。期內,其淨負債率卻始終保持低位,且還在整體走低,相應由2015年的54.6%降至2019年的51%。

再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2015年後龍湖集團在運用非控股權益做大規模。同期內,上市公司非控股權益在權益總額中佔比在持續上升,已由2015年的11.75%升至2019年的43.63%。

所以,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龍湖集團在運用非控股權“隱藏”負債,心機不可謂不深。

龍湖集團主席吳亞軍曾說過一句話,“真正優秀的企業,順流逆流都一樣有直面的勇氣和超越平均的能力。超越平均的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然前提是,別犯原則性錯誤。”那麼,龍湖集團真的做到了嗎?

本文源自每日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