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強盛的國力掩蓋不了落後的事實

前幾年,一部《明朝那些事兒》風靡全國,深受歷史愛好者的追捧,由此也誕生了一個歷史粉絲群體“明粉”,曾經被影視劇過度強調“錦衣衛”“東廠”“太監擅權”等妖魔化標籤的明朝被正名。

大家知道,哦,原來明朝並不像武俠劇裡面所宣揚的那麼黑暗,反而很強大!於是乎粉絲們紛紛給大明下了一個超級正能量的評論

“大明終其朝二百七十六年,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清:強盛的國力掩蓋不了落後的事實

網友復原的明朝罩甲


曾經一度,大明朝的確非常強大。

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其中旗艦寶船的噸位和排水量創世界之最,竟相當於現今的一艘航空母艦,至今為止仍沒有木製帆船能超越鄭和寶船的製造規模。而歐洲,即使是大航海鼎盛時期,也未有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和艦船能超過明代水師的規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各國展開軍備競賽,英國的無謂級鐵甲戰列艦才在噸位上首超鄭和寶船。

除此之外明朝的軍事也頗為強大,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上位,是為明成祖。

他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就位於蒙古人的眼皮子底下,後世將其行為稱之為“天子守國門”

再此期間,朱棣一共對漠北地區的蒙元殘餘勢力發動過五次征討,而且五次都是御駕親征!

把那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的子孫打的找不著北,四下潰逃。

除此之外,明朝還在對東南亞各國的戰爭中取得過不菲戰績,包括征討越南和緬甸。

明清:強盛的國力掩蓋不了落後的事實


更有對朝鮮半島的李氏王朝建立宗主權,由此控制朝鮮,使朝鮮成為中國的屬國。

萬曆年間,明朝派遣數萬大軍進入朝鮮,協助朝鮮政權抵抗日本入侵,並於露梁地區全殲日本海軍。

如此種種,若說明代軍力全世界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但是,在強大的國力也掩蓋不了落後的本質。

歷史學領域對明清兩代的評論歷來都是口徑統一的:那是在中國封建王朝衰落的開始。

其中的判斷標準不以其國力是否強盛而論,而有著更加深刻的邏輯需要去思考。

15世紀到19世紀,是歷史學上認為的東西方文明角色對調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西方文明藉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實現社會變革,使得生產力大幅度提升,從而提升自身國力。

而東方國家,例如中國和日本,則藉助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而導致發展停滯乃至全面落後。

明朝固然強盛,但他的發展卻是原地踏步,而清朝雖有康乾盛世,但他在很多方面卻不只是原地踏步,而是開始全面倒退。

中國封建文明的全盛時期當屬漢唐兩代,在這裡有一種觀點認為唐朝是中國封建文明發展的頂峰,頂峰過後自然便是衰落。

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唐代是中國的一張名片,卻不一定是頂峰,中國的發展直到宋元時期依然保持強勁的上升勢頭,直到明代停滯,清代倒退。

其中宋代是中國封建商品經濟發展的顛覆,商品經濟的發展是需要經濟基礎和生產力水平作為支撐的。

只有生產力足夠發達,人民有剩餘產品可供交易,商品經濟才能得到發展。

中國歷史上的商品經濟爆發點大概有三個。

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得益於社會大變革,封建生產關係的確立。

一個是唐宋時期,得益於封建經濟的發展巔峰。

一個是明清時期,除了封建經濟發展的巔峰外還得以於高產農作物的輸入,也是在此時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宋代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是超乎人們想象的,以至於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資本主義因素誕生於宋代,雖然至今沒有史料可以證明宋代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宋代商品經濟繁榮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一是鑄幣繁榮,在此期間,官方發行的貨幣擔任了主要的流通職能,在這個過程中,絹帛等實物的一般等價物屬性慢慢消失,退出流通領域,逐漸迴歸到日用品的屬性上來。其二是紙幣的出現,只有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商品交換足夠繁榮,人們才會去尋找更加方便貯藏和流通的等價物,因此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是紙幣產生的前提條件。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知道,宋代的時候出現了紙幣,但卻沒有好好琢磨這句話的重量!

紙幣得以流通,同時也是信用交易繁榮的體現!

會子最初由臨安的交引鋪發行,後來由國家信用作擔保成為全國的法定貨幣!

信用經濟也可以從側面看到宋代金融業的發展狀況。

到了元代,雖然商品經濟遭受了很大程度的損害,但是得益於蒙古帝國廣大疆域的優勢,元代的對外貿易十分發達!

