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文兴村:天道酬勤 构筑“精神高地” 挺起“乌蒙脊梁”

4月7日,笔者走进宣威市文兴乡文兴村老黄梁子,在村口看到了两个正在平整不久的进村路上玩玩具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长和邻居们在村口看着修通的村组路聊着天,孩子和大人们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宣威文兴村:天道酬勤 构筑“精神高地” 挺起“乌蒙脊梁”

文兴乡文兴村副主任赵德论说:“文兴村环境艰苦,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居住分散。2014年来,文兴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奋斗目标,聚焦问题,真抓实干,组织发动群众,合力攻坚,决战决胜打好脱贫攻坚战,创新扶贫思路啃下了深度贫困村交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多块‘硬骨头’。”近年来,为了解决文兴村6000多人的出行、就业、就医等难题,文兴村想法设法攻坚克难,谋划了一批批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等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在持续改善民生方面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好处。

文兴村6000多人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盼致富,奋发赶超的精气神,构筑起了“自强、诚信、感恩”的“精神高地”,挺起了群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乌蒙脊梁”。

文兴乡武装部部长、文兴村包村领导朱恩相深有感触的说道:“文兴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每个人都用智慧和汗水为文兴村的建设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

据统计,近年来文兴村在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实施中,组织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1000多个,撬动社会资金77万余元,为群众办好650余件好事、实事。

宣威文兴村:天道酬勤 构筑“精神高地” 挺起“乌蒙脊梁”

在文兴村老黄梁子大花树村,刚从地里劳动回来的村民陈怀英老大娘放下手中农具,说起路修通后带来的好处,她满怀欣喜地说:“路修到了家门口,这回方便了,种个包谷,挖个洋芋就可以直接拿车拉回家,赶趟乡街也只要十多分钟了,真是太好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文兴乡文兴村老黄梁子大花树村民小组住着16户,68人。这条路,他们盼了几十年。近来,这条路修通了,这里不再是文兴村“最后的交通孤村”。在村子里,当村民们说起这条路时,笔者看到了村民们期盼已久的眼神和路修通后憧憬未来的心里。村民叶庆航介绍:“路没有修通之前盖个房子,单就建筑材料进行二次搬运时间可长达3至5年,材料搬运费可高达5万多元。路修通了,节省下来的材料搬运费就够盖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了。”

正如老黄梁子村民们所说,这条路通了,通的不仅仅是路,还打通了群众心里的“堵”,打通了群众致富的“路”。在文兴村,老黄梁子这条村组路只是文兴村道路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2014年来,文兴村共投资392.65万元实施了42条村组路;硬化了8230平方米的串户路,惠及群众4789人,提升了文兴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訾永卫

监制:康隽轩

总监制:周开平

宣威文兴村:天道酬勤 构筑“精神高地” 挺起“乌蒙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