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互聯網產業最大的機會在於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遊戲規則。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與互聯網的關係不再是井水不犯河水,未來商業競爭中,互聯網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

阿里巴巴支付寶通過“餘額寶”、“花唄”幹起了金融、TCL與愛奇藝合作推出互聯網電視、小米、華為通過互聯網銷售手機,蘇寧從傳統家電向互聯網轉型,這一切的產業變革不得不讓我們驚歎,互聯網正在改變傳統企業!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有人說:今天對於傳統企業來說,不是你想不想與互聯網融合,想不想向互聯網升級,而是你的客戶,你的用戶,已經不再原來的渠道體系之內了,用原來的經營方式,舊思維、舊方法、舊渠道已經找不到客戶了,倒逼傳統企業轉型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你的客戶!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可以說是四面楚歌,面臨“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的維艱局面,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焦慮中尋求發展。想要突破如此瓶頸,就需要構建以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商業模式,藉助互聯網的優勢,融合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從而進行全面的升級。


互聯網對於傳統企業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思考,互聯網對市場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其次,我們要明確,互聯網給傳統企業帶來哪些改變?

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已有15年的歷程,可總結為3個階段: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① 互聯網1.0階段的門戶網站時代,我們稱為單項傳播,信息的傳播,搜索平臺的出現。

② 互聯網2.0階段社交軟件的出現,我們稱之為雙向溝通,社交平臺,電商平臺的出現。

③ 互聯網3.0階段PC到移動互聯網,形成全方位的互動,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吃喝玩樂。

互聯網體制的完善,徹底改變了外部市場的商業模式格局,互聯網延伸的新生事物不斷摧毀傳統的經營方式,加之國家新政策更新,不斷的影響傳統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也凸顯了傳統企業的經營管理落後,很多傳統企業仍在使用60-70年代的經營理念、管理手段、營銷方式。

其實,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尋求轉型升級的方式與方法,而消費者潛移默化中已將互聯網當做是習慣與潮流。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與互聯網接軌,向互聯網升級已然是趨勢使然。

【案例解析】

這是一個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貓上線,65天后成為中國網絡堅果銷售第一;2012年“雙十一”創造了日銷售766萬的奇蹟,名列中國電商食品類第一名;2013年1月單月銷售額超過2200萬。

很多人都吃過這個品牌的商品,這個品牌是三隻松鼠。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三隻松鼠帶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開箱器、快遞大哥寄語、堅果包裝袋、封口夾、垃圾袋、傳遞品牌理念的微雜誌、卡通鑰匙鏈,還有溼巾。

從三隻松鼠成功的案例背後,我們傳統企業或許能夠從中收穫很多的啟發,之所以三隻松鼠能夠才能夠從紅海市場中,挖掘藍海,更主要的是三隻松鼠的互聯網思維,它解決的傳統堅果市場的紅海普遍存在的問題,買著累、壞的多、無包裝、外殼硬、吃完手太髒殼子沒出扔等。完全是從用戶角度出發,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

作為傳統企業,想要從目前的困境中脫穎而出,就要從企業的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深度的理解客戶才能生存,只有消費者的認可、認同,才能形成購買,認同才有合同!

直到今天,以互聯網基礎的商業體系層出不窮,而傳統的資源已然不再是獨有的,資源很容易就被同行佔有,因為這個時代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更高的要求。

作為傳統企業要對於外部市場有正確認知,但凡風吹草動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因此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傳統企業要保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態,去擁抱時代的變化。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在於對外部市場的感知,並對內部的商業模式調整,通過對用戶的深度分析,調整產品策略及服務體系,從而更好的服務消費者。


互聯網對於傳統企業的啟示

互聯網的核心在於連接,深度的連接解決需求問題。

天貓是人與商品的連接,是在淘寶的基礎上形成增值商城,天貓解決了人與產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解決商品同質化,優劣難分的問題,天貓具有較強的商品質量監督。因此,天貓符合了消費者對於商品的需求,解決的人與商品之間的連接,我們稱之為電商基因。

微信是以社交為基礎,以關係為紐帶的連接,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與溝通,我們稱之為社交基因。

百度與信息類app,解決了人與信息之間的連接,我們稱之以信息基因。美團、攜程、滴滴是對於人與服務的連接,我們稱之以服務基因。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未來的互聯網思維的走勢,是對於以上四種基因的強化,從而解決消費者的社交需求、服務需求、產品需求以及信息需求。而這四個方面也是對於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升級,提供了依據。

這四大基因模式是傳統企業未來升級互聯網所必須要考慮的,要深度思考傳統企業要解決客戶的哪些問題,哪些困擾,而之後再去選擇軟件服務商,做技術開發,要確定解決什麼思維模式,再去選擇工具!

