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艦船:德國海軍巡洋艦的建造歷程回顧(十)

德國海軍從20世紀30年代初期就以法國巡洋艦為目標秘密展開大型巡洋艦的研討。德國海軍計劃建造能夠對抗重型巡洋艦“阿爾及利亞”號,並具有比中型戰列艦“敦刻爾克”號更高的航速,而且具備能夠在大西洋作戰的續航距離,裝備4座射速快射程遠的203毫米60倍徑雙聯裝炮塔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並秘密進行建造的準備。

1935年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隨後又簽署了英德海軍協定,承認德國可以擁有重型巡洋艦總噸位為51,380噸,輕型巡洋艦總噸位除現有艦外可達到31,870噸。此舉使德國可以公開和建造其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在1934年計劃建造兩艘的基礎上,德國決定在1935年、1936年計劃中再建造3艘重型巡洋艦。

世界艦船:德國海軍巡洋艦的建造歷程回顧(十)

該級巡洋艦由於裝備了充分的防護和現代裝備,標準排水量達到14,000電,對外公開稱為10,000電。由於沒有巡航狀態所需的大功率柴油機、因而採用了通過超高壓、高溫蒸汽減少燃料消耗的渦輪發動機、三軸推進方式。儘管如此,機器故障仍頻頻發生,令德國海軍煩惱不已。

繼經過修改的1935年計劃艦“歐根親王”號之後的兩艘1936年計劃艦,根據第二次倫敦條約的規定被更改為裝備4座150毫米55倍徑三聯裝炮塔的大型巡洋艦。但是、因蘇聯建造了裝備180毫米炮的基洛夫級重型巡洋艦,上述兩艦又得以成為“歐根親王”號的同型艦而開工。4號艦“塞得利茨”號在建造途中被著手改造為航母,其後被終止。5號艦“呂佐夫”號在下水後被賣給蘇聯。結果,德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僅僅完成了3艘。

世界艦船:德國海軍巡洋艦的建造歷程回顧(十)

20世紀30年代後期,德國海軍的目標變成英國。根據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於1939年制定的“Z”計劃,計劃在1948年以前建造16艘M級高速輕型巡洋艦和22艘偵察巡洋艦。前者標準排水量7,800噸,航速36.5節,裝備4座150毫米雙聯裝炮、兩具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其中3艘完成了建造,但二戰爆發後便停止了建造。後者標準排水量5,810噸,航速35節,裝備3座150毫米雙聯裝炮、兩具5聯裝魚雷發射管。

此後,一艘被稍稍經過小型化設計改造的巡洋艦(SP1)在戰爭期間開工建造,但不久以後又終止。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德國海軍的巡洋艦實力為1艘重型巡洋艦、6艘輕型巡洋艦。戰爭期間新建的包括2艘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戰爭結束時,德國海軍殘存的巡洋艦有重型巡洋艦“歐根親王”號、輕型巡洋艦“萊比錫”號(IV)、“紐倫堡”號等共三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