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俗語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已經升級爸爸媽媽的小夥伴們大概就能體會到這種心情。除了健康和學業,孩子的安全更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據CDC統計,在美國,意外受傷是兒童傷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有超過12,000名0-19歲的嬰幼兒及青少年因為意外受傷死亡,另有超過920萬人次因此要看急診。另外,據NCIC統計,美國每年有近650,000宗兒童失蹤的報案。看到這些數字,爸爸媽媽會不會嚇一跳呢?

儘早的給孩子灌輸家居、交通、網絡等方面的安全概念;教會孩子如何對待陌生人、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讓孩子儘早豎立安全意識,比起家長單方面的保護要更加有效。

美國小孩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

1. 過馬路要先停下看兩邊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無論是上學放學、去商場、飯後散步、在家門口玩耍...都可能會遇上馬路和車子,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讓孩子培養良好習慣,例如要走sidewalk不要走在馬路上,過馬路時要先停下、看過兩邊沒有車子再走;坐車也要坐安全座椅扣上安全帶等等,對孩子的安全很有幫助。

2. 不要玩火以及其他危險物品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家裡的危險物品家長除了應該收拾好藏起來以外,還應該教孩子去認識,例如火柴打火機、清潔劑化學品、刀具等等,明確的告訴孩子這些不是玩具、不要拿來玩耍。

在美國不少人家裡還會有槍械,更要注意教孩子對待槍械的正確意識,平時也應該用專門的保險箱將槍和子彈收好鎖好。

3. 停下、趴下、滾

教會孩子,萬一身上真的著火了,不要慌,停下來、趴到地上、然後滾起來。這些簡單卻可以救命的動作平時也可以以遊戲的方式來練習熟悉。真的遇到緊急狀況,孩子也不至於過度慌張。

4. 不要在水池邊奔跑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溺水是美國第五大意外死亡原因,而其中五分之一的意外溺亡人士年齡少於14歲。教孩子不要在水邊奔跑嬉戲也可以減少意外發生的風險,孩子在水裡或水邊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應該要時刻注意著,最好不要讓孩子離開伸手可觸的距離。

儘早讓孩子學習游泳技能也有好處,很多公共泳場、YMCA等都有提供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以及其他年齡段的小孩游泳課程,但是家長依然不能因為“孩子會游泳了”就大意。

5. 熟記父母的姓名、電話和地址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萬一孩子走丟了,或者需要尋求幫助,有爸爸媽媽的聯繫信息,例如電話和地址等就會非常方便。平時可以當遊戲一樣跟孩子練習幫助記憶。

如果孩子記不住,有需要的爸爸媽媽也可以藉助一些防水低敏紋身貼,貼在孩子手臂上,然後在上面寫上聯繫信息,效果最長能保持幾周。

6. 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教孩子不要吃不認識的人給的任何食物和糖果,即使像萬聖節的treat or trick,也應該要將糖果先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檢查過後、爸爸媽媽允許了才可以吃。

7. 識別可靠的陌生人

好人壞人很難從外表判斷,與其單純的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倒不如教孩子簡單的去分辨一些可以信任的陌生人,例如穿制服的警察和消防員、學校裡的老師、圖書館的管理員、商場裡的保安、商店櫃檯旁的收銀員等等。平時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教孩子認識分辨不同工作的人群,也是一種學習方式。

告訴孩子,萬一遇到危險情況,他們應該儘量往公眾的地方跑、尋求那些可靠的陌生人求助。

8. 緊急求助撥打 9-1-1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讓孩子學會怎樣用電話撥打緊急求助號碼9-1-1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什麼情況下該打9-11以及什麼情況下不該打這個號碼。

9. 不要在網絡上公開個人信息

現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電腦和網絡,所以講究網絡安全尤為重要,教孩子不要在網上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例如地址、學校、電話等等。當然,在現實中,這些個人信息也不應該跟陌生人分享。

10. 和爸爸媽媽之間沒有秘密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從小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沒有秘密,無論其他人怎麼說,都不應該瞞著爸爸媽媽。父母平時跟孩子說話也要注意以身作則,不要跟孩子說類似“爸爸偷偷給你糖吃,不要告訴媽媽哦”諸如此類的話,讓孩子覺得不告訴爸爸媽媽的行為是可以有的。

