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最近,港台剧颇有崛起之势。


前不久的《想见你》,至今评分仍高达9.2,妥妥的台剧“文艺复兴”有木有。


而今天要推荐的港剧《叹息桥》,评分也一直在9分上下徘徊。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个人而言,好的作品得像《红楼梦》那样: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叹息桥》不如曹公笔下那般伟大,但也有诸多玩味:


摄影爱好者看构图;迷影情结粉看致敬;红尘往来客看无常。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先说构图


有多牛?发几张品品。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剧中的三分法、井字格、对称等构图,比比皆是。


但它绝不是炫技的借口,而是用某一构图或多种构图法的融合,营造一种偏差的氛围。


对称来说:


看似暗示平衡的人物关系,但鸟瞰视角,以及人物间的隔挡物,又破坏了和谐的氛围。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无论是上下对称,还是左右对称,《叹息桥》都是反其道而行之。


一般来说,在上下构图中,主要人物处于下方,上面是次要人物以及其他事物。


为的是烘托出一种平和稳定的气氛。


但《叹息桥》却放大了一种压抑感,比如暗黑的、密密麻麻的天花板下,被母亲、女友强行挤压的妈宝男,最后只能通过玩具模型来逃避现实生活。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有时,上次下主的模式还会被刻意颠倒,变成上主下次。


画面上半部分左侧,是母亲的权威形象,而下半部分映衬着空虚的地板。


母亲对儿子的控制,以及母系家庭的权威象征,不言而喻。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再来说左右对称


因为人眼习惯从左往右看,权威人物放在画面左边,以显现顺势的压迫感。


然而在《叹息桥》中,无论是不是权威人物,都被压挤到拐角处。


可给人的却是一种情绪上的无可奈何,感觉是命运与时间推着人前行,个体的自主性被缩至很小。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这就要说到剧中对称画面里的大留白


所谓对称,是人与人、物与物平衡其一幅画,但此处,多为人与物,或者人与环境本身的对应。


这种结构上的对称,形成的却是一种空乏与不平衡。


打电话的丈夫与餐桌上的碗构成空荡的家,被映射在地板上的妻子成了“不能自主显现”的倒影。


留白给出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疲乏。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另外,将某一道具融入构图中,也是《叹息桥》的特点。


如那个剧中经常出现的意象——门框


它不是沟通彼此的桥梁,而是阻挡彼此的心门。


母亲进入妈宝男的房间,带去的不是关心,而是恐吓。


你觉得能看见门那边的人心,可实际上,非但没看见,还丢了自己的坚持。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构图上的优势已聊了很多,下面说回老本行电影


整部剧的影像基调,很容易联想到一些西欧文艺片


性冷淡的暗灰影调,0.85倍速的慢节奏念白。


加之时不时的灰白影像,伯格曼等作者派导演气息扑面而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也有一些实验派的做法,比如布莱希特强调的“间离”


剧中人物经常打破第四堵墙,对着观众吐槽自己的生活状况。


或主观,或客观,或阐述,或反讽。


反正先得像“小贱贱”那样,过个嘴瘾。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由于剧中场所较为固定,场景多公寓、餐厅、办公室等封闭环境,机位也很类似。


所以,《叹息桥》也让人有种“德国室内剧”的质感,像在看舞台剧。


这就很容易联想到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作品中的背景环境。


比如《枝寒雀静》《二楼传来的歌声》《关于无尽》等,基本上是某几个单元化的场景,串联起整个故事序列。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说到故事架构,就不得不提到大神黑泽明的《罗生门》


武士、妻子、强盗、僧侣,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都不一样。


《叹息桥》的故事仍属于此类非线性叙事范畴:


角色站的角度不同,所看见事物的客观情况,以及对待事物的主观印象,也有所不同。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罗生门》旨在说明一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任、处处充满谎言的世界中。


反观《叹息桥》,它恰恰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试图唤醒众人,而是迫使众人意识到:


在情感的世界,本就是彼此哄哄骗骗,没有所谓的真相。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拿前三集的故事举例:


三个人物:古惑仔、妈宝男、网红女。


每个人的所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古惑仔的视角:古惑仔跟网红女,两人看电影、吃饭很开心。有一天,古惑仔发现她家出现另一个男人——妈宝男。


妈宝男的视角:妈宝男与网红女本就是情侣,在怀疑网红女与古惑仔有染后赌气离开,并在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后,灰溜溜回到网红女身边。


网红女的视角:网红女与妈宝男生活理念合不来,分手的她开始跟之前的好友古惑仔约会。父亲病重,深知人生不易的网红女,接纳了恰巧回家的妈宝男。


同一件事,客观认知不同。观众一开始觉得网红女有些绿茶气,后来从同情妈宝男转而理解起网红女。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除了客观认知千差万别,主观认识也是因人而异。


