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桃花兒偷了她的顏色變得嬌豔,柳枝兒學了她的身姿變得輕盈。這位宮妃是誰呢?不需要說出名字大家也知道是她。她就是這首的作者、我們今天的女主角“千古賢后”長孫皇后。

先來簡單看一下長孫皇后光彩奪目的履歷: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後(601-636),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妹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父親和哥哥是重臣、老公和兒子是皇帝,妥妥的人生贏家啊!是有驕傲的資本!

值得驕傲的長孫皇后,她的一生之於唐太宗,無論從功業和還是情感上來說都無比重要。他們夫唱婦隨,鶼鰈情深。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在短短的23年的婚姻中,盡得太宗的愛戴,並在其死後追悼一生,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近些年來卻有一些言論,各種小說和電視劇都有演繹,說太宗真愛另有其人。我認為這些都是斷章取義,譁眾取寵,博人眼球,不足為信。現在我就從以下六個方面論證一下我的觀點:唐太宗李世民的真愛非長孫皇后莫屬。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一、青梅竹馬,結髮夫妻

長孫皇后的父親在她八歲的時候去世,在去世之前,由伯父長孫熾提議許配給了李世民。父親去世之後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好朋友,舅舅高士廉又覺得李世民異於常人非常出色,便在長孫氏父喪期滿後,於大業九年(613年)做主將十三歲的長孫氏和時年十六歲的李世民完婚。

那個時候李淵也還沒有奪得皇位,李世民還是一個不受寵的兒子。長孫皇后也是寄居在舅舅家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女孩。所以現在有些說法說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為政治聯姻,是不完全對的。

鑑於伯父對李世民生母的讚賞,舅舅對李世民人品能力的認可,哥哥和李世民是發小,長孫皇后和李世民應該是互相認識互相瞭解的。兩個人成親尚且年幼,說是青梅竹馬不為過。《新唐書》就記載了算卦先生占卜出來長孫皇后有後妃之像。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當時帝后的恩愛,不然不會往書裡寫呀!

後歸寧,舅高士廉妾見大馬二丈立後舍外,懼,佔之,遇《坤》之《泰》。卜者曰:"《坤》順承天,載物無疆;馬,地類也;之《泰》,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又以輔相天地之宜。繇協《歸妹》,婦人事也。女處尊位,履中而居順,后妃象也。"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二、玄武門之變,生死相隨

01.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登基稱帝,李世民受封秦王,長孫氏受冊秦王妃。任何一個朝代建立之出,必定硝煙四起不會太平。李世民就是那個能征善戰之人。他在外打怪升級,長孫氏在家孝敬父母,穩定後方。隨著四海平定,李世民威望漸有超越太子李建成之勢。自古無情帝王家,李建成怕呀,弟弟搶我皇位來了。就多次在唐高祖李淵面前讒言加害李世民。同時由於李世民為人剛正不阿,多次拒絕老爸的嬪妃提出給家族謀福利的要求,又引來一波不利於自己的枕邊風。幸好有長孫氏在宮中斡旋,孝順公公,和後宮嬪妃搞好關係,同時穩定一部分大臣。才得以保住李世民的性命。才能等到後來的“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是一邊猜忌兒子功高震主,一邊不得不仰仗兒子征戰四方。躲過太子李建成與後宮嬪妃多次構陷之後,李世民終於迎來了人生最大一次抉擇。而這次抉擇中,長孫氏牢牢站在丈夫的身邊與之並肩作戰,給予丈夫最堅定的毫無保留的支持。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有人密告“秦王當擁有天下”,這還得了,老爹不會允許兒子篡奪自己的皇位啊!必定會下殺手。

02.

六月四日天未亮,李世民率領王府八百將士在玄武門設伏,……勝!在這裡我想說一句:天天在家裡紙上談兵的能打得過天天在外面打仗的嗎?李建成完敗GAMEOVER!在這個過程中,長孫氏以一弱女子的身姿站在丈夫身邊,無所畏懼。不但激勵了廝殺的士兵,更是在丈夫心中投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生死與共!