另外爸爸媽媽也可以告訴孩子秘密也有分好壞:好的秘密有包括給小夥伴的生日禮物或者驚喜派對等會讓人高興的秘密,這些秘密只是暫時性的、很快就會被揭曉;而壞的秘密總是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或者害怕,並且想要一直掩埋下去。11. 去哪裡都要告訴爸爸媽媽

教孩子不要自己走開,無論去哪裡都應該要先告訴爸爸媽媽,得到爸爸媽媽許可再去。這樣家長可以幫孩子判斷他們去的地方是否適合,也能夠知道孩子的行蹤。

12. 出行要結伴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雖然孩子還小,基本上不會離開爸爸媽媽的視線範圍,即使上學放學也是爸爸媽媽親自接送(或者接送上校巴)。但及早跟孩子灌輸,外出的話要跟小夥伴們一起走,有大路就不要走偏僻小路的道理,對以後也會很有好處。

13. 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

其實從三四歲開始已經可以簡單的教孩子身體私密部位的名稱詞彙,並告訴孩子這些游泳衣遮蓋住的私密部位都是不可以讓人看或者摸的。告訴孩子他/她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沒有人可以隨便看或者觸摸,對別人的身體也要同樣尊重。

教孩子分辨哪些屬於好的身體接觸哪些屬於不好的,例如互相擊掌、摸頭頂、拍肩膀、長輩的擁抱等等,又或者醫生在家長在場的情況下檢查私密部位,都屬於正常的安全的身體接觸。爸爸媽媽也可以利用一些相關的故事書來幫助孩子理解。

14. 相信自己的直覺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很多時候家長都應該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同時也應該讓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如果遇到他/她覺得害怕或者不舒服的事情,都可以大聲拒絕,並去找他們可以信任的大人訴說。

15. 遇事要大聲呼救

在美國兒童必知的15條安全守則,每一條都要牢記

教會孩子,如果看到任何他們覺得不對(害怕或者不安)的事情,就要大聲呼叫,找他們可以信任的大人並告訴大人他們看到的事情。遇事呼救是小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他們不需要自己去應對危險,只需要呼叫引起大人注意、告訴大人讓大人來處理就可以了。

還要教會孩子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的正確呼救方式,例如如果在外面有陌生人想要帶走他們的時候,孩子應該要大聲呼喊:“Help! This is not my dad/mom.(救命!這不是我的爸爸/媽媽)” 這比單純的大聲叫喊要更有效。

安全教育小貼士

一般來說,三四歲的小孩子說話交流都有一定基礎,也過了“terrible two”那個什麼都要叛逆一下的年紀,不少孩子也開始上學前班,需要走出爸爸媽媽的保護圈,所以這個年齡段很適合讓孩子開始學習各種安全知識。

大多數小孩子的想法都很簡單,所以很多時候並不需要說得太明白,也無需用可怕的後果來嚇怕孩子,只要簡單的告訴他們要怎麼做就可以了。列舉一些具體的事例和情況,教孩子分辨好與壞,像玩遊戲一樣反覆的跟孩子練習,會讓他們更容易明白。

儘量多找一些正面的例子,增加孩子的選擇。例如告訴他們哪些人可以信任(警察等),哪些地方是安全的(家裡、學校等),一些安全的路線等等。

鼓勵孩子多跟自己溝通,同時也要教孩子遇到危險的情況要馬上離開並且要告訴父母,讓孩子知道自己會幫助他們。讓孩子明白小孩子遇到事情應該要向大人求助,但同時也應告訴孩子,大人、尤其是陌生人向小孩子求助是不對的,大人說出或做出讓小孩子覺得害怕或者不舒服的事情也是不對的。

可以列舉一些不正常的“危險”情況,告訴孩子遇到這樣的情形要警惕,說“No”並馬上走開、大聲呼叫並告訴可靠的大人,例如:

在公園裡遇到陌生人說不見了寵物狗狗,向孩子尋求幫助在家附近遇到一個不熟悉的鄰居請孩子到自己家裡吃零食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問孩子要不要搭順風車孩子走在路上時,有車子停下來要問路孩子覺得自己被人跟蹤有認識的大人向孩子說/做一些讓孩子覺得不舒服的事情除了要教會孩子這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以外,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申請一份免費的Child Safe Kit,以備不時之需。這套ID記錄工具可以讓爸爸媽媽方便的記錄孩子的頭髮眼睛顏色、身高體重、血型,更新最近的照片,保存孩子的指紋以及DNA(頭髮)。萬一孩子走丟,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這份記錄馬上向警方提交孩子所有的重要信息,對於找回丟失的孩子會有很大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