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的祕密

太監在中國存在了近兩千年,像早期有名的太監秦朝趙高。

歷朝歷代宦官淨身,有專門的的機構負責,實行人稱刀子匠。

最佳手術時間:冬末春初(避免感染,恢復快)

淨了身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宮,得有介紹人。

北京中關村,原叫中官村,在宮裡幹不動的、出了宮的宦官,在這裡給家鄉來的想當太監的熟人當介紹人,賺取介紹費。


太監的秘密

宦官的品階(四個等級):

侍童

(負責最下等的活,刷碗、倒馬桶等)

學好禮儀是基本功,唯命是從

慈禧寵信的太監“安德海”就是敢於為慈禧拼命

監丞

少監

太監

最高稱呼,尊稱“太監”

PS:

“公公”一詞其實是貶義詞,只有皇帝公主等可以稱呼。宮廷裡同級稱呼“爺”,下級稱呼上級“師爺”。當太監出人頭地很難,都得從最低級開始做。

最壞的太監魏忠賢

歷史上,年輕的魏忠賢是個混混、無賴,進宮後,通過明熹宗的乳孃客印月的幫襯,進入皇帝身邊的核心圈子,一步步做到司禮監秉筆太監,一時間權傾朝野,為大明朝的實際決策人。

掌權期間,構陷皇后、殘害東林黨(文官集團,如有名的大臣內閣首輔葉向高,吏部尚書趙南星)

PS:司禮監,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對宦官機構進行調整,增設司禮監,掌管宮廷禮儀,那時候太監是不識字的,即文盲。到了明宣宗的時候,司禮監的地位得到提升,開始設立內書堂,負責記錄御前的文字,封存大臣奏本發行御批這些。再到內閣票擬製度化後,明熹宗偷懶,皇帝的“硃批”由司禮監負責,相當於皇帝的代筆。

魏忠賢沒有優點?也不盡然

在國防軍事上,是知人善任的。典型代表熊廷弼(明末著名愛國將領),是魏忠賢啟用的。

在經濟上,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是從明朝開始的。

萬曆皇帝徵收礦業稅遭到文官的反對,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不得已,萬曆皇帝死前把礦業稅取消了。

明熹宗時魏忠賢當政,重新啟用了礦業稅,相對降低了農業稅,這也是當時沒有發生農民起義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