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軍攻入成都,被俘漢人都被割去鼻子耳朵,多年後才被擊敗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面臨的外患,基本都來自北方。但是,唐朝卻是一個例外,在唐朝大部分時間裡,給予唐朝最大邊防壓力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權。而到了唐朝晚期,主要的外患竟是來自今天的雲南,甚至間接導致了唐朝滅亡。

這個晚唐的大患是南詔政權。早在唐朝初年,雲南地區分佈著"烏蠻"人的幾個部落,其中以南詔部落最為強大。為了制衡此時崛起的吐蕃,唐朝對南詔進行了扶持,最終南詔發展成了控制整個雲南的強大政權。

蠻軍攻入成都,被俘漢人都被割去鼻子耳朵,多年後才被擊敗

強大起來的南詔與唐朝關係經歷了多次反覆。起初,唐朝認為南詔是對付吐蕃的好幫手,對南詔大力冊封扶持。但之後,南詔叛唐,唐玄宗下令對南詔進行討伐,結果唐朝兩次派出討伐大軍,都是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國力大衰,吐蕃則達到了鼎盛時期。南詔依附吐蕃,共同攻打唐朝的四川。但是,此時唐朝的實力仍然不容忽視。南詔與吐蕃聯軍屢次被唐軍挫敗,而自恃強大的吐蕃又開始欺壓南詔。反覆無常的南詔國於是又對吐蕃反戈一擊,宣佈臣服於唐朝,共同攻打吐蕃,吐蕃大敗。

此時的吐蕃處於唐朝、南詔、回鶻、大食等國的圍攻當中,很快衰落並最終在唐宣宗時期徹底崩潰。吐蕃衰敗後,南詔自認為已經是西南唯一的強國,對於唐朝也不放在眼裡,於是南詔與唐朝進入了長達幾十年的戰爭時期,對後世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唐文宗大和三年,南詔撕毀與唐朝的和約,發兵進攻四川。唐軍無力抵擋,南詔在連續攻下多座城市後,攻入成都,掠走少男少女,工匠等數萬人為奴隸。南詔軍押送俘虜到達大渡河時,領兵的南詔大將說:"過了這條河就是我們南詔國的土地了,你們這些漢人就要離開自己的國家,想哭就哭吧"。聞聽此言,被俘虜的漢人奴隸都大哭不已,投河自殺者達到十分之三。

蠻軍攻入成都,被俘漢人都被割去鼻子耳朵,多年後才被擊敗

此後,南詔採取一面繼續向唐朝中央進貢,假意臣服,另一面卻不斷向唐朝劍南道(四川)進攻的策略。到了公元860年,唐朝最後一位英主唐宣宗駕崩,南詔認為唐朝再也不足為懼,於是宣佈正式解除與唐朝的藩屬關係,南詔國王酋龍自封皇帝,改國號為"大禮",年號"建極",發兵攻唐。

唐懿宗鹹通十年,南詔國王酋龍親率五萬大軍渡過大渡河,攻陷川南諸多州縣。次年,南詔軍包圍成都,遭到守城唐軍頑強抵抗。最終,南詔軍攻入成都外城,在唐朝援軍逼近時退兵,但是將俘虜的漢人全部割去鼻子和耳朵,然後才放走。史載當時成都居民十成有八成都被割掉了鼻子耳朵。此後,南詔在鹹通十四年又再次進攻四川,幾乎打到成都。

蠻軍攻入成都,被俘漢人都被割去鼻子耳朵,多年後才被擊敗

除了對四川不斷進攻外,南詔還對唐朝統治下的安南都護府(今越南北部),播州(今貴州北部),邕管(今廣西南寧等地)發動多次進攻。唐宣宗大中年間,安南當地土著造反,勾結南詔軍攻陷安南都護府,安南被南詔佔領。唐懿宗時南詔又一度攻陷邕管、播州。直到唐懿宗後期及唐僖宗時,唐軍在名將高駢等人統率下先後在安南、四川大敗南詔軍,各處失地才被唐軍收復。

蠻軍攻入成都,被俘漢人都被割去鼻子耳朵,多年後才被擊敗

唐與南詔的長期戰爭,對雙方都造成了極大的消耗,唐朝為了防禦南詔而大量在西南設立戍兵,引發了龐勳起義,埋下了唐朝滅亡的種子,史稱"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南詔對安南的不斷進攻還削弱了唐朝在當地的統治,造成了越南的獨立。南詔窮兵黷武,到了府庫空虛,男子都徵發到前線,婦女種地供養軍隊的地步,最終南詔在902年被權臣鄭買嗣所滅,改國號為大長和國。僅僅五年後,唐朝也滅亡了。

910年,大長和國進犯四川,被前蜀帝王建擊敗。至此,大長和及其後的大理國再也沒有對四川進行過侵擾,後來的宋朝與大理始終沒有發生戰爭。

而云南地區歸入中華,則要等到明朝。蒙元滅大理後,以其地為雲南行省,但段氏仍為大理總管,實行自治。明朝滅元,大理復歸於獨立。直到明洪武十四年,明軍攻入大理,才徹底實現了雲南地區與中國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