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感悟】

老子是明確的反戰派,也許是因為他所處的年代,烽煙四起,民不聊生,他看到了太多戰爭的殘酷與痛苦。在他看來,戰爭是所有人都心生厭惡的事。

現在的疫情,也是一場戰爭,也許是與“新冠病毒”的戰爭,也許,同時在與“看不見”的敵人戰爭,不管怎樣,已經有6萬多人在這場戰爭中喪失了鮮活的生命。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只是,那些國家執政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其名曰為了國家發展,總會發起各種各樣的戰爭。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公元前60年,凱撒大帝用8年的時間征服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和日耳曼和不列顛,隨後幾百年,依靠戰爭,不斷擴張,建立起了強大的羅馬帝國;

1756~1763年,英國在爭奪殖民地或領地的歐洲七年戰爭裡,擴大了殖民地,取得了制海權;

離我們最近的21世紀,美國發動了對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國家的戰爭……

每次戰爭後,總有勝利者,總有資源掠奪者,他們得到了幾十年幾百年的繁榮昌盛,只是,這些繁盛的代價,是數以千萬計的生命,以及更多活著的人,承受著的無盡痛苦。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人類進入21世紀,除了軍事戰,還有貿易戰、能源戰、糧食戰等等新型的“戰爭”,人類進化的歷史,就是征服、戰爭、掠奪的過程。

然而,憶古思今,曾經無比強大的羅馬帝國,與現在的意大利,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一戰後,曾經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英帝國,如今也日漸式微;曾經連續牛了20年的美國,短短十幾天,股市“熔斷”了四次,新冠感染人數高居世界榜首。

疫情是面試金石,試出了國家的底氣和實力。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其實,戰爭帶來的所謂強大繁盛,都是違背道的,都只是暫時的,然而很多人還津津樂道,還炫耀誇讚。

由大及小,我們普通人,生活中也應當以和為貴,不要總想著“你爭我鬥”、“你死我活”,遇到矛盾,也不要試圖以武力來解決,我們要學會分析事物表象背後的本質,要遵循自然規律,要預測事物發展趨勢,用智力來解決問題。

憑藉武力、暴力、口舌之快,即使贏得了一時的勝利,獲得了暫時的快感,或者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從長遠來說,從生命意義的角度來看,都是虛幻的、無知的。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我們學習道德經,不是為了教育別人,而是為了警醒自己,家庭中對待愛人、孩子、父母、公婆,工作中與同事,日常與朋友相處,又或者與競爭對手較量,永遠記住,“戰爭”永遠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的行為,要理性分析、尋找契機、和平解決。

當然,有時候要做到真的很難,我們最本能最簡單的反應,就是即時發洩,或者以牙還牙,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努力修行啊!

這一章與上一章,老子雖然都在講關於戰爭,但是他並不是給統治者講兵法,而是以戰爭為例,來闡述他的“反戰”思想、他的哲學辯證思想,勝亦悲傷,敗更悲痛。

學習,不是為了與人爭辯對錯,而是要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道德經品讀第三十一章 人類除了戰爭以外,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嗎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精兵利器,實在是個不吉祥的東西,人們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決不用它來解決問題。有道的君子平時居處就以左邊為尊貴;而在打仗時便以右邊為尊貴。兵器是不祥的東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用的東西,不到迫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處之。即使打了勝仗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自以為了不起,那就是把打仗殺人當成樂事的人。而把殺人當成樂事的人,他也決不可能得志於天下。吉慶的事情以左方為上,兇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打仗時,兵權小的偏將軍在左邊,兵權大的上將軍在右邊。這是說明用兵打仗要以喪禮儀式來處理。殺人太多,應該以悲哀的態度對待;打了勝仗,應該以喪禮的儀式來對待死去的人。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