中國封建王朝歷代以來都奉行重農抑商政策,而元朝不同,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重視商業的朝代,他不止不抑制商業發展,甚至還鼓勵通商,鼓勵海外貿易。也因此,元末明初的時候中國出現了很多腰纏萬貫的富賈大商,比如沈萬三。

到了明朝,繼承這些勢頭,明代商品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明代中期,正直新航路開闢時期,一些新的高產農作物不斷通過新航線從新大陸傳入歐洲,再由歐洲通過貿易傳入中國。

於是明代中後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與此同時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還有意大利威尼斯,葡萄牙西班牙等。

但不同的是兩個文明採取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措施。

西方國家為了對抗羅馬教廷,於是產生了團結國內商人與新貴族的需求,這些需求使得他們選擇了重商主義,而中國則出於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採取了完全不同的重農抑商業政策,甚至實行海禁,抑制海外貿易。

到1644年明朝滅亡前夕,中國和西方的階級關係和生產關係已經天差地別。

17世紀左右,由於商業的發達,新興資產階級的崛起,西方正處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為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做著準備。

甚至於1566年至1609年期間,尼德蘭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

1640年代,英國也正處於資產階級革命的醞釀期和矛盾激化期。

此時的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只存在於個別行業和個別地區,封建生產關係依舊根生蒂固,這期間誠然中國的封建國家實力依然強盛,但已經無法否認在社會基礎和生產關係上就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的事實了。

1644年,吳三桂在山海關抗擊李自成部隊的時候陷入兩難,在他的前面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在他身後的是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滿清八旗軍。

只是在兩者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他大開山海關的城門,讓世代居住於東北的滿族政權進入中原。

至此,大明立朝276年,亡於1644年的農民起義,與此同時,滿族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

若說明代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停滯期,清朝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倒退期。

人們所盛讚的康乾盛世其實也不過如此,康乾盛世的本質是社會生產的恢復時期,在這個時間段,中國大體上國泰民安,人口增長,生產恢復。

但無論你如何大書特書也無法否認,此盛世並沒有使中國在生產上、制度上獲得進步。

同時,重農抑商仍舊繼續,文字獄興盛,不該做的生意你依舊不能做,滿族人甚至害怕漢族人起來造反,限制了火器的使用與發展。

明代尚且可以說軍事能力還能一看,而清朝…自從滿族人入關下馬享受生活以來,他們哪裡還懂得怎麼打仗,而加上火器又全面落後,到了乾隆年間的清緬戰爭時期,清朝軍隊已經連緬甸都奈何不了了。

而1644年到1840年之間的歐洲…發生了什麼呢?

這期間,由於對毛織商品的需求,英國發生了圈地運動,這場旨在搶佔土地養羊收毛壓榨農民的運動,長遠來看卻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這期間,法國爆發了大革命,雖然革命之路坎坷,但最終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明清:強盛的國力掩蓋不了落後的事實



這個時期,美國獨立了。

這個時期,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展,爆發了工業革命,生產力飛躍提升。

直到西方工業革命快結束的時候,嗎噶爾尼訪問中國,渴望和中國打開通商大門,卻仍然被乾隆帝以“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為由拒絕了…

但是世界就那麼大,即使中國再怎麼把自己封閉起來,始終有一天也是會與正在進行商品擴張和資本擴張的西方文明相遇的。

這一天發生在1840年,英國的戰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以後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啟了屈辱的近代史。

在不斷的恥辱中,中國人也開始意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和西方國家一樣強,這需要建立和他們一樣的生產關係,需要獲得他們經過幾百年的探索獲得的生產技術,同時也需要建立一個能夠支撐和支持這種新的生產關係進行下去的政治制度。


明清:強盛的國力掩蓋不了落後的事實


1910年的廣州,林覺民對著一個小黑屋裡的一百多號人說到“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中華匡復之時,必不遠矣!”

眾人將碗中酒一飲而盡,他們揹著槍,扛著炸藥包走向廣州街頭,就要用他們的鮮血去澆灌那自由之花,他們的理想,是讓子孫後代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世界裡。

這一天,爆發了震驚中外的黃花崗起義,參與起義的八十六人全部戰死。

此後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民國成立。

儘管復興之路依舊漫長,儘管此後的革命之路坎坷,但辛亥革命依舊成為了中國歷史的一個標誌。

在此之前,中國人把自己關起來,後來被人強行轟開了大門,也只是在門縫中小心翼翼的觀察世界;而在此之後,中國人可以自信的打開大門,從容地說一句

“我們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