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删库”看职场

2月25日,微盟集团公告称,公司SaaS业务生产环境和数据遭到本集团运维部一位核心运维员工人为破坏,导致当前暂时无法向客户提供SaaS产品,公司正在全力恢复数据,拟定相关赔付方案来补偿此次事故而遭受损失的商家。微盟预计2月25日晚上24点前,生产环境将修复完成,微盟所有新用户将可恢复服务;老用户预计在2月28日晚上24点前完成。依次计算微盟SaaS产品服务出现53-125小时的服务崩溃。

从“删库”看职场

据悉,涉事员工已被刑事拘留,目前消息公布是因个人精神、生活等原因对微盟线上生产环境进行恶意的破坏,当然进一步详细原因相信最终会有官方披露。作为一名软件从业者,首先呼吁,我们应该有职业操守,有职业道德底线,这种“神仙操作”对个人职业生涯和个人信誉必将造成很大影响。

这次事件,没有收益人,公司方面市值一日之内蒸发12.53亿港元,可谓“一怒而十亿散”,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客户对于公司数据安全和服务稳定性的担忧;涉事员工不经当前身陷牢狱,以后职业生涯也毁于一旦。

作为这次事件的局外人,我们不禁想,是什么样的境遇,让一名核心员工做出如此极端操作,为什么会屡次出现“删库”这种极端事件?

首先,公司在数据安全管理流程上是存在漏洞的,据悉,该员工通过个人VPN登入公司内网跳板机对生产环境数据进行操作,从数据安全和数据关键操作的权限控制上来看,这里操作权限控制的管理是有漏洞的、关键操作的监控预警拦截机制是缺失的。

其次,如果说该核心员工可以做到绕过一系列安全防护机制去做删库操作,那么他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状态下下决心这样做的呢?,他一定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却仍然做了,是什么样的恨意让他如此坚决?在出现这些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员工所在团队,leader是否有注意到员工情绪的变化?是否有关怀?

套用马爸爸的话“员工离职无非两个原因:一、心理受委屈了,二、钱给少了”,而对公司产生这种决绝的恨意,最大可能是面对了一些不公。

从公司管理上的借鉴意义

从其运维岗位来说,属于基础支撑性岗位,国内绝大部分公司都是业务导向的,特别是对中小型公司来说,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引擎,对于大多数公司高层来说,业务部门产生价值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好量化的。因此在公司发展较好的时候,业务部门是优先获得奖励的,而在公司发展遭遇瓶颈时,远离高层视野的基础支持性部门就会被拿来审视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简言之,就是大多数时候,业务做的好,大家有目共睹,而基础支持部门做的好,并不容易被感受到,也不容易量化,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必然是会被骂的狗血淋头,对于基础支持部门来说,做的好是理所当然应该的,做的不好是绝不容许的,这样一个奖惩并不对等的尴尬地位。

从“删库”看职场

但对于基础支持部门来说真是情况是,一旦出现问题,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就像重疾保险一样,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会体现它的价值,而公司在基础部门的投入也应该是像购买保险一样的,不仅要看得见业务的付出,也应该看得见基础部门的付出。

从个人择业上的借鉴意义

关于个人是选择做业务方向的研发,还是平台基础方向的研发,哪个好呢?当然,做平台基础研发也需要了解业务,做业务研发也会有沉淀的需要,从目前国内行业现状来看,大多数公司仍然是业务导向的,如果想自己的付出更能尽快获得量化的体现,那建议选择业务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