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忙 增收有“钱”景

脱贫故事 | 林下养鸡忙 增收有“钱”景

提起养鸡大户谢承均,在长生镇龙汇社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靠着自己辛勤劳作过上好日子的谢承均,更是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交口称赞。

谢承均今年55岁,前几年家里因学、因病致贫,被评为贫困户,但是他没有灰心,一直以来,谢承均都勤勤恳恳,努力奋斗,终于靠自己辛勤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

说干就干 发展林下养鸡

脱贫故事 | 林下养鸡忙 增收有“钱”景

每天清晨和下午,谢承均都会提着一桶玉米粒走进自己的养鸡场,向鸡群抛撒玉米粒,近千只散养鸡迅速围拢过来抢食,场景很是壮观。

10月10日,记者来到长生镇龙汇社区6组谢承均的养鸡场,只见他正忙着给鸡喂食。

“因为自己没文化、没技术,出门务工,很多地方都不要。”谢成均说,还要照顾家庭,一直以来都是在附近打临工和种植庄稼。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贫困。”谢承均知道打临工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自己发展产业,靠双手致富。

勤劳的谢承均一直想找个增收项目,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利用闲置的土地养鸡。“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养鸡方便,散养市场行情也不错。”谢承均说。

今年4月,谢承均在家附近整理了一块山林地,从保家镇购进200只鸡开始养鸡之路,但由于缺乏经验,一直亏损。面对失败,他没有灰心,而是总结教训,主动参加镇上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到畜牧局咨询,还到其他养殖场“取经”。

细心经营 养鸡有了收益

脱贫故事 | 林下养鸡忙 增收有“钱”景

给鸡喂食,打扫鸡舍,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为让小鸡长得好,白天,他守在养鸡场里喂饲料、打扫鸡场;晚上,他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钻研养鸡技术。谢承均不怕苦、不怕累,养鸡场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进入正常的经营轨道。

谢承均介绍,鸡是散养的,吃的是玉米、虫子、青草,品质好,不愁销路。

今年8月底,谢承均又购买了600只鸡苗。有了技术和经验,这一批鸡存活率很高,谢承均很欣慰。

目前第一批鸡已经有了收益,从9月20日开始卖出, 20元每斤,每只鸡可以卖到100余元。

谢承均介绍,鸡的销路主要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很多人看到了之后就会上门来购买,得到了顾客的好评。

“他家的散养鸡,肉质很好,朋友吃了他家的鸡后,还想来买。”一位购买的顾客夸赞不已。

勤劳致富 过上了好日子

记者了解到,谢承均今年除了养鸡外,还喂养了200余只鸭子。此外他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去年他种植了30亩中药材和少量的苏麻,去年10月,苏麻成熟的季节,一共采收了2000斤左右,收入了16000元。今年谢承均种植了50余亩玉米,一来可以卖点玉米增加收入,二来可以成为鸡食,节约成本。

谢承均平日里还会抽空在附近做点零工来增加收入。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公益性岗位的保洁员,一个月也有1000元的收入。

每天需要做很多事情,谢成均每天早上一般在5点左右就会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经常会忙到8点,农忙时节会更晚。比如在收玉米的季节忙到晚上11点左右那是常事。

一直以来,谢承均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利用当地区位优势,自力更生发展起了多种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我们没有其他技术,但是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这样自己心里也感到满足。”谢承均这样说道。

谢承均的勤奋,村民们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今年年初,谢承均被长生镇评为2018年度产业大户和2018年度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

谈及未来的打算,谢承均说:“等第一批鸡全部销售完后,我还准备再去买2000只左右鸡苗,好好的经营下去,并积极努力做好其他产业。”

审核:廖凤莲 | 策划:温江华

彭水日报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