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贾南风政变


太康十一年,进位王浑为司徒,卫瓘为太保,石鉴为司空,这三个人还同心支撑着晋国朝局,但由于晋武帝晚年,贪恋美色导致疾病缠身,经常不理朝政,再加上杨皇后的关系,经常招进去杨皇后父亲杨骏商量军国要事,杨骏就逐渐手握重权,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杨骏索性留在宫中,一切的诏令都由杨骏来决定,杨骏就开始随便安排心腹,可巧晋武帝回光返照,看到杨骏的诏书,就训斥杨骏,怎么敢这样,杨骏吓的屁滚尿流,赶紧谢罪,晋武帝又问汝南王司马亮启程了没有,杨骏说还没有,晋武帝就说赶紧起草诏书,让汝南王留下来辅政,杨骏没办法只好传令下去,结果晋武帝也就回光返照这一下,紧接着就又昏睡过去,杨骏赶紧跑出去,到中书处把诏书要了回来,过了一天,中书监向杨骏索要这份诏书,杨骏不给,到了傍晚时分,又把中书监和中书令叫进来,由杨皇后口宣晋武帝旨意,封杨骏为太尉,兼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中书令和中书监不敢违抗,当即草拟了杨太后的旨意,杨太后由故意带着两人到晋武帝的病榻前作证,意思不是矫诏,杨皇后把诏书递给晋武帝看了半天,晋武帝已经弥留,不置可否,等中书令与中书监走的时候,晋武帝已经不行了,临终又问了一句汝南王司马亮来了没,左右都说没来,晋武帝长叹一声,呜呼哀哉了。

晋武帝一死,杨骏迅速入住太极殿主持国政,让痴呆儿司马衷即位,当年为晋武帝太熙元年,马上改为永熙元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毕竟老爹刚死就改元,对老爹的极大不尊重,不过估计司马衷也不理解什么叫尊重。杨骏主持国政后,杨皇后升为太后,贾南风成为了皇后,紧接着催促汝南王司马亮马上离开都城就藩,你说人家侄子去世了,好歹送葬一下,这杨骏也是没信心,担心汝南王有别的想法,就跟自己女儿杨太后说,汝南王司马亮要谋反,让司马衷下诏讨