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沒道理的兩種教子方法,卻非常有用,家長莫忽視

在育兒家教的過程中,有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做法,一直被家長們延用,自以為正確,其實效果甚微,甚至可以說是誤區,而有些看似沒道理的做法卻非常有用。

看似沒道理的兩種教子方法,卻非常有用,家長莫忽視


孩子哭鬧不停怎麼辦?

碰到孩子哭鬧時,一般父母都會說別哭啦,聽話,哭鬧不是好孩子,媽媽不喜歡哭鬧的孩子等此類的話,這些話的本質是在向孩子提要求,講條件,以阻止或換取孩子不哭不鬧,這種做法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因為沒有真正解決孩子的情緒訴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儘量去了解孩子產生情緒的原因,先認可或順從孩子的意圖,而不是要求孩子該怎樣,更不要指責孩子,譬如父母可以說,寶寶真乖,媽媽又讓你哭了,媽媽又讓你生氣了,好,媽媽陪你一起玩,行,媽媽馬上拿給吃,這樣才能和孩子產生情感共鳴,讓孩子很快平靜下來,然後再去給孩子講下次應該怎樣做,哭鬧會讓媽媽很難過等。

總結一下,孩子有情緒時,不要給孩子提要求,那樣會讓孩子越哭越鬧。

看似沒道理的兩種教子方法,卻非常有用,家長莫忽視


孩子打人時,應該誰道歉?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動人打人是很正常的事情,碰到這類事情時,一般父母都會要求孩子道歉,與被打的孩子握手言和,這樣的效果真的很好嗎?

答案是否定的。從道理上說,孩子打人,道歉的也應該是父母,讓孩子去道歉是父母沒盡責任,而讓孩子承擔過錯,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帶孩子一起,由父母充當道歉的主角,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父母的難處,從而感到內疚,這樣才能更好的杜絕孩子打人的習慣。

看似沒道理的兩種教子方法,卻非常有用,家長莫忽視


而讓孩子道歉,容易給孩子誤導,孩子認為打人也沒有什麼,就不是道個歉嗎?有什麼了不起,孩子並不會因此感到難過。只有從內心感到自責時才會停止動手打人的習慣。

同樣的,孩子動手打人,父母一味的指責,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會變本加厲的犯錯,相反,如果父母先加以安撫,再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處理矛盾,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間的差異性很大,不要拘泥於一招一式,適用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