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大家好,我是康康,歡迎大家閱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身邊更多的人,歡迎大家加入。

孩子不願意和媽媽說心裡話,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媽媽總是不能心平氣和地去聽。隨著孩子的成長,有的媽媽也漸漸變得越來越暴躁,總是能很輕易地找到孩子身上讓自己感覺生氣的點。就連孩子說話,都能很輕易地激起媽媽的怒火。結果很多孩子對跟媽媽聊天這件事是有牴觸心理的,他不是不想說,只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之後,發現“不能說”,因為“聽完媽媽又該發火了”。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孩子認為,在媽媽心中似乎有太多的禁忌,這導致他不管開口說什麼,都可能觸發禁忌,引來一頓訓斥或說教。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在說與不說之間做選擇,相比較不說有些憋悶的感覺,說了反被訓斥的感覺會更為難過一些,懂得“趨利避害”的孩子,自然也就選擇不說,而不說也就意味著他和媽媽在漸漸疏遠。

你看,當你不能心平氣和地聽孩子訴說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只是在針對當時的情況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你的情緒就如蝴蝶的翅膀,輕輕扇動一下,卻已經將孩子慢慢推遠了。在平和的心態下去接納孩子的訴說,可以嘗試這樣來做: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丟掉過多的自我情緒

聽見孩子的話,當時就發火,不一定是孩子說出來的內容有多麼不好,而是從一開始我們就代入了過多的自我情緒。有的媽媽自謂對孩子瞭解透徹,認為孩子就是一個經常惹事的存在,別說孩子開口講話,就算孩子沒開口,媽媽也會下意識地覺得孩子又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這種情緒一旦開啟,媽媽的氣也就不打一處來了。要讓自己消氣,從一開始就不要帶著因為自我判斷而升起的情緒來,越是平靜地看待孩子的成長,越能更理性地去聽他說話,或者說,越能不被他所做的任何事情輕易激怒。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做到“前後一致”

很多媽媽是“前後不一致”的,之所以這樣講,當然是有原因的。所以,不妨來回憶一下類似這樣的場景:孩子:“媽媽,我要告訴你一件事。”媽媽:“快說,別磨蹭。”孩子:“那我說了媽媽不許生氣。”媽媽不耐煩了:“我不生氣,快說。”孩子下定決心講出來了,結果媽媽的情緒卻因為這些話而爆發了。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前後不一致的表現,讓孩子沒法相信自己說出來的話是能被媽媽心平氣和地接受的,如果再經歷過幾次責罵,或者屁股上再捱過幾巴掌,他也就更加不願意開口了。所以,如果說了不生氣,你最好真的讓自己安靜下來,孩子能這樣開頭,其實也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或者說出來的話是有問題的,但他還是選擇說出來,這已經代表了他對你最大的信任,那你倒不如為這樣的信任感到欣慰。至於說他說了什麼,安靜之下才有理性,而理性的判斷,自然也有助於更好地解決問題。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努力讓自己變得平心靜氣

那些脾氣暴躁的媽媽,會經常壓不住火,而那些原本性格就安靜的媽媽,就可能在問題面前有較為冷靜的思考。而且,孩子也會更願意和這樣的媽媽講話,如果媽媽能塑造一個平和的形象,讓孩子意識到不管他說什麼,媽媽都能包容他,並能給出合理的教育,這樣他才能放心表達。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溝通,因為害怕,媽媽請改掉否定型人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媽媽應該努力讓自己變得平心靜氣,不斷“修煉”自己。比如,多讀一些情緒管理類的書,陶冶自己的性情,讓自己逐漸成為一個穩重的、不容易為事情激怒的人,具備開朗的性格,以及良好的情緒掌控能力……這些改變能幫你更冷靜地去看待孩子的成長,看待自身的成長,也會使自己發現以往沒注意到的、更多的教育契機。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點贊,記得關注!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