03.

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得疾,累年不愈”。長孫皇后“常系毒藥於衣帶”,她說“若有不諱,義不獨生”。在太宗生重病期間,長孫皇后隨身帶著毒藥,如果哪天老公治不好去世了,我也不獨活。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三、貞觀之治,千古賢后

自古國家將興,必有明君臨朝,而又有哲後作配。唐太宗曾對房玄齡說:“ 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長孫皇后不幹朝政,卻在關鍵時刻敢於諫言,而唐太宗善於納諫,夫唱婦隨,好一副和睦融洽恩愛的畫面。

01.

從小事納諫,以小及大。唐太宗有一匹很喜歡的駿馬被喂死了,太宗要殺了養馬的人。皇后諫言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其罪雲:‘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 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唐太宗聽了就赦免了養馬人。

02.

勸太宗勇於納諫,保護良臣魏徵。其中以“朝服進諫”最為有名。知夫莫若妻,知道唐太宗脾氣暴躁,又在氣頭上,通過委婉的方式進諫,不僅這次救了魏徵,還讓太宗以後更加重用魏徵了。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後問為誰,上曰:“魏每廷辱我。”後退,具朝服立於庭,上驚問其故。後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03.

勸太宗用人之長,重新啟用房玄齡。在長孫皇后病重臨終的時候依然不忘丈夫的事業上的助手,時值房玄齡被貶期間,長孫皇后為其說情。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後太宗就召回了房玄齡複用。

長孫皇后.....及疾篤,與上訣。時房玄齡以譴歸第,後言於上曰:“玄齡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謀秘計,未嘗宣洩,苟無大故,願勿棄之......乃召房玄齡,使復其位。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四、子憑母貴,以子思母

01.

網絡上有句話叫:愛你就是想和你生猴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於大業九年(613年)成親,六年後也就是武德二年長孫氏19歲,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李承乾。然後按照每年一個的速度生下次子李泰,長公主長樂公主。夫妻親密可見一斑。之後李世民征戰四方,長孫皇后在後宮長袖善舞穩定後方。在李世民繼承皇位第二年,他們就又生下了後來的高宗李治、之後兩年一個生育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不得不謂之高產啊!我深深懷疑長孫皇后的早逝和連續產子有很大的關係。

李承乾:武德二年(619年)

李泰:武德三年(620年)

長樂公主:武德四年(621年)

李治:貞觀二年(628年)

城陽公主:可能為貞觀四年(630年)

晉陽公主:可能為貞觀六年(632年)

新城公主:可能為貞觀八年(634年)

這讓我想起了泰姬陵的主人泰姬·瑪哈爾,她備受莫臥兒王朝帝王沙·賈汗的喜愛。連續19年生育14個孩子,最終感染產後風死在病榻上。沙·賈汗為了紀念她修建了舉世聞名的“泰姬陵”。但是也因此荒廢國事、耗盡國力。而我們的長孫皇后卻是要求死後不用棺槨,不起墳塋,依山為陵,像老百姓一樣入土即可。賢德,不愧為“千古賢后”。

講到這裡,會有人說太宗一生共有14個兒子、21個女兒。也不是專寵皇后一人的。這裡我解釋一下:

⚫︎孩子雖多但是其中大部分不甚受寵,母親是誰都沒有記載。另外作為皇帝也不得不考慮後宮的穩定,雨露均霑。而長孫皇后也是非常大度,後宮有人生育她都會親自前去探望。沒有電視劇裡各種黑手存在,孩子們都安安穩穩生下來了。

⚫︎在長孫皇后去世後,只生過一個孩子。當時唐太宗才38歲,正當壯年,生育能力也沒有問題,卻不再生孩子。我想與長孫氏的去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02.

