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地震是自然界中,十分恐怖的危害。地震的形成,从地理角度来说,是由于地球板块的不断错动,而在板块运动的同时,便会通过挤压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在同种介质的情况下,纵波的速度要大于横波。

所以,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是先感到上下晃动,在几秒过后,才会感觉左右晃动,而这相差的几秒,其实就是逃离地震区的最佳时间。地震通常发生在地球板块的交汇处,像西北、四川一带,常有地震发生,就是因为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挤压形成的地震波。地震作为一种自然危害,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人们也在漫长的时间里,渐渐从恐怖,到有一定的防范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免了伤亡,看看古人对地震是怎样看的。

一、先说一下古人什么时候发现的地震?

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地震记载,是在西周时期。在公元前78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国语·周语》中记载:

“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在周幽王二年的时候,西周发生了一次地震。这次地震有多严重呢?泾河、渭河、洛河中的水全部枯竭,岐山也受到了波及,产生了大量的崩塌。同样程度的地震,在西汉时期也发生过很多起。根据《汉书·五行志》记载:

“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

在公元前七年的时候,在北国边境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人们毫无防范,汉朝的房子又多为多层建筑,地震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被困在房屋之中,没有得到即使救援而死。

但是这些与明朝嘉靖年间发生的地震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了。嘉靖大地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现在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都十分后怕。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时候,隆冬大雪,发生了一起大地震。损伤情况如何呢》根据数据表明: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

死伤人数不计其数,记录在案的已经超过了83万还要多,还有很多死伤者没有上报,因为数量之大,难以详尽。

嘉靖年间这场大地震,之所以伤亡如此惨重,与两点有关。

其一是,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都在熟睡,所以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压在废墟之下。

其二是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大雪寒冬,很多人被压在废墟之下,还活着也被寒冷的天气冻死。

在安顿幸存的人民过程中,仍然每天都有人离世,就是因为天气寒冷,而资源又十分有限的原因。在之后的朝代更替中,也陆陆续续发生过很多起地震,但是没有一起比嘉靖年间的惨烈。

清朝时期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地震之前,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防治地震的方法,但是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原因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候太晚了,人们根本猝不及防。根据《康熙琼山县志》记载:

“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

古代的亥时,大概在半夜11点-12点之间,除了打更的,人们根本不能随意在外面游荡。地震发生了,人们都在睡觉,大多都是被屋子活活压死的。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二、古人如何看待地震?

1、“阴阳平衡”之说

最早的时候,人们还处于混沌时期,对于天灾人祸,无法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只能归咎在封建迷信之上。最早西周伯阳父说:

“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就是认为地震产生是由于自然界的“阴阳失衡”,而导致了天地之气乱了秩序。《易经》中解释“阴阳失衡”:

“阴阳尽而四时成,刚柔尽而四时成,阴阳相会,万象乃生。阴伏而不能出,阳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最早人们认为地震,是因为这世间万物的阴属性太多而无法散出去,阳属性太少而没办法产生,阴盛阳衰导致了地震。从今人的眼光来看,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所谓的“阴阳之说”,不过存在于古人的幻想之中,并无任何科学依据。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2、“朝代灭亡”之说

在西周的那场地震之中,导致了“三川竭”,太史伯阳甫便认为地震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周朝将要覆灭的征兆。太史伯阳甫的“朝代灭亡”之说,也是建立在“阴阳平衡”之说的基础之上。

《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

所谓的阴盛阳衰,其实另有所指。当时周幽王宠爱褒姒,而荒废朝政,后宫也因为褒姒而受到了殃及。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谋美人一笑,便做了一件天大的蠢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所以,太师伯阳甫认为地震,是朝代灭亡的征兆,就是因为看到了褒姒乱国,却无能为力,感性地将天灾和朝代灭亡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即便没有地震,周幽王如此宠爱褒姒,西周灭亡也是迟早的。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3、“君王德行”之说

在古代,地震产生的原因,除了上述的两种,还有一种,就是帝王认为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才引起的天灾发生。为了弥补皇帝的“过失”,通常会大摆祭祀礼节,开仓放粮,或者想别的办法趋吉避凶。

汉成帝年间,就发生了这样一场地震。汉成帝就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还发了一张自省书。

“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道得,则草木、昆虫咸得其所;人君不德,谪见天地,灾异娄发,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蚀、地震,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

大致意思就是,如今地震发生,都是我一人的过失,是我这个当皇帝的德行不正,才导致失道寡助,让黎民百姓跟他一起遭罪。而他解决地办法,就是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改掉错误来得到上苍的原谅。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三、古人如何预测和防治地震?

1、观星预测

古人最早预测地震,是通过夜观星象来判断的。在《晏子春秋》中曾记载大臣门夜观星象:

“维星绝、枢星散”“钩星(水星)在四心间”,地其动。

春秋时期的人们,认为天上星座呈现一定形状的摆布,是地震发生的前兆,这个办法在古代流传了很久,在汉朝仍然有人深信不疑。汉朝的《春秋灾异》中记载:

“辰星(水星)与填星(土星)合虚中,齐国地动”。

古人通过观星来预测地震的方法,大抵是根据星象的排列方式、运转、颜色来判断的。除了观星,人们更习惯总结一些地震前夕的规律,来预测地震,往往这些前人总结的规律,才是真正有些道理的。

2、经验积累预测

《地震解》中记载:

“凡井水无有一切他故,而忽浑并发恶臭者,震兆也”。

井水莫名发愁,是因为地震波已经在不断传递,导致井水和下面的土壤联通,发出恶臭味,一般来说,闻到味道的时候,就是地震马上要来了。《银川小志》也说:

“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以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春秋多雨,冬时未有不震者。”

一般地震来之前,动物是最敏感的,如果家禽变得特别焦躁不安,老鼠成群结群逃窜,就说明将有大地震到来,人们根据这些经验往往就能保命。

3、候风地动仪预测

东汉时期的张衡,曾经发明出了候风地动仪,这个装置制作巧妙,共有八个龙首,每个龙首口里含有一颗铜球,地震来临之前,候风地动仪就能感受到,哪个方位将要地震,哪个龙首就会吐出铜球。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的预测是很准的,但是至今无人能重现。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那么古人如何防治地震呢?

古人经历了漫长与地震作斗争的岁月,也渐渐流传并总结了一些简便的防治地震的措施。在《地震录》里记载:

''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

一旦发生地震,人们不能慌张跑出去,反而容易被屋子砸伤,找到合适的地方庇护,等地震结束了再出去。这个办法直到现代仍然有借鉴意义,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在角落的生还率要远远大于跑出去的。

而且,地震发生之后,人们会以为安全了,其实往往还有余震。这个时候人们就要“于场圃中,戴星架木,铺草为寝所”。在外面空旷的地方,以茅草简单搭一个房子居住,这样就算再地震,也不会危及生命。

古代发生地震怎么办?古人想出招数,有些至今还在适用

古代科技不发达,预测和防治的办法基本就这些,但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免人们伤亡。如今的很多防范措施,也能在古人的办法中,找到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