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刻字”勿因“恶小”而“轻罚”


“长城刻字”勿因“恶小”而“轻罚”


最近,关于“长城刻字”一事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刻字当事人已经找到,并承认了用钥匙在长城墙砖上进行刻画的事实。八达岭长城已经将其列入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一年内禁止游览八达岭长城以及延庆当地所有景区。

刻字事件发生当天,恰遇八达岭长城因疫情关闭两个月来首次对外开放,开放第一天就出现这样的尴尬事件,确实令人始料未及。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景区开放之后的游览秩序和防控措施等问题,却偏偏出现了“长城刻字”这种不文明行为。当地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报警,很快就找到了当事人,也很快就做出了惩罚——限制旅游。一方面要为当地政府做法点赞,行动迅速,处理果断;另一方面也感觉有点避重就轻,像是各扫自家门前雪。“限制旅游”限制范围太小,只是限于八达岭长城和延庆当地景区,当事人完全可以去全国其他景区“故伎重演”。如果“限制旅游”的处罚能够全国通用,一处作恶,处处受限,可能震慑效果能更好一些。

“长城刻字”其实不算什么新闻,只要去过长城的人就会发现,在蜿蜒的城墙上,刻满了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名字,尤其是登城口最显眼的位置,中文、外文,密密麻麻,到此一游、大秀恩爱,重重叠叠,几乎每一块墙砖都无一幸免。八达岭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如今却成为人类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一块块伤痕累累的墙砖,就像一面镜子,衬托出历史的厚重,也照出了游客的素养。缺失了“文明”两个字,再好听的名字、再好看的笔体,刻在长城城墙上也像是在亲手书写耻辱。

杜绝“长城刻字”,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做得还不彻底。早在2015年国家旅游局就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将损毁和破坏文物的行为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2017年八达岭长城也推出了“黑名单制度”,但却没有很好执行,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国家还有《文物保护法》,破坏长城这样的历史文物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更要受到法律制裁。“长城刻字”乍看起来是孩子的调皮行为,但“恶小”不是“轻罚”的借口,“勿以恶小而不为”的道理每个人都懂。除了“限制旅游”之外,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进行严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杜绝类似不文明行为发生,才能更好地保护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遗产。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仅表明身体强健,更要凸显举止文明。你登上长城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把名字刻在长城上,不仅不能流芳百世,相反还会遗臭万年。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自带文明,美好可期,文明才是最美的风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