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發表實在1927年,也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看到這樣的題目,內心想到的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轉瞬間就可以天崩地裂。二十四小時,不過是一天一夜,對於一生來說,確實稍縱即逝,非常的短暫,那麼這麼短短的一天到底對一個人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翻開書才知道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白髮蒼蒼,舉止高雅的老人,見識了一個女人扔下了丈夫和兩個女兒,隨便跟人私奔。之後在大家的辯論中,被“我”的言論觸動,對“我”傾訴了一個糾纏了她半生的秘密。

這個秘密僅僅佔據了她六七十年中的二十四小時,但是卻折磨著她,幾欲發狂,怎麼都擺脫不了。因為這二十四小時,讓她的姓氏和孩子的姓氏都沾染了汙點。這個影響確實很大。

茨威格在書中竭盡所能,細緻、深入、準確地發掘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老人的心路歷程。她的糾結,屈辱甚至是羞澀,怎麼一步步地從高尚的感情,走入了被激情驅使的萬劫不復。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作者一共給我們講述了三個賭局。每一個賭局都是抱著孤注一擲的決心,但是結局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一、賭性是因為心存僥倖

小姨夫是一個嗜賭成性的人,早年間,他開過舞廳,小有成就,在那個年代算是有錢人。可是,慢慢地跟隨著一群狐朋狗友,養成了賭博的陋習。把家產全部輸光,懊惱後悔。後來捲土重來,又和別人合夥開了賓館,眼看在這個以旅遊為主的小城市有所起色了,又再次沉溺賭博,一發不可收拾。

他知道自己錯了,賭咒發誓,永不再賭博。他腦子靈活,開足療店,做重工機械,但是終究沒有再富裕起來。女兒大了,但是兒子還小,跟著他東奔西跑的,學校換了無數個,現在仍舊在他鄉。

就像《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的那個少年一樣,他曾經也是天之驕子,英俊、爽朗、無憂無慮,最後呢?可悲地屈服於一股迷糊滑稽的熱情中,滿嘴謊言,最後死亡。他一次次輸光,一次次重來,賭的就是有朝一日的翻盤。

是賭性毀了他,也是他自己毀了他。但是賭性不僅僅是賭博,它包含的是在每一個人生岔路口做出的選擇。

就像故事開篇關於亨麗埃特夫人與人私奔的事情一樣,作者說亨麗埃特夫人是一個秀美的、窈窕的、性格內向的女人。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卻幹了一件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事情,與一個剛認識不久的年輕人私奔了,拋下了丈夫,也拋下了一雙女兒。她不顧一切,以飛蛾撲火的姿態與人私奔,說到底還是內心的賭性在作祟,她在賭私奔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


當然也包括我們的主人公C太太,她賭的是用高尚的品德能救回一個一隻腳踏進了深淵的年輕人,能讓他棄惡從善,過回從前的日子。她賭的是,跟隨這個年輕人,她可以重新煥發青春,找到久違的激情。

有人說,賭性是刻在骨子裡的,如骨附蛆,擺脫不掉。當賭性戰勝理智時,人生面對的只有毀滅。不管你之前怎樣的繁花似錦,最後只能淪落到形如枯槁,唯一的歸宿就是死亡。

當理智戰勝了賭性,那麼面對的可能仍舊是平淡如水,死氣沉沉的生活,也有可能吸取教訓,獲得重生,讓生活再次煥發光彩。

但不管怎麼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賭性的存在,也都會存有僥倖心理,做何抉擇,還是自己說了算。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二、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總共講述了三場關於賭性的故事,一個是私奔的太太,一個是嗜賭成性的年輕人,還有一個是C太太。

作者茨威格在給我們講述的時候,運用的是剖析心理的方法。關於私奔的亨麗埃特的心理,他是通過一場爭論,抽絲剝繭的給我們展示了她心理的變化。

亨麗埃特對當下的生活是失望的,她感到無聊。丈夫土裡土氣,還肥胖,這樣的生活對於她是煎熬,她心裡早已做了堅決的準備,所以當有人追求她時,她追隨而去,是很有可能的。

而操控她的是一股神秘的力量,只是一種本能,也就是本我在控制自己。對於這個男人值不值得她愛,丈夫被拋棄了怎麼辦,兩個女兒知道後又會如何,她無暇顧及,這些是她的自我,但是她不在乎了。

在這場本我與自我的戰鬥中,她的本我勝利了,所以她私奔了。同樣的對於C夫人和那個賭徒年輕人一樣。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年輕人面對金錢,第一個想法就是賭博。在賭博場上,他一會如同死去,一會如同復生。這就是本我在操控他。可是當C夫人從天而降,去拯救他的時候,他發誓,感恩,謙恭,尊敬都是他的自我。只是最後仍然是本我打敗了自我,所以他再次沉溺於賭博中,甚至深深地傷害了真心為他的C夫人,落得了開槍自殺的結局。

那麼再來說說C夫人,一個舉止高雅的老婦人,更是二十四小時的主角。她的選擇何嘗不是自我本我的爭鬥的結果呢?

當本我戰勝自我的時候,她不顧羞恥,不管金錢、姓氏、名譽等等,決定追隨年輕人而去。只是事與願違,她自以為是自己的無私奉獻,拯救了這個年輕人,沒想到他死性不改,甚至讓人身處在旋渦之中,讓所有人指指點點。

作者用盡了筆墨,講述了他們的心路歷程,把他們剖析得淋漓盡致。所謂的賭性,也不過是自我與本我的的一場戰鬥,毀滅和成功,就是她們戰鬥的結果。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賭性是本我與自我的爭奪戰

三、當賭性歸於平淡,人生得以昇華繼續

茨威格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以心理描寫見長,而這本書最能體現他的特長。不論是在私奔的辯論中,還是在C夫人的回憶中,那中內心的糾結、人物的真實感,讓我們如臨其境,跟隨他的文字糾結、痛苦、彷徨。

他說:“我們一直自鳴得意,稱之為靈魂、精神、感情的東西,稱之為痛苦的東西,其實質又是多麼的虛弱、可憐和沒有骨氣。”

人有七情六慾,就會有痛苦折磨。只是,痛苦都是懦弱的,生的慾望超過一切時,那麼痛苦也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C夫人承受了打擊之後,重新站了起來,逃離了這座給了她屈辱的城市,逃離了那個自投死路的年輕人。甚至最後,她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儘管他們有過一夜糾纏。最終,一切都歸於了平淡,她依舊在好好的生活。她還是她,她又不是她了。

那場賭局中,她看似輸掉了所有,其實最終她贏得的是自己。她走出了丈夫離世後的黯然神傷和憂悒沮喪,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不再虛度光陰,等待死亡。

茨威格用筆墨給我們描繪的這個二十四小時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就是二十四小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賭輸了也不要害怕大賭也好,小賭也好,賭局終究會散場,散場後,如果能放棄虛妄,找到自我,那麼一切都值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你會發現,原來太陽還在溫暖著大地,人生還有很多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