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巧打節日牌 但資金“站崗”問題要注意

十一”長假即將來臨,按照往年慣例,在這恰逢季末考核又有節假日噱頭的9月最後一週,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往往會迎來一波“節日理財”潮。

銀行理財巧打節日牌 但資金“站崗”問題要注意

近幾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實地走訪銀行網點等多渠道發現,中秋專屬理財產品(大多在9月26日至9月28日募集結束)餘溫還未散盡,“十一”長假專屬理財產品已強勢登場。

1

七天長假專屬理財

每逢假日,人們在已做好出行計劃同時,還想讓沒用到的資金實現“錢生錢”。為了滿足此類需求,銀行都會定製一些適合節假日的理財產品,今年也不例外。

一位中國銀行的客戶經理早就開始在朋友圈宣傳假日理財:“國慶7天怎麼辦?博弈按期開放最晚週六(9月29日)17:00前購買可於週日起息。到期日為節假日期間的,均延至10月8日到期,本息到賬時間為10月8日早上。利息計算按天數鎖定,有一天算一天”。

《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通過實地走訪銀行網點等多渠道瞭解到,不僅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華夏銀行、上海農商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均推出了國慶專屬銀行理財產品。

比如,上海農商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產品期限為735 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 4.18% ,認購起點金額為50000元 ,募集結束日為2018年10月07日 。

華夏銀行則推出了兩款國慶節特供產品,起購金額分別為5萬元和20萬元,預期年化最高收益率可達4.83%、4.86%。

廣發銀行也針對不同需求推出了3款國慶節專屬理財,其中一款國慶版理財產品第一期產品期限為179天,5萬元起投,預期收益率是4.5%,募集結束日為2018年10月10日;第二期產品期限為181天,30萬元起投,預期收益率也是4.5%,但最後購買日為10月8日;還有一款國慶專屬理財產品屬於私行版,100萬元起投,募集結束日同樣為10月8日,預期收益率高達4.6%。”

雖然今年的國慶專屬理財按期“來襲”,但記者注意到,和往年相比,此類產品今年數量較少,不少銀行如工行、交行、南京銀行等似乎並未參與到發行“國慶專屬”理財產品的行列中。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7日,僅有12款國慶專屬的銀行理財產品,其中有11款還在發售期;而中秋專屬的銀行理財產品偏多,共46款,但基本已過募集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數量減少,或是由於銀行的發行意願相對下降。

“往年發行的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期限短,利率相對較高,銀行發行此類產品也是為了季末攬儲。比如國慶假期專屬的產品,假期過後才能結束募集,而在假期期間的理財資金站崗就可以算作存款。而目前監管要求封閉式理財期限不得低於90天,這次國慶專屬的理財產品封閉期限就均在90天以上,對銀行來說,發行此類長期產品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銀行發行節日專屬產品的意願不大。”楊慧敏進一步分析稱。

2

產品期限拉長

若是往年,節假日理財往往是短期理財產品的“天下”,但在這個國慶假期,這種現象有所改變。

據瞭解,2017年以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期限在4至5個月之間,90天以內的理財產品佔比較高,在40%左右,由於流動性比較高,深受投資者喜愛。

但在2017年11月17日,央行牽頭出臺了《資管新規意見稿》。此次發佈的新規中,在禁止資金池業務、強調資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基礎上,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產品久期管理,規定封閉式資管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以此糾正資管產品短期化傾向,切實減少和消除資金來源端和運用端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不過,與此同時,由於央行給了銀行一年多的過渡期,所以,短期內封閉式預期類理財產品、90天以內的封閉式理財產品仍可繼續發售。

而在記者走訪過程中,中國銀行的一位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短期的理財產品很少,利率也不高。“現在理財普遍收益都降了很多,期限越短的話收益率就越低,90天保本的收益率在3.2%左右”。

建設銀行的一位客戶經理更是直接告訴記者,該行目前沒有期限在90天以下的理財產品。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資管新規要求“封閉式資管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所以90天以下封閉式理財產品逐漸消失。但是,這是指封閉式銀行理財,目前開放式的短期理財並沒有消失。

除了短期理財產品較少外,《國際金融報》還注意到,相較以往,在預期收益率方面,雖然節日專屬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較普通同類型產品的收益率仍然相對較高,但今年高息的國慶專屬理財產品並不多見。

9月28日早間,記者瀏覽中國理財網瞭解到,目前預期收益率最高的銀行國慶專屬理財產品為壽陽農商行2018年“壽星盈”國慶節貴賓專屬理財產品、盛京銀行的紅玫瑰智盈系列人民幣理財產品2018507期(國慶特供)、太原市城區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信盈寶2018年87期(國慶特惠款),預期收益率為5.2%。其他產品預期收益率基本在5%以下。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收益率確實仍處於下跌趨勢。

根據業內監測數據,9月14日至9月20日,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7%,較上一週再下降了0.02個百分點,連續3周下跌,創下去年10月初以來最低收益水平。融360分析師劉銀平直言,繼9月12日重啟逆回購以來,央行連續放水,9月17日再次2650億元1年期MLF操作,6天累計淨投放達5950億元,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幾乎各期限shibor利率都降至年內最低水平,且與年初和年中相比均有很大跌幅。儘管臨近季度末,但銀行間資金面並未出現緊張的狀況。9月最後一週銀行理財收益率很難出現季末反彈現象,小幅下跌的概率比較大。

3

注意資金“站崗”問題

由於今年國慶長假前兩天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股市相當於連續9天不開市,大量閒散資金無處可去。與此同時,基金市場也將正常休息,很多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可能並不計息,趕在這兩天購買的話,很可能會損失掉長達近10天的收益。

而投資者若要選擇銀行專屬理財,也要注意資金“站崗”問題。

銀行理財的劣勢之一在於流動性較差,封閉期產品成立後直到期滿都無法取出,且不少產品在成立前還有一個不短的募集期。據融360監測數據,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募集期在5至6天之間,但碰到節假日募集期就會拉長。

節假日前1至3天內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多在節後計息,這樣就會導致募集期長達10天左右甚至更長。

例如,廣發銀行推出的一款國慶特別版第一期理財產品,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為4.5%,募集期為9月27日至10月10日共14天。另外,太原市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發行的一款國慶特惠產品的募集期為9月27日至10月10日共14天。

在分析人士看來,如果產品在節後開始計息,募集期就更長,會導致資金“站崗”問題,這種情況下購買節假日專屬產品的性價比並不高,投資者可以先把資金存放在貨幣基金等活期產品中,到節後再買銀行理財產品。

來自: 國際金融報

https://www.gxcgc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