傳統企業的線上與線下可以是互補,可以是融合,將線上線下的服務需求、商品需求等融合在一起,打造體驗的同時,完成對C端的服務。對於未來傳統企業來說,互聯網的思維的融入將產生強大的化學反應,要不斷的去洞悉消費者的需求,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從而產生利潤!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海爾,張瑞敏說:“傳統時代只是賣產品,顧客都是匿名的。但互聯網時代,你的用戶一定是有名有姓、一定是交互的。用戶有什麼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地迭代去滿足,從而打造一種終身關係。”換句話說,我們傳統企業要改變當前的“賣產品”的思維,我們要與客戶去形成連接與互動,更要去強化我們的服務與客戶的需求。

眾所周知的海底撈,憑藉的是以服務為基礎的營銷,極致的服務就是天然的營銷,客人手機會有專門的真空袋包裝,服務員會主動給長頭髮的女顧客提供橡皮筋,甚至還會在等餐的過程中提供美甲、擦鞋等服務。還有小米手機的成功,是以互動社交而形成的粉絲經濟,讓粉絲能夠與小米進行深度的交流、參與。

不論是海爾或者是海底撈和小米,這些企業的升級,都是在強化企業本身的一種特性,通過升級來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更好的與消費者就行連接,更好的打造客戶體驗。這些企業的升級,都能夠給我們傳統企業帶來一些啟發與深度的思考!


傳統企業如何借船出海

傳統企業如何借船出海,借力互聯網思維實現升級?在過去,我們總是強調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到處都是橋,我們要做的就是找準企業通往互聯網的橋樑,並能摸清橋下的流量去向!

(1) 流量獲取

大家都知道經營的本質是創造利潤,而利潤是源於服務更多的客戶,因此決定企業利潤高低的關鍵因素在於客戶流量,無論是做互聯網還是做傳統,流量都是至關重要的經營指標,有流量才會產生訂單,才會產生利潤。有流量才能說明產品是具備價值的!

而流量從哪來,又如何能夠獲取流量?其實這是目前很多傳統企業升級互聯網時的一個思考,大家都知道小米,也都知道小米是憑藉粉絲經濟而成功的,小米通過論壇聚集忠實客戶,將使用的心得、建議進行互動,從而讓小米粉絲都能感受參與感,而聚集更多的忠實客戶流量。

傳統企業在做互聯網升級的時候,要明確自己的客戶在哪,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從哪下手,通過客戶路徑,尋找營銷節點,從而實現客戶數據的積累。其實在流量獲取方面,有很多方式,比如爆款思維以及免費的方式,在通過免費來做事件的營銷等等。在流量獲取的方面,我們始終都要有一個思維,那就是挖客的成本要遠遠低於教育客戶的成本,而這種思維的應用在互聯網界來說屢見不鮮!

然後,我們來說說社群,社群是流量的聚集,其實關於社群的引流方案不盡其數,比如資料引流、線下引流等,但是社區不是企業廣告的傳播地,社區打造的不是產品,而是理念,而很多企業就把社群用錯了,把社群當成了企業的營銷池,而造成的結果往往都不是很理想。社群能夠接受的理念,是你能給我帶來什麼,而不是你的產品解決了什麼。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要如何“借船出海”?(建議收藏)

(2) 升級路徑

傳統升級互聯網的三大路徑:

①工具路徑②數據路徑③生態路徑

工具路徑:工具即系統,即解決方案。工具是實現傳統向互聯網升級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工具是小程序、是商城體系,是傳統升級互聯網模式的模具。當然,工具的選擇是要依託於企業的自身的升級方向。

數據路徑:是指通過對用戶流量、產品流量、信息流量的整合,形成數據流,而數據流是決策企業的經營管理、營銷的依據,更是企業未來競爭的核心,誰能掌握更多的數據,誰就能對於未來的發展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傳統企業要想實現,數據流的整合,就需要利用工具的整合,可以是商城體系,但是要形成數據方面的互通,才能對於整個公司的經營數據、管理數據進行統一,從而實現從傳統向互聯網要效益,數據途徑的另一方面在於大數據的應用,大數據是將企業與客戶形成了緊密聯繫,打破過去傳統經營的方式,將客戶從匿名到相互關聯,需求迭代,升級企業。

(3)生態路徑

即企業的生態模式搭建,是企業的戰略方向。其實,互聯網在中國曆經10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熟化了,也不斷的衍生商業模式的出現,只是這些商業模式也在不斷的精進與升級,包括今天我們隨處可見的B2B、B2C、B2B2C等等模式,也都在不斷的影響著傳統企業的升級。

隨之而來的更有F2B(工廠—批發)模式、F-S-B-C(工廠—平臺—批發—客戶)模式等,而如今較為收到歡迎的模式是以深耕市場為出發的P-K-C(產品—意見領袖—消費者)模式,而這種模式所衍生的模式就是今天社區團購模式。

模式的誕生是以迎合消費者、迎合趨勢為出發點,是讓企業能夠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更好的將產品出售給消費者,而這其中流量的獲取,工具的選擇,數據的整合,是影響整個模式運行的根本。

總結

直到今天,互聯網對於各個傳統行業滲透,幾乎是普遍存在的。而在今天來說,互聯網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已然不是衝擊或是顛覆,而是結合。互聯網與傳統的結合,也就是把線下的業務拿到線上進行消費,消費者在回到線下體驗,由此提升業務的運營效率,當然這是這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去重構我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

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升級是一個機會,是將流量、信息、產品、數據的一個整合,同時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無論是在時間的維度上,還是空間的維度上,未來傳統企業的升級都將圍繞消費者習慣進行!不斷的迎合消費者、符合消費者,融合消費者!

互聯網時代催生無數的機遇與產業機會,小米的奇蹟雖然空前,但不絕後,傳統企業要想贏得未來,就一定要把“互聯網思維”融入整個企業經營的邏輯中。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意味著機遇與挑戰!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