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泣蒼野:崇信佛教,並未給荒淫的唐懿宗帶來福廕

龍泣蒼野:崇信佛教,並未給荒淫的唐懿宗帶來福廕

龍泣蒼野:崇信佛教,並未給荒淫的唐懿宗帶來福廕


唐懿宗李漼,初名李溫,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於籓邸,時父親李忱為光王,母晁氏為其妾室。他是唐宣宗長子,是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唐宣宗駕崩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

當時,唐宣宗喜歡第三子夔王李滋,欲立為皇太子,又因李溫年長,立儲久而不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唐宣宗病逝,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李溫為皇太子。在唐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唐宣宗,十一月,改元為鹹通。使用這一年號,據說因為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嶽晏鹹通”的句子。

雖然懿宗改元時記得他父皇,但君臨天下以後,言行舉止卻幾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鹹通之政與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遙遙,不可以道里計。《新唐書》說懿宗是“以昏庸相繼”,是對他的綜合評價。

唐懿宗在位期間,沉湎遊樂,對宴會、樂舞和遊玩的興致,遠遠高出國家政事,對上朝的熱情,明顯不如飲酒作樂。

唐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在宮裡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奇珍異寶,花樣繁多。除了飲酒,就是觀看樂工優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聽音樂,就是外出到四周遊幸,也會帶上這些人。懿宗宮中供養的樂工有五百人之多,只要他高興時,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

他在宮中膩煩了,就隨時駕臨長安郊外的行宮別館。由於他來去不定,行宮負責接待的官員,隨時都要備好食宿,音樂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親王,也常常要備好坐騎,以備懿宗隨時可能招呼他們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資治通鑑》說,唐懿宗每次出行,宮廷內外的扈從多達十餘萬人,費用開支之大難以計算,這成為國家財政的一項沉重負擔。

對於唐懿宗的“遊宴無節”,諫官左拾遺劉蛻提出勸諫,希望皇上能夠以國事為重,向天下展示出體恤邊將、關懷臣民的姿態,減少娛樂。對此,懿宗根本聽不進去。鹹通四年(公元863年)二月,懿宗竟將高祖獻陵以下到宣宗貞陵十六座帝陵,統統拜了一遍。司馬光說:“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唐朝帝陵坐落在關中渭北高原上,古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要帶上眾多的隨從、祭祀物品,必定不是三兩天可以來回的。

遊樂和歌舞,成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個官場也都瀰漫著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風氣,晚唐著名詩人韋莊詩中有“鹹通時代物情奢”的說法,他所詠“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正是對這一世態最好的描繪。

唐懿宗即位之初,罷免了令狐綯,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時不慎摔傷,一直臥病在床無法辦公。他三次上表請求辭職,懿宗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正中懿宗下懷,可以藉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會討論政事,也是敷衍了事,他心思根本不在這裡。

擔任右補闕的諫官王譜說:“白敏中自正月臥病,已經有四個月了。陛下雖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語,但未嘗有到三刻(古代一晝夜為一百刻)的。這樣,陛下那有閒暇和宰相討論天下大事呢?”這番話使懿宗很不舒服,竟把王譜貶出朝廷,任了個縣令。負責行使封駁權力的給事中認為,王譜是諫官,論事不應當貶斥,就按照唐朝的制度退回了這一命令,沒有下發。懿宗就將此事交給宰相複議,那些宰相竟不顧國家體制,認為王譜不僅是對皇上勸諫,也涉及到了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譜貶職。

唐懿宗在位期間,共任用了二十一位宰相:令狐綯、白敏中、蕭鄴、夏侯孜、蔣伸、杜審權、杜悰、畢 、楊收、曹確、高璩、蕭寘、徐商、路巖、於琮、韋保衡、王鐸、劉鄴、趙隱、蕭仿、崔彥昭。

由於懿宗自己對政事興致不高,宰相的事務性權力還是很大,本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問題是,大多數宰相不是碌碌無為者,就是愛財如命、為人不堪之輩,像鹹通初任宰相的杜悰,是德宗朝宰相杜佑之孫,憲宗的駙馬,本人並不具備實際才幹,尸位素餐,人送外號“禿角犀”。鹹通五年任相的路巖拉幫結派,招納賄賂,奢肆不法,還把政事委託給親信屬下小吏邊鹹。

一個叫陳蟠叟的官員向懿宗報告說,如抄了邊鹹家,可佐助國家兩年的軍費,被懿宗痛斥了一番,從此更是無人敢言。路巖和稍後任相的駙馬都尉韋保衡,沆瀣一氣,二人“勢動天下”,當時人稱他們為“牛頭阿旁”,意思是像厲鬼一樣,“陰惡可畏”。

懿宗朝的宰相,貪汙腐化相當嚴重,長安城中的居民把其中的曹確、楊收、徐商、路巖等幾個宰相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說:“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路)幾時休?”這些宰相毫無大臣風範,更加重了唐王朝的統治危機。

唐懿宗是一個極端愛慕虛榮、好大喜功的皇帝,從他尊號的數字之多就可以看出。尊號,就是為了表功名德,每逢皇帝加尊號,一定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要向全國頒佈詔書,同時舉行大赦。鹹通三年(公元862年)正月,群臣給懿宗上了“睿文明聖孝德皇帝”的尊號,但是,他感覺還不滿足,到鹹通十二年(公元871年)正月,再上了十二字的尊號: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唐朝皇帝高祖、太宗都沒有在活著的時候加尊號,此後,皇帝上尊號基本上都是四字或者六字,有的達到八字或者十字。

唐武宗滅佛以後,佛教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宣宗即位後,又陸續恢復了寺院。到懿宗時期,佛教勢力又迅速發展起來。他本人沉溺其中,廣建佛寺,大造佛像,佈施錢財無數。在懿宗的倡導下,大規模的法會道場空前興盛,長安佛寺中的經聲佛號,又開始響徹捧真身菩薩起來。懿宗崇佞佛教的高潮是繼憲宗之後,又一次舉行了大規模的崇佛活動,法門寺迎奉佛骨。

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三月,唐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詔書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勸諫。大臣們一致的理由是此舉勞民傷財,而且有唐憲宗迎奉佛骨之後暴死的前車之鑑,均認為此舉不祥。懿宗對此充耳不聞,他對大臣們講:“朕能活著見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了!”

這次迎奉佛骨的規模,比起憲宗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里,場面之壯觀,遠遠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宮中供奉三天後,懿宗允許送到京城的寺院讓百姓瞻仰。虔誠的信眾不惜點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頭頂上燃香奉禮,富豪之家則舉行法會,不惜花費巨資,他們甚至以水銀為池,以金玉為樹,招集高僧大德,又請來戲班子載歌載舞。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競相施捨金帛,數量相當可觀。這次迎奉佛骨,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僖宗即位後,才把佛骨送歸法門寺。

唐懿宗如此堅決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為百姓祈福”,實際上,他是為給自己帶來福氣,是為了“聖壽萬春”,也就是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並沒有給這個倒行逆施的皇帝帶來福廕。

當年六月,佛骨迎入京師後,懿宗又一次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就已經“疾大漸”,到了無力迴天的地步。難怪舊時史家有人評價說:“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意思是說,懿宗迎奉的佛骨剛剛進門,載著他靈柩的喪車就已伴著眾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十九日,四十一歲的唐懿宗,在咸寧殿結束了他驕奢淫逸的一生。第二年二月,被安葬在簡陵(位於今陝西富平)。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