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古董金蟾猪上看中西方在财富观念上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金蟾是能够招财的灵物,传说中的它能够吐钱。在中国的民间传说里,金蟾是财神刘海座下的神兽。俗话说“二条腿的人好找,而三条腿的蛤蟆难求”,于是口衔金钱的三脚金蟾成了传统中国招财的符号。

在欧洲的传统文化里,也有类似的和财富相关符号,那便是金猪。不过和中国的口吐金钱的蟾不同,西方的金猪并不会吐钱,而是在身上开一个口,让人把钱存进去。

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希望能得到或挣到更多的财富;而西方人也同样希望得到更多的钱,不过方式有些不同,他们是希望把财富通过积攒的方式增多。

那么,当中西两种关于财富的符号融合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从一只古董金蟾猪上看中西方在财富观念上的区别

金蟾猪的背面

这是我在一个德国古董市场淘来的一只金蟾猪:身子是蟾,头部是猪,张着嘴但不吐钱,而身上有个洞让人储钱。

无疑,这是一个融合了中国的金蟾和西方的金猪的动物,它就是集合了中西方财富观念的象征:金蟾猪。


从一只古董金蟾猪上看中西方在财富观念上的区别

金蟾猪的正面

在这个20厘米长,近两公斤重的金蟾猪的身体里有一张德文纸条,上面写着:刘海,三腿金蟾,1898年前于中国北京制作。


从一只古董金蟾猪上看中西方在财富观念上的区别

金蟾猪身体里带有的德文信息

1898年正是清朝光绪年间。晚清时期,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发动了几场战争,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让中国沦落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里,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对中国的国资源进行了掠夺。但在另一方面,这也无意中为中西文化提供了一种交流的机会。

比如这只金蟾猪,它既不属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也不属于传统的欧洲文化,而是两者交融的产物。关于这只金蟾猪的产生,一个很可能的推测是这样的:一个到中国的德国人,它像北京的铜匠订制了一个这样的物件。这种订制的现象在当时很普遍,一个例子是当时德国在青岛殖民的时候,很多士兵就在当地订制中国丝绸绣制的带有德国风格的纪念品。

当这个德国人带着在北京订制的金蟾猪回到德国的时候,他可能把它当成储钱罐用,也可能只作为一个纪念品用来怀念他在北京停留的时光。等到他过世之后,这只造型怪异得金蟾猪也就失去了它得意义,从而流落到了股东商人得手里。

一百多年后,我这个旅居在德国得中国人把它买了下来。我买它,因为从这件一百多年历史得物件上解读到了历史的信息,这是作为收藏者的乐趣。


从一只古董金蟾猪上看中西方在财富观念上的区别

现代的金蟾猪 (google搜索得到的图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金蟾猪现在在中国又流行了起来,如果用“金蟾猪”三个字在网上搜寻,可以找到不少可爱的金蟾猪的图片,它们大多憨态可掬、口吐金钱,但身上没有用来存钱的洞。这和这个一百多年前的金蟾猪并不一样,它们诞生于不同的年代,也个字代表着自己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