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Q4财报看微博商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2018年全年,微博营收突破100亿人民币。如果把电商、游戏类公司的除外,以纯广告收入计算,微博的100亿收入已经算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当然,四季度的财报,在商业化领域,微博也存在一些挑战。下面就来重点谈一谈。

商业化,微博SME面临的挑战


从Q4财报看微博商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微博这个季度, Q4的广告和市场营销收入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如果把SME单拿出来,1.8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速8%。


从Q4财报看微博商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从Q4财报看微博商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微博的商业化产品,从他们2017年上线的超级粉丝通,到每年的微博商业产品大会,我都去现场参加。从超级粉丝通的发布到2018年的“U微计划”,微博在KA领域的产品和收入,可以说每年都在升级和增长。KA广告,已经是微博商业化的一张名片。

在靓丽的KA面前,SME就显得暗淡。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微博的流量和用户下沉时,中小客户的拓展没有同步跟上。流量下沉,是2018年互联网的热词。代表公司如趣头条、拼多多、快手。通过独特的产品形态,大量抢占了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人群。以趣头条为例,公司最新一季度,MAU已经9300万,DAU3000万。抢占大量下沉流量的同时,趣头条2018年全年的收入高达46亿元。成为下沉领域的一匹黑马。

微博过去几年也在下沉,获客端,通过微博极速版以及智能手机的预装,收获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微博在商业化上,低线城市的变现效率似乎没有跟上微博下沉的步伐。趣头条仅依靠3000万的DAU,收入就高达46亿。而微博的DAU为2亿。效果类广告的SME收入才1.8亿美金。变现效率远低于趣头条。不过这也恰好证明,微博仍旧有很大的商业潜力可以挖掘。

中小类客户,游戏、P2P、O2O,这些广告主由于体量小,一般都是通过代理商来完成。在我看来,代理商体系对微博拓展中小客户尤为重要。

这一点,可以拿来对比的,是A股的分众传媒。分众的楼宇广告,最核心的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核心位置的楼宇覆盖。这部分受众质量最高,也最终品牌广告主的欢迎。分众的日子一直很滋润。而新潮的崛起,则是从低线城市开始,大量抢占楼宇和点位,广告主的调性也没有分众高大上。目前,对分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在微博流量覆盖更多城市之后,微博原有的客户结构也在进行调整,电商以及面向三四线的O2O客户增长非常的迅速。微博TOP3的客户很多是在渠道下沉策略和微博比较重叠的客户,它们快速地填补了微博的广告市场份额。”来总在电话会议中,谈到将做客户结构的调整。除了调整结构,觉得微博还应该像分众和新潮那样,搭建一个基于中小客户的代理商体系。

微博自身的品牌调性,部分中小客户没有意识到微博的价值。

从新浪到微博,基因一直是媒体和品牌的属性。从2017年微博升级超级粉丝通后,凭借独有的社交媒体产品形态,微博在KA市场,几乎成为大型品牌客户,尤其是消费品必投的渠道。比如伊利、耐克、OPPO,这些头部的消费品企业,每年在微博投放大量的广告。升级的超级粉丝通,品牌客户可以更灵活的出价、标签定向等。在社交媒体的圈层传播领域,微博几乎是唯一渠道。

因为微博和新浪强大的媒体基因,广告客户,大型的品牌广告居多。中小客户一直没有意识到微博的价值。我们以刚上市的如涵电商为例,这类做短视频、直播的红人电商,很多小B的诉求就是带货。微博拥有巨大的流量,但垂直领域的小B,并没有充分挖掘微博的潜力。

微博的基本盘,就是4.62亿MAU、2亿DAU。双微,微博+微信,已经是广告主的标配。微博需要在社交媒体的基础上,重塑中小广告客户的增速。

在内容分发上,微博和头条的区别,前者是“以人为中心”的分发,而头条是内容为中心分发。微博的信息流,以兴趣为主;头条的信息,以推荐为主。如果放到商业产品上,同样是插一条信息流广告,微博是这样的:


从Q4财报看微博商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而头条,插入的广告是这样的:


从Q4财报看微博商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微博插入的信息流广告,我可能刚看完上一条明星的八卦。下一条,突然来个植发广告,显得突兀。而头条的广告,很巧妙的把广告“隐藏为内容”,混入到信息流里。让用户在刷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个广告奇葩,反而像是一条普通的信息流。微博的广告里,后面还有一个“关注”的标签,头条把这个都省了。

我觉得微博需要在兴趣流的基础上,做更精准的算法推荐。举个例子,你看刚完范冰冰的一条新闻,可能下一条,给我推荐一个口红广告,转化更高。对用户的打扰也会降低。这也是来总在电话会议里说的:“微博增强广告算法的能力。一方面微博会继续提升广告转化率,尤其是电商的转化率。”

来总还提到了,微博用新的广告算法,提升了2018年新增的热点流量变现率,例如热搜和话题流量。而2019年,微博在信息流的推荐上,下更大的精力,才能提高广告的友好度和精准度。推荐算法,是微博今年必须跨越的坎。

中小客户天花板还有很高,微博的内生爆发空间仍然巨大

信息流的空间和规模,当前的市场已经让搜索恐慌。看看百度的股价走势,就知道搜索未来的空间,有多狭窄了。当然,信息流本身的竞争,也和短视频一样的激烈。

从天花板和增量的角度,信息流抢占的市场,仍然是百度的市场。这里,我们看一个百度的广告主数量。2018年全年,百度一共85.6万个广告主,每个广告主花了13000美元。对应增速只有8%。这些以效果衡量的中小广告主,在搜索上的投放上,预算增长越来越低。比如百度的几大金主:医疗、教育、旅游。这些广告主,可以选择在微博、头条,甚至短视频产品投放广告。

行业本身在增长,又同时在分流搜索广告。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逆。百度当前590亿美金,而对应的PE只有14倍。一个中国前三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美国资本市场只愿意给这样低的估值。核心原因,就是未来的想象空间没那么大了。

和百度比,微博本身处于的行业,是内容的社交媒体平台。在用户和内容上,微博的基本盘仍然很稳固。并且,作为平台公司,微博的利润率几个季度都在30%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生意。并不输给搜索。

微博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大的就是中小客户的增长和推荐算法。这两个是相辅相成。对于中小客户,微博接下来可以像类似分众下沉的方式,打通代理体系,对代理商进行培训,进而通过代理商覆盖到更多的客户群。而推荐算法,可以让广告的匹配和精准度更高。从而让以效果类的广告,转化更好。

另外,中小客户所在的垂直领域,微博的内容优势依然强大。新闻稿中,2018年微博覆盖的60垂直领域中,有32个领域单月阅读量超过100亿。这些垂直领域,每个细分类目,理论上都可以做成一个垂直小红书。比如母婴、美妆。用户潜力大,广告主的潜力更大。最好的匹配方式就是带货 。如果把垂直类目的中小客户市场打开,凭借巨大的内容能力和社交媒体优势,微博可以垂直类目增长空间。

对了,号称KOL和网红电商如涵,刚宣布赴美IPO。这不就是微博一个垂直类目的映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