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4月2日,瑞幸咖啡突然發佈公告稱,已經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內部業績造假問題,並指首席運營官劉健和部分員工偽造業績22億元人民幣。

受此影響,美股盤前,瑞幸咖啡股價大跌84.16%。美股開盤後,瑞幸咖啡開盤暴跌80.95%,報4.99美元,創歷史新低,市值蒸發近50億美元。

盤初瑞幸咖啡觸發熔斷,熔斷前跌78.55%。恢復交易後,再數次觸發熔斷機制。開盤後的40分鐘的時間裡先後觸發了5次熔斷。截至發稿時,瑞幸咖啡報6.58美元,跌幅74.89%。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評論內容精選自看懂APP的解讀)


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關於瑞幸財務造假的高光疑問很多,我們今天也專門在透鏡公司研究微信公眾號上撰文進行了詳細探討,主要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COO背得起如此重大財務造假的鍋嗎?財務造假需要打通的內部外環節和利益相關方眾多,需要內外各有關方面全面配合、相互勾結才能完成——要想站出來背財務造假這樣的大鍋,瑞幸的COO絕對不夠這個格:他級別不夠,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更不可能瞞著CFO在內的一眾CXO們單獨帶領下屬操縱這樣的造假,如果CXO們發現問題,沒理由上面更大的BOSS甚至是董事會不知道!

其次,既然瑞幸財務造假已經坐實了,那麼做空報告所指的瑞幸大供應商分眾傳媒在其中是否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上市公司的分眾傳媒,其財務數據是否也會因此受到“汙染”?我們雖然並不確定分眾傳媒是否真的參與了瑞幸的財務造假(或者是被動地躺著中槍),但既然如今瑞幸官方自己都親口承認虛增22億元的收入了,那這至少說明上述做空報告具有較強的可信度,而這份報告又確實在客觀上間接涉及分眾傳媒上市公司十分敏感的財務真實性問題,既然如此,我們強烈呼籲分眾傳媒站出來做出必要的解釋,並公佈相關的審計證據。

再者,瑞幸財務造假的後果僅僅會止步於民事或行政層面麼?它是否涉嫌刑事犯罪?瑞幸的財務造假將會成為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以來,第一起、也是關注度最高的一起財務造假大案要案,這起財務造假所引發的潛在後果,坊間也已開始討論。

按照美國的司法體系和市場慣例,集團訴訟是必不可少的,瑞幸及相關責任方將面臨著鉅額的投資者索賠,但我們更關注的是:瑞幸造假責任人會不會被處以刑罰!這個現在還難下定論,我們會持續關注。


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首先,該事件給中國的創業企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以後中國企業想在納斯達克等海外市場上市將遇到更大的阻力。這件事影響的絕對不僅僅是瑞幸一家企業的品牌和業績,而是整個“中國創造”的口碑。

所以說,瑞幸欠缺了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其次,該事件給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並不否認,可能曾有專業人士對瑞幸提出過質疑,但絕大多數人選擇保持沉默,這其中有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也有想玩擊鼓傳花的資本遊戲的。

中金、安永、金杜等在業內享有較高聲譽的企業都沒有發現瑞幸的財務數據存在問題,各研究部門還整天研究它的商業模式、分析它的財務數據,專業性何在?最後我想說,如果事情發生在關注增量的互聯網上半場,即互聯網普及率不高、發展紅利較大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炒概念的方式獲取用戶和市場。

但當互聯網下半場來臨,在越來越多人習慣互聯網後,O2O商業模式加上簡單的技術創新已經很難獲得較高估值。一家好的創業企業、一個好的創業者,必須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既要關注自身財務,也要關注公共價值。

從神州租車到瑞幸咖啡,這些人一直在玩資本運作的遊戲,嚴重抹黑了中國品牌的形象。我覺得監管部門應該介入該事件,相關從業者也要引以為戒。未來,專家意見也應該納入估值的參考範圍,對企業進行合理估值可以減少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損失,也有利於塑造和維護中國品牌的形象。不能讓投機取巧的人享樂,而讓踏實做事的人吃虧

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瑞幸咖啡虛報利潤22億美元,涉及誠信與商業道德問題,確實不能原諒,相應的處罰在所難免。股價暴跌約80%,5次熔斷,算是金融市場對其的懲罰。而瑞幸咖啡之所以在過去選擇虛報利潤,鋌而走險,還跟其缺乏利潤密切相關,賬面現金流短缺。瑞幸本質上不能成功的原因,我認為大體有三個:

1.中國咖啡市場太小,不到奶茶市場份額的零頭,客戶群體有限。咖啡在中國消費者中仍算小眾。2.獲得成本太高,全靠補貼,嚴重稀釋了利潤空間。3.相較於星巴克,沒有對租金的議價權,坪效太低。星巴克可以利用其品牌優勢,和開發商談判,降低租金。而在這點上,瑞幸缺乏議價權,租金成本過高。在過去,瑞幸過於強調其商業模式的創新,利用商業模式來不斷融資,但缺乏變現能力,註定難以讓這家公司走得長遠。


瑞幸“虛賬”22億,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在美上市的瑞幸咖啡,除了要在美國受到窮追猛打外,在國內是否還會被追責,成為眾多投資者和網友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依照《證券法》(2019年修訂版)最新規定,在國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並追究法律責任。

因此,根據新證券法精神,倘若境內投資者參與了瑞幸咖啡的投資,並因其財務造假行為產生損失,瑞幸咖啡極可能要因此在國內被追究法律責任。根據瑞幸咖啡發表的公告顯示,早在2019年第二季度起,瑞幸就有違規行為,包括偽造虛假交易。

然而,有報道公佈,2020年1月10日,Luckin Coffee Inc.(“瑞幸咖啡”,NASDAQ: LK)成功完成美股可轉債及股票同步發行,其中,可轉債發行規模4.0億美元(綠鞋後4.6億美元,假設全額行使),票面利率0.75%,初始轉股溢價率30%,期限為5年期附第3年末投資者回售權,發行價格100%。

由此可見,瑞幸咖啡曾在上述造假會計週期後進行過相應的證券發行,而這一行為若被認定為欺詐發行,將面臨新《證券法》比以往更為嚴厲的處罰。

此外,按照《證券法》第219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相關責任人、涉案企業,除可能面臨投資者主張的民事賠償責任和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外,情節嚴重的話,還需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