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都是对的,或者都是情有可原,美化自己的过失。


在网红女眼中,妈宝男软软糯糯,对酒吧生意心不在焉。


在妈宝男心中,自己才是那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leader,对酒吧业务早已熟稔于心,绝对的大佬风范。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再比如古惑仔带网红女去看电影。


古惑仔不能忍受影院有人说话,并用砸纸团的行为提醒对方。


这件事在古惑仔看来很是彰显男性魅力,但在网红女的表述中,古惑仔不过是一个目中无人、不懂得照顾女生的自大狂。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怀疑,委屈,无奈,每个人都有理由,并在心中升华了理想的形象。


就像洪常秀的电影《这时对,那时错》,通过一些细节的改变,从而成了另一段的故事。


《叹息桥》也是如此:


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故事也朝着非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几个碎片化的故事,到底要表达什么?


从故事开头来看,无非“谎言”二字。


这里的谎言并非完全指向平时所说的谎话,而更多涉及形而上的意味:


真实情况与非真实记忆间,产生必然的主观偏差。即心中所想与现实表露间的不同。


《罗生门》里给到的说谎的理由是:人的脆弱。


这个脆弱是要面子,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弱点,是对自我内在世界的非绝对正视。


谎言,或主观无意,或客观无情。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妈宝男在看到其他房子自己租不起,又回过头去找网红女。这是事实。


而在自己的心目中,这一行为被憨憨的外表遮掩,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对网红女余情未了。


这个谎言,可以说是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刻意欺骗。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如果说,妈宝男这块还涉及道德问题,那古惑仔与丫头的情感真的是性格悲剧。


两个人都是彼此互生情愫,就是因为当年没能从国外回来给丫头过生日,女方很是失望,还以为古惑仔在外面有了别人。


事实上呢?古惑仔因为帮丫头筹钱,得罪了黑帮,被扣在了国外。


一句话的事,说开了就好。


可在看到丫头有了其他对象时,爱你在心真的就变成了有口难言。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人生并不像构图那般对称,你想什么刚好别人也在想同样的事,几率很小。


童话书上说:心心相印。那只是一瞬间。


一辈子夫妻,在一起百分之三的时间能心心相印就不错了。


不是不完美产生了过错,而是不完美弥补了彼此的错过。


当你看清人世的无常,或许也能明白角色的空虚。


对话者被刻意裁出画框,仿佛人物在对着空气说话,在自言自语。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两个人不在一幅画面中出现,还是将将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关系。


而当两个人放在同一画框中,对称构图所形成的不是和睦的氛围,而是一场争执。


想起莫文蔚的一首歌《阴天》:


“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总之那几年,你们两个没有缘。”


在我看来,缘分也是琢磨不透。


它不是注定在先,而是过往于后;是生活丰富了缘分,并非缘分造就了生活。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剧中有一处用典:


网红女跟古惑仔聊到苏东坡有首诗,讲的是看到东西前觉得很好,但看到后也不过如此。


原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里有个反复,就是首尾呼应。


可以用佛家的“山水观”去理解: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亲见知识,即“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感情上,你想的是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但现实让你们结婚后矛盾越发加剧。


但过了几年,棱角被磨平,细细观来,还是家人好。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剧中最重要的象征意象就是剧名中的那座“叹息桥”


叹息桥在片中有其他几个别称:一见钟情桥,幸福桥。


很有趣,这几个别名在每个故事中都说是一开始出现的:


公主爱上穷小子,两人相遇的桥成了幸福的象征。结果小伙子移情别恋,公主二话不说把他杀了。


幸福只是开端,到后来,矢志不渝的箴言全成了一声叹息。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所谓人生的谎言,还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纠结。


就像剧中那个菠萝的保质期。


其实过了保质期几天后,菠萝还是可以吃的,只是加上了保质期后,我们在心理暗示它坏了。


感情也是这样,这个不合我的意,那个不合我的心,可这世界又怎么可能处处合你心意?


对这个世界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


你需要的不是移动对面的山峰,而是移动自己的位置,去看到不同的风景,不要拘泥于一种情况,无法自拔。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总喜欢说人生无奈,不知怎的,也就凉了半生。


还记得剧中餐厅的名字吗?“massam”,意思是生面团。


单看这个单词,前后也是对称的。


或许这就是对称的另一个意义:反复无常。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结尾与其说是开放的,不如说是生活的搬演。


以为会有结局,但还是对心中所谓的真情切意悬而未决。


你也不知道这几个人最后到底会怎么样,有没有在一起。


看似丫头去跟古惑仔一起游山玩水,但实际上,那颗心,早已不会再为他跳动。


可是,这不就是人生吗?


不知未来是何物,在失落与惊喜中斑白了容颜。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人生有对错,但却难以归结出个对错。


孰是孰非已不再重要,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过是句气话。


当跳出执念的那一刻,除了一声叹息,等待你的或许还有冰释前嫌的拥抱。


逆天港剧《叹息桥》:从幸福到叹息,总共分几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