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因为“五” 是我

我当然最喜欢"我"啊

①“五”是中心,是主导,是精髓

东西南北中,“五”在中。“五”由“四”而生,但却处于最重要的中间。中国五大名山,先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有中岳嵩山,并且以中岳为尊。受长期五行学说的影响,中国人视“五”为最神圣的符号。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由“百谷”及“五谷”是优胜劣汰、经济发展及人口变迁的结果。

何谓“五谷”,黍、稷、麦、菽、稻。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在北方,北方人口在西汉时占据了全国人口的80%以上,直至晚唐时,北方人口仍然占有60%。黍(黄米)、稷(小米)等作物由于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尤适于在北方土壤生存,故先秦、两汉时期,这两种作物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主粮。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先秦时期,人们吃麦(小麦)和现在吃大米一样,是颗粒状蒸煮,其口味与黍、稷相比太差,并且不易消化,故在这一时期小麦产量并不高。汉代石磨的出现,小麦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超过了黍、稷,成为北方第一大主粮,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的原因。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菽(大豆),先秦时期的主要口粮之一。由于未加工的大豆不利于消化,也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自汉代起豆豉、豆腐等豆制品工艺的成熟及隋唐榨油技术的出现,大豆逐渐退出了“主食”的角色,转而成为人们最为喜欢的副食——豆制品的制作原料。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水稻陡然成为中国第一大主食的原因,当属“衣冠南渡”。西晋初到南北朝期间,中国北方长期处于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入到南方,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耐干旱的黍、稷的种植,南迁的北方人只能选择种植水稻;大量北方人口的涌入,加速奠定了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主粮的地位。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明清时期,外来物种(玉米、土豆、番薯)的入侵,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更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尤以玉米、土豆,更耐干旱、更耐贫瘠的土壤,而且更高产,更适合在边远苦寒地区生长。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自此,中国新的五大主粮出现。即: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土豆。黍、稷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五”代表完美、美好、健全

人有五官、五脏、五指,祝福的话有:五福临门、五子登科、五谷丰登,凡是达于“五”的都是完美的、美好的;反之则是残缺的、丑陋的,譬如:五音不全、五体不全、五短身材等。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畜为益……”。以犬肉入肝养肝,可补心,羊肉入心养心可补脾,牛肉可入脾养脾可补肺,鸡肉入肺养肺可补肾,猪肉入肾养肾可补肝。

古人基于补充人体所需动物蛋白的需要,有意识地去驯养各种动物。最终从圈养的各种动物中选定了“猪、牛、羊、鸡、狗”五种动物为人类的肉食来源,为使肉味更为鲜美,确定了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 茴香)为烹调动物性食物的基础调味香料。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在夏商周三个最为重视祭祀的朝代,猪是最高规格祭祀——“太宰”中的三大祭品之一。但自西晋起到宋朝近千年的时间,由于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及同化,时人以吃羊肉为高贵,猪肉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真正让猪肉翻身的是宋朝一吃货兼词人——苏东坡,苏东坡以猪肉为食材做得一道菜,这道菜后世命名为“东坡肉”,并吟诗《猪肉颂》。在苏东坡的推动下,猪肉得以重新走上餐桌,逐渐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肉食。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私自宰杀耕牛是违法的,更有甚者,宰杀耕牛要为其偿命。《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即使是诸侯已不能没有什么重要的事随意宰杀牛。作为最高规格祭祀——“太宰”的重要祭品之一,牛不仅地位高、能为食用的更为稀少,牛肉自然只能成为贵族们的美食了。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作为最高规格祭祀——“太宰”的重要祭品之一的羊肉在唐朝以前应该是和猪肉平分秋色的,能够让羊肉超过猪肉,成为皇家美食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皇室具有鲜卑族血统,生活习俗与西北游牧民族无异;到宋朝,由于北方游牧草原的丧失,羊肉显得更为珍贵,整个皇族、贵族食羊成风;受皇室的影响,民间都以羊肉为餐桌上的头等美食。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为促进人口快速增长,特颁法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汉朝时,屠狗还是一门职业,刘邦的开国元勋——樊哙没有发达之前还是一狗屠。可见狗肉在先秦两汉时期是极为流行的一道美食,自宋朝开始,羊肉、猪肉消费量的上升,狗肉逐渐偏离主流地位,沦为乡野肉食。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宋朝以前,鸡肉并不是主流肉食。公鸡可打鸣,母鸡可生蛋,长期放养产量不高,而且肉少骨多,并不受上流人士的喜欢。在民间,鸡肉也只起到一个拾遗的作用,吃不起猪羊肉的老百姓临时用来改善生活的需要。自宋朝起,养鸡技术的提高及新的烹调工艺的应用,人们对烹饪鸡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改进,吃鸡就开始平民化了。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③“五”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节点

古来就有四舍五入的计算方式,不足五可以舍去, 达到五就能进位。古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五”就是这个度。

有五谷、有五畜、还有五香,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