太宗所有寵愛的孩子都是長孫皇后所出或者收養的。

對於長子李承乾“甚愛之”,次子李泰“寵冠諸王”。後期倆人一個謀反一個奪嫡都捨不得處死,李承乾僅廢黜,李泰還重新啟用了。

給長樂公主準備嫁妝時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要加倍給寵愛的女兒嫁妝,典型慈愛老父親的做派。

三子李治和三女晉陽公主,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後,念其年幼便親自撫養。李治一直到成年、到被被立為太子、到成家都捨不得讓兒子搬出去王府住。(我又想偷偷加一句,是不是因為這樣方便認識了武媚娘呢?)

對於晉陽公主,那是隨身攜帶啊,外出巡幸路過之前和長孫皇后去過的地方都會停下來告訴女兒:看,這是我和你媽媽來過的地方呢!思妻之情溢於言表,讓人潸然淚下。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五、愛屋及烏,敕封兄長

帝后恩愛,愛屋及烏,蔭及皇后母族。

  • 長孫皇后舅舅高士廉,因為是他對長孫皇后喪父之後收留照顧,在高士廉生病期間以皇帝之尊前去探望,在去世的時候不顧自己生病前去臨喪。在陪葬詔中太宗又強調“朕爰在弱齡,早敦姻戚,綢繆眷遇,多歷年所”。
  • 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參與謀反是死罪。但是長孫皇后求情之後,唐太宗不僅免他的死罪,還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唉,這個唐太宗也太沒有原則了!
  • 最重要的是對長孫皇后哥哥長孫無忌的重用。曾想要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被皇后攔了下來,後又命為開府儀同三司,貞觀七年命長孫無忌為司空……當然這和長孫無忌本人的功績也是分不開噠。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六、諡號文德,無視夫不祭妻

貞觀十年六月(636年),長孫皇后崩逝於太極宮立政殿,終年36歲。

01.

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直接加諡號“文德”,別看這區區兩個字,在當時可了不得。當時遵循都是皇后去世加單諡,在丈夫死後再加系皇帝丈夫諡號。舉個例子:唐高祖即位追諡竇皇后為“穆皇后”,唐高祖死後合上他的諡號即為“太穆皇后”。而長孫皇后卻在逝世後直接被太宗上覆諡“文德”。“文”和“德”都是美諡。尤其是“文”是當時最好的諡號之一——“為美無以尚也”。由此可見唐太宗對皇后的愛戀,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都給皇后一個人。

《春明退朝錄卷下》 皇后有諡,起於東漢,自是至於隋皆單諡,光烈陰皇后、明德馬皇后……是也。史家取帝諡冠其上以別之,如雲光烈皇后陰氏,明德皇后馬氏也,非謂欲連帝諡而名之也。然則質家尚單,文家尚復。後世或用復諡,如唐正(正字犯仁宗嫌名)觀中,長孫皇后諡文德,後太宗諡文皇帝,文德自是復諡。

02.

唐太宗不僅打破了“單諡”,還打破了“夫不祭妻”。唐太宗“望陵毀觀”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後,唐太宗實在過於思念亡妻,於是便在皇宮中建起了層觀方便站上去眺望昭陵。有一次唐太宗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能否看見。魏徵裝作沒看見,唐太宗問“怎麼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徵回答說“哦,我還以為陛下是看獻陵,原來是看昭陵啊!”魏徵提醒他不要因為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唐太宗只好把哭著拆了層觀。在那個“百善孝為先”和“以夫為尊”的封建社會,這樣正大光明的悼念妻子,只能說明太宗皇帝對皇后的愛有多深。

《新唐書魏徵傳》: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

總結

唐太宗李世民與皇后長孫氏青梅竹馬結髮夫妻,倆人攜手並肩前行,經歷風雨飄搖迎來了現世繁華。長孫皇后中年早逝,太宗悲痛不已,為其修陵建觀,打破常規為其復諡“文德”。在長孫皇后逝世多年後,唐太宗還對臣子說:“失去賢妻良佐,實在剋制不住內心悲傷!”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篤已然昭顯。最後二人合葬,實現了生同衾死同穴。

試問,如果這還不是愛情,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可以算作愛情呢?

帝后恩愛如星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小議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

參考文獻: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