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真的安全麼?知道這4點,避免資金「站崗」!

銀行理財真的安全麼?知道這4點,避免資金“站崗”!

銀行理財在老百姓的眼裡往往是“安全理財”的代名詞,雖然收益不是那麼高,但是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讓許多市民覺得放心。記者瞭解到,銀行理財產品固有其安全優勢,但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理財市場發生了新變化,買銀行理財也許不再是“萬無一失”的事情,所以投資者在購買前一定要認清四類風險。

銀行理財真的安全麼?知道這4點,避免資金“站崗”!

代銷理財風險不可控

銀行理財產品分兩類,一類是銀行自己發行的,一類是代理銷售第三方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銀行理財,指的是銀行自營的理財,銀行把資金募集去之後自己去投資管理,資金大多流向存款、債券之類的中低風險領域,面向普通投資者的理財產品禁止直接投資證券市場,即股市,只有面向高淨值客戶的理財資金才允許投向股市,高淨值客戶的門檻很高,一般要求金融資產在600萬元以上。所以普通老百姓能買到的一般都是風險可控的中低風險銀行理財。

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大多指基金、保險、信託等產品,銀行只是一個銷售渠道,從這些代銷機構收取佣金,資金要由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去管理,這裡風險就不可控了,資金流向股市、樓市的情況很正常,理財產品的風險要高於銀行自營理財。

銀行自營和代銷理財很容易區分,產品說明書都會寫的非常清楚。另外,在中國理財網上也可以查到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的信息,輸入產品名稱就可以查到,如果沒有的話,投資者就要懷疑是否是代銷的理財產品了。

銀行理財真的安全麼?知道這4點,避免資金“站崗”!

理財產品逐漸打破剛兌

即使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也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兩種類型,按照收益還可以細分為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

保證收益類產品即保證本金和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即保證本金但不保證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顧名思義,也就是既不保證本金也不保證收益。因此買銀行理財產品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全部產品都是保本的,這取決於投資者買的到底是什麼產品。而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實際情況也沒有那麼美好,資管新規出來,銀行理財逐漸要打破剛兌,往淨值化的方向發展,最後產品賺多少虧多少由投資人承擔。防範這類風險就需要投資人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看清楚自己的理財產品說明書,瞭解清楚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屬於哪一種類型。

銀行理財真的安全麼?知道這4點,避免資金“站崗”!

預期收益率與實際收益率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是不同的。預期收益率是一個理論上的預估值,實際收益率是要通過實際到手有多少錢來計算。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標明的預期收益率不符合投資人的期望的話,投資者就會覺得銀行欺騙消費者。

所以,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就要詳細瞭解是否還有其他費用,比如手續費、託管費等等。並通過結合預期收益率、手續費率、託管費率等等大致判斷出自己的實際收益率,再去考慮是否要選擇該理財產品。這樣就能避免因為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的不一致產生收益損失風險。

銀行理財真的安全麼?知道這4點,避免資金“站崗”!

資金有“站崗”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會使得資金站崗。一般情況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是不計算收益的,而是按活期存款利息來算的,所以如果你在產品募集期第一天就買入的話,不僅沒有獲得收益,還失去了資金流動性。同樣,當理財產品到期之後,還需要經過一個清算期,資金在這時期又會站崗。

因此,資金站崗也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值得注意的一個地方,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需要判斷好自己投資的錢可以投多長時間。另外,資金站崗的話就需要使用實際佔用資金的時間來計算實際收益率。

你在銀行進行過理財嗎?你買的理財產品有沒有什麼風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