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4財報看微博商業化的挑戰和機遇

2018年全年,微博營收突破100億人民幣。如果把電商、遊戲類公司的除外,以純廣告收入計算,微博的100億收入已經算國內頭部互聯網公司。當然,四季度的財報,在商業化領域,微博也存在一些挑戰。下面就來重點談一談。

商業化,微博SME面臨的挑戰


從Q4財報看微博商業化的挑戰和機遇


微博這個季度, Q4的廣告和市場營銷收入4.17億美元,同比增長25%。如果把SME單拿出來,1.8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速8%。


從Q4財報看微博商業化的挑戰和機遇


從Q4財報看微博商業化的挑戰和機遇


微博的商業化產品,從他們2017年上線的超級粉絲通,到每年的微博商業產品大會,我都去現場參加。從超級粉絲通的發佈到2018年的“U微計劃”,微博在KA領域的產品和收入,可以說每年都在升級和增長。KA廣告,已經是微博商業化的一張名片。

在靚麗的KA面前,SME就顯得暗淡。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微博的流量和用戶下沉時,中小客戶的拓展沒有同步跟上。流量下沉,是2018年互聯網的熱詞。代表公司如趣頭條、拼多多、快手。通過獨特的產品形態,大量搶佔了三線以及三線以下的人群。以趣頭條為例,公司最新一季度,MAU已經9300萬,DAU3000萬。搶佔大量下沉流量的同時,趣頭條2018年全年的收入高達46億元。成為下沉領域的一匹黑馬。

微博過去幾年也在下沉,獲客端,通過微博極速版以及智能手機的預裝,收穫了大量的用戶。但是,微博在商業化上,低線城市的變現效率似乎沒有跟上微博下沉的步伐。趣頭條僅依靠3000萬的DAU,收入就高達46億。而微博的DAU為2億。效果類廣告的SME收入才1.8億美金。變現效率遠低於趣頭條。不過這也恰好證明,微博仍舊有很大的商業潛力可以挖掘。

中小類客戶,遊戲、P2P、O2O,這些廣告主由於體量小,一般都是通過代理商來完成。在我看來,代理商體系對微博拓展中小客戶尤為重要。

這一點,可以拿來對比的,是A股的分眾傳媒。分眾的樓宇廣告,最核心的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核心位置的樓宇覆蓋。這部分受眾質量最高,也最終品牌廣告主的歡迎。分眾的日子一直很滋潤。而新潮的崛起,則是從低線城市開始,大量搶佔樓宇和點位,廣告主的調性也沒有分眾高大上。目前,對分眾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在微博流量覆蓋更多城市之後,微博原有的客戶結構也在進行調整,電商以及面向三四線的O2O客戶增長非常的迅速。微博TOP3的客戶很多是在渠道下沉策略和微博比較重疊的客戶,它們快速地填補了微博的廣告市場份額。”來總在電話會議中,談到將做客戶結構的調整。除了調整結構,覺得微博還應該像分眾和新潮那樣,搭建一個基於中小客戶的代理商體系。

微博自身的品牌調性,部分中小客戶沒有意識到微博的價值。

從新浪到微博,基因一直是媒體和品牌的屬性。從2017年微博升級超級粉絲通後,憑藉獨有的社交媒體產品形態,微博在KA市場,幾乎成為大型品牌客戶,尤其是消費品必投的渠道。比如伊利、耐克、OPPO,這些頭部的消費品企業,每年在微博投放大量的廣告。升級的超級粉絲通,品牌客戶可以更靈活的出價、標籤定向等。在社交媒體的圈層傳播領域,微博幾乎是唯一渠道。

因為微博和新浪強大的媒體基因,廣告客戶,大型的品牌廣告居多。中小客戶一直沒有意識到微博的價值。我們以剛上市的如涵電商為例,這類做短視頻、直播的紅人電商,很多小B的訴求就是帶貨。微博擁有巨大的流量,但垂直領域的小B,並沒有充分挖掘微博的潛力。

微博的基本盤,就是4.62億MAU、2億DAU。雙微,微博+微信,已經是廣告主的標配。微博需要在社交媒體的基礎上,重塑中小廣告客戶的增速。

在內容分發上,微博和頭條的區別,前者是“以人為中心”的分發,而頭條是內容為中心分發。微博的信息流,以興趣為主;頭條的信息,以推薦為主。如果放到商業產品上,同樣是插一條信息流廣告,微博是這樣的:


從Q4財報看微博商業化的挑戰和機遇


而頭條,插入的廣告是這樣的:


從Q4財報看微博商業化的挑戰和機遇


微博插入的信息流廣告,我可能剛看完上一條明星的八卦。下一條,突然來個植髮廣告,顯得突兀。而頭條的廣告,很巧妙的把廣告“隱藏為內容”,混入到信息流裡。讓用戶在刷的時候,並不覺得這個廣告奇葩,反而像是一條普通的信息流。微博的廣告裡,後面還有一個“關注”的標籤,頭條把這個都省了。

我覺得微博需要在興趣流的基礎上,做更精準的算法推薦。舉個例子,你看剛完范冰冰的一條新聞,可能下一條,給我推薦一個口紅廣告,轉化更高。對用戶的打擾也會降低。這也是來總在電話會議裡說的:“微博增強廣告算法的能力。一方面微博會繼續提升廣告轉化率,尤其是電商的轉化率。”

來總還提到了,微博用新的廣告算法,提升了2018年新增的熱點流量變現率,例如熱搜和話題流量。而2019年,微博在信息流的推薦上,下更大的精力,才能提高廣告的友好度和精準度。推薦算法,是微博今年必須跨越的坎。

中小客戶天花板還有很高,微博的內生爆發空間仍然巨大

信息流的空間和規模,當前的市場已經讓搜索恐慌。看看百度的股價走勢,就知道搜索未來的空間,有多狹窄了。當然,信息流本身的競爭,也和短視頻一樣的激烈。

從天花板和增量的角度,信息流搶佔的市場,仍然是百度的市場。這裡,我們看一個百度的廣告主數量。2018年全年,百度一共85.6萬個廣告主,每個廣告主花了13000美元。對應增速只有8%。這些以效果衡量的中小廣告主,在搜索上的投放上,預算增長越來越低。比如百度的幾大金主:醫療、教育、旅遊。這些廣告主,可以選擇在微博、頭條,甚至短視頻產品投放廣告。

行業本身在增長,又同時在分流搜索廣告。這一趨勢已經不可逆。百度當前590億美金,而對應的PE只有14倍。一箇中國前三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美國資本市場只願意給這樣低的估值。核心原因,就是未來的想象空間沒那麼大了。

和百度比,微博本身處於的行業,是內容的社交媒體平臺。在用戶和內容上,微博的基本盤仍然很穩固。並且,作為平臺公司,微博的利潤率幾個季度都在30%左右。可以說是非常好的生意。並不輸給搜索。

微博當前面臨的問題,最大的就是中小客戶的增長和推薦算法。這兩個是相輔相成。對於中小客戶,微博接下來可以像類似分眾下沉的方式,打通代理體系,對代理商進行培訓,進而通過代理商覆蓋到更多的客戶群。而推薦算法,可以讓廣告的匹配和精準度更高。從而讓以效果類的廣告,轉化更好。

另外,中小客戶所在的垂直領域,微博的內容優勢依然強大。新聞稿中,2018年微博覆蓋的60垂直領域中,有32個領域單月閱讀量超過100億。這些垂直領域,每個細分類目,理論上都可以做成一個垂直小紅書。比如母嬰、美妝。用戶潛力大,廣告主的潛力更大。最好的匹配方式就是帶貨 。如果把垂直類目的中小客戶市場打開,憑藉巨大的內容能力和社交媒體優勢,微博可以垂直類目增長空間。

對了,號稱KOL和網紅電商如涵,剛宣佈赴美IPO。這不就是微博一個垂直類目的映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