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在教育孩子的种种方式中,最糟糕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情绪化引导行为。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中,于是大家针对于宝妈的情绪化育儿方式提出了很多批评。

但是我们知道,很多宝妈生活很不容易,无事发生的时候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宝妈身上,在巨大的压力下,宝妈很容易情绪崩溃。

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化行为,太伤孩子的心

宝爸和家中长辈做"甩手掌柜",一有问题就对孩子打骂、施加压力,往往让宝妈的辛苦白费;还有很多人一看到孩子做错事,就会去责备宝妈说"看你教的孩子"……

这些家庭环境让孩子的生活越来越糟糕,心态也越来越消极,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

小洪原本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平时非常喜欢笑,好像每天都很开心,小的时候周围的亲戚和邻居都喜欢看这孩子笑嘻嘻的样子,看到他就觉得心情变好。

但是随着小洪长大上学,家长对他的管教越来越严格了,宝妈经常被家里长辈唠叨说要好好把小洪教育成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然就很丢脸,种种言论让宝妈精神紧张,常常不满足小洪的学习成绩,到后来看到小洪活泼的样子反而觉得吵闹了。

小洪说自己听到妈妈说过最伤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笑得让我恶心,别人家孩子考得好笑,你没给我考到第一名你有什么脸笑!"

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案例二:

萱萱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从小就很有想象力,会产生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喜欢自己做手工,小的时候还会亲手做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然而萱萱上了小学三年级之后,学习压力开始增加,萱萱明显感觉到爸妈对待自己越来越不耐烦了,她害怕自己因为考不到满分而被爸妈嫌弃,于是花时间专门做了一束折纸花送给爸妈,结果当场就被妈妈愤怒地扯烂了。

当时爸妈骂萱萱的话说得非常伤人,还给了她两巴掌,说她这是跟家长耍小心眼,不好好学习花时间做手工将来没出息,只能去做捡垃圾的。

现实中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家长在负面情绪被激发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说出特别难听的话语,或者抓住孩子就是一顿打。

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如果家长总是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用充满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去对待孩子,不仅会让孩子的天然性格逐渐被压制到压抑和充满负能量,还很有可能会让一部分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即使成年之后选择了谅解,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亲子关系也永远无法回到小时候亲密无间的状态。

宝妈情绪失控的背后是孤独

曾经我有一个同学告诉过我,她妈妈生气的时候无论身边有什么东西,抓起来就拿来砸她,甚至向她砸过一些重物,比如烧水壶、电熨斗等等,想一想这就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我的同学也只是好运,幸好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在打孩子的过程中情绪失控,甚至把孩子活活打死,让人不寒而栗。

但是宝妈毕竟是孩子的母亲,心中对孩子充满了爱,打完了孩子也往往都后悔,有的宝妈自己打完了孩子之后躲在角落里哭泣,也是后悔自己伤害了孩子。

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但是究其根本,宝妈容易情绪失控,往往是因为她们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太重,以及宝爸、家中长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失,一旦出现往往是在说"风凉话",很多时候甚至是在和宝妈对着干、拆台,让宝妈辛苦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

宝妈情绪失控的背后,是在生活中不断地遭受来自于家庭的压力,让她们感到孤立无援的绝望。

因此我建议各位宝妈,还是要勇敢争取自己的权益,不要总是对家人太过妥协,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也非常有好处,宝妈如果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太过情绪化,应当先整理一下自己的家庭环境,给自己调整一下心态。

调整孩子的生活环境,别做保姆式妻子

我给宝妈们的建议是,可以和家里人进行一次谈话,从为了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环境出发,客观地阐述事实,让家里人帮助分担压力。

有很多宝妈也尝试过和家里人谈过这种话题,但是在谈论的过程中总是逐渐跑题,我们可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来谈:

讲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到明显吃力的部分,说出自己的压力;

② 提出如果家人不能帮忙分担,自己会准备放弃哪些日常维护的行动;

③ 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也为了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好心情,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给出确切的答案,希望家人不要破坏这些教育成果;

④ 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维持家庭的和睦,都需要夫妻双方和全家人付出努力,宝妈没必要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

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这个改变对于绝大多数宝妈来说比较困难,可能很多宝妈觉得根本没有做出这样改变的契机,但事实上宝妈们只是习惯于做"保姆式"的妻子,不敢放手交出一部分的重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妻子"罢工"不做一些事情,反而能让丈夫渐渐地变得不再懒惰,也能让宝爸懂得心疼宝妈,夫妻关系反而比妻子做"保姆"的更好。

当然,宝妈在和家人谈话的时候,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因为不受理解而情绪激动大吵大闹,这样反而让人难以接受。

从心理学上来说,严肃而镇定的态度能让人感受到话题的严肃性,哭闹吵架反而会让被说服者变得更加难以说服,无论是和家人进行正式的谈话,还是说和孩子进行日常的沟通,我们都要采取严肃而镇定的态度,才能够让自己的诉求得到重视。

对于我们中式家庭来说,很多妻子"操持"家庭习惯了,也就是习惯于做一个"保姆",甚至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正常的,但这样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适合现代家庭。

在过去,妻子不用出门工作,每天在家中被丈夫养着,自然就可以毫无负担地像保姆一样负责家庭生活的琐事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家庭中妻子也一样是要工作的,如果还把操持家庭和教育孩子只让妻子来负责,很明显妻子的压力会过大。

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家长要先审视家庭教育氛围

在很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妻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变得急躁、不耐烦,最终造成了种种教育悲剧。

正如我们前文中所说,很多宝妈发现自己面对孩子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突然暴躁打骂孩子,并且明显感觉到在打孩子的过程中,常觉得"收不住",这其实也是因为在打孩子的过程中宝妈发泄出了自己生活中受到的巨大压力。

其实宝妈们自己也知道,被孩子激怒而暴躁的事情可能原本只是一些小事,根本没有必要那么"凶残"地打孩子,看到孩子难过地哭,宝妈自己心里也难受万分。

教育孩子原本就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很容易让人"窝火",如果宝妈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压力很大,无论学了多少育儿理论也很难按计划实施,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