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餘暉-明清

明清是我國封建王朝達到巔峰時期,在明清全球2/3的白銀都流入中國,人口、經濟位於全球最高。但也是在這一時期中國走向了沒落,剩下的只是帝國的餘暉。

首先,明清的科舉制度以不同於以往,主要是八股取士,用來束縛讀書人的思想,這在王朝的興滅中有關鍵的因素,歷史也證明農民起義推翻舊王朝建立新政權的只有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其餘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秦朝百家劉邦得以成功,元朝不重視天下士子,朱元璋得以成功(當然,這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條)。

帝國的餘暉-明清

明清的思想控制達到封建王朝的巔峰。就連《天工開物》農業科技書禁止流傳,發行。清朝的文字獄(顧名思義,因文字而成獄。往往斷章取義,曲解文章詩歌意思來構成冤獄,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是當時統治者為了禁錮人們思想,培養忠實於其統治的奴僕的一種文化高壓政策。如“曾靜呂留良案“幾萬人被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清字和清王朝的清是一個。有人說,這是說大清朝不識字,還亂翻書)於是寫這句話的人被株連九族,知情者一起關入監獄。後來,著名詩人龔自珍在《詠史》中有:“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生動的道出文字獄的影響。

明清的君主專制也是達到巔峰。明太祖廢除宰相,設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使皇帝專權,宦官專政。雍正設立軍機處(開始只是處理西北軍務後來為皇帝專權)使國家大權完全由皇帝說了算。這雖然提高了效率但使暴政更容易產生。

帝國的餘暉-明清

明清的海禁與閉關鎖國加快了王朝走向沒落。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紀時明朝政府對海事進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統稱。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商禁),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進貢除外)。此令於永樂年間伴隨鄭和航海曾告取消,但嘉靖年間海賊倭寇猖獗,不得已又一度恢復。隆慶年間明政府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清朝為防止鄭成功也實施海禁,基本上整個清朝都處於海禁政策中。海禁使明清沒有利用海外貿易擴大優勢積極進行經濟擴張,以此推動資本經濟和工業化的發展,使我國落後於世界。

帝國的餘暉-明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