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絞殺長孫無忌,這可是大功一件

初唐是我國曆史上名人輩出的一個時代,歷數武將與文臣比比皆是,這其中最嶄露頭角的還屬唐太宗親封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以說功勞大的翻天了。而立於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更是無可挑剔了,正是他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才能順利成為唐太宗,並且長孫無忌宰輔之功亦是勝過唐太宗最信任的兩位諫臣魏徵和褚遂良。但是,這樣一位名臣最後的結局卻是被武則天絞殺,不免讓人有所惋惜。然而,這件事在我看來,武則天可是大功一件。

武則天絞殺長孫無忌,這可是大功一件

很多人認為武則天之所以忌恨長孫無忌,是因為當初唐高宗李治想立武則天為後,而長孫無忌一直都持反對態度。在我看來,並非如此,武則天都到了要絞殺長孫無忌的地步,這顯然可以看出她對長孫無忌的恨意有多深。然而當年反對武則天為後的人雖然幾乎遭到了貶黜,但長孫無忌被絞殺卻是唯獨他一人。這也顯然是長孫無忌引爆了武則天的憤怒。

武則天絞殺長孫無忌,這可是大功一件

在我看來,武則天與長孫無忌的矛盾在於兩個方面:一是爭權鬥權,二是長孫無忌阻礙了武則天的偉大抱負。

武則天是個政治野心極其強烈的女人,她為坐上皇后之位不惜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來誣陷前任王皇后,而與此同時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武則天又遭到長孫無忌等人持反對票,要說她不恨長孫無忌那是不可能的。但我認為作為一代女皇心胸不可能狹窄到如此地步,要知道武則天執政時期長達40年之久;若是她如此狹隘,江山豈能穩固這麼久,不然早翻天了。這顯然是長孫無忌有他非死不可的理由。

武則天絞殺長孫無忌,這可是大功一件

許多人只知道長孫無忌在唐太宗時期的功勞,卻不知道他在唐高宗時代的歷史。唐太宗病逝後,再也沒有人能壓制長孫無忌。特別是作為唐高宗的親舅舅,而且還是擁戴李治登上帝位的首輔大臣,長孫無忌的權勢簡直是翻了天。因而,他也變成了歷史中那些來來去去因權勢滔天而無法無天的人一般,等待他的結局其實早已寫好。

公元653年,長孫無忌在審理房遺愛謀反一案中,因此前與吳王李恪有怨,不惜誣衊李恪也參與謀反,導致李恪被賜死,死前大罵長孫無忌卑鄙無恥,竊弄權勢,陷害忠良。除了李恪,還有名將李道宗和執失思力等人。長孫無忌用這種玩弄權術的手段,一次次除掉了與他不和的人。但在我看來,雖然長孫無忌的目的得逞了,但這也為日後武則天能夠輕而易舉地絞殺他埋下了一顆暗雷,因為他的行徑樹立了一批又一批政敵。

武則天絞殺長孫無忌,這可是大功一件

武則天上臺後,很多忌憚長孫無忌權勢加上與他不和的人,像是找到了一個堅硬的後臺。這等於無形之中壯大了武則天的力量。長孫無忌在漸漸孤立無援後,被武則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也誣告長孫無忌參與謀反。長孫無忌被貶後,唐高宗心疼自己的舅舅,又讓李勣和許敬宗複審此案,結果許敬宗直接絞殺了長孫無忌,這顯然是武則天指使的。長孫無忌被絞殺後,許敬宗等人稱長孫無忌因陛下垂憐羞愧下自縊了。我想說的是,一代名將李勣在絞殺長孫無忌這件事上,做起了旁觀者,這正說明長孫無忌在權勢的殺伐之下,和他人的軌跡越偏越遠,以至於武則天能夠輕而易舉地殺死他。

爭權鬥權,以武則天的勝利而宣告結束,自此唐朝也步入了武則天時代。對於那些曾經害怕過長孫無忌以及被長孫無忌打壓的人,於私上,武則天可謂幫了他們大忙。但於公而言,絞殺長孫無忌,武則天可以說是大功一件。

武則天絞殺長孫無忌,這可是大功一件

武則天既有政治野心,也有偉大抱負。我們都知道武則天時代是我國曆史上賢才最多的一個時代。武則天改進了科舉制度,不論出生只要是人才都能錄取。而要建立這個制度,她要做的就是結束從北周以來長達100多年的門閥家世背景之風,讓坐享其成了100年的隴西集團畫上句號,而長孫無忌作為隴西集團依附人的老大,武則天必須殺雞儆猴,這就是長孫無忌非死不可的理由。同時,正是武則天絞殺了長孫無忌,從而震懾和瓦解了隴西集團,使得寒門才子輩出,對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如何不算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