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功夫随逝水,半生相对两茫茫,要认清形意拳先要认清你自己


世界上的事其实很奇怪。你孜孜以求的,别人正在弃之不顾,你费尽心思的,别人正在不屑一顾。有些东西,在你的眼里是宝贝,在别人的眼里却是垃圾。形意拳就是这么个东西,正应了那句老话,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莫让功夫随逝水,半生相对两茫茫,要认清形意拳先要认清你自己


写的文章多了,评论区的人也就多了。这看的人多了,就把人分出类了。怀着好意的,怀着歹意的,看热闹的,挑事儿的,打酱油的,还有不嫌事儿大的。这是从人性分。甭管是什么人,我们都是被共同的一个东西吸引过来的,那就是形意拳。所以我们必须以形意拳为标的,再做一个分类。真懂的。假懂的。以为是真的,实际是假的。看不清真假的。压根儿不懂的。渴望见到真货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就是喷子们。

喷子们其实也很可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被洗脑。一种是传统拳术不行的,一种是拳击散打无敌的。喷子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非常的执着。哼唧起来,没完没了,所以好多作者特别喜欢喷子,因为他们能带来流量。

我之所以提到喷子,是因为有一个喷子与众不同。我想从他这儿引发来说一说心意拳。 今天的名字起得非常有诗意。莫让功夫随水逝;半生相对两茫茫。你也看出来了,中间用的是分号,说的是两种人。嗯,一种是我这样的,有了扔下,随着时间荒废。一种无缘得见真面,甚至是见面而不识。

一般喷我的,都是练搏击散打的,相反支持者都是接触过传统武术的。但事无绝对。我就见识了另外一个人,自称70年代开始师褚桂亭学生学拳,学到现在不知所云。

我就试着问了一下。我说你是光学了个架子吧。本意是说,你学个架子,有什么资格说什么行或者不行的了。然后我就问他,你说你不行,那褚行不行?他的师傅行不行?明白点了一下李存义行不行?

笑话就是从问出这个问题以后开始的。这人一开始是笑我写错了褚字,后来,就对李存义骂了一顿,还把岳飞点出来说你拿死人说话,我一听吃惊坏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别人说的这话。我刚想回复说,这句话不是给你回的,你看不明白,结果仔细一看竟然是他本人说的这种话。这就难怪了,你学不到真功夫,从这句话就听出来了。读者有明白的吗?

你说这种人他怎么可能学到东西?可是他连这样的认识都没有,他的意识中不是他自己没有学到,而是传武根本就不行。这个人也很有意思。70年代有幸碰到褚的学生,居然什么也学不到。或者正如他如此糟糕的认识一样,他碰到的还不一定是什么人。

这里我得解释一下,70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76年文革结束。我为什么要提到文革,提到文革结束的年代。因为文革对传统拳术的摧残,几乎是致命的,也是最严重的一次。 所以文革之后是个特殊的时期。传武人为了保留住那点东西,在文革以后,是把那些不轻易出手的东西教出去的。一些人机缘巧合,在这种情况下学到了形意拳的真东西。

76年文革结束,之前,你肯定学不到东西。 文革结束后,原来的拳家肯定不可能在人前显出来身份了。他属于70年代和褚的学生学习形意拳,我是稍微有些不相信的。但你跟褚的学生学拳,却反过来骂李存义,我觉得你这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他要是能学到东西才是奇了怪了。

这个故事还能往下说,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传武没落。文革以后剩下的传武人大多弃武为生掩拳息腿了,私底下留下东西的,或者后来又捡起来的,应该还是有的。也有少数能跑到国外了。之后代之而起的就是武术。我一直不用武术这个词儿,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武术并不是我希望的样子了。这个时候的武术就是今天尽人皆知的打不了的舞术。

当那些真正的传武传承者弃武为生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再看看今天的局面。有些事情我就不说了,你去想想吧。功夫上身似滴水,功夫没去如水流。莫让功夫随水逝,惟愿天际水倒回。

时如流水,一去难回,几十年后人们已不识传武。他们搞不清武术和传武的概念。今天就算有真正的传武放在面前又有多少人能把他辨别出来。就像前文提到的70年代的学武人,如今,至少也是年过半百,真有传武放在他的面前也不识了。这就应了我的第二句相对半生,最终茫然无知。

大艺出品,谢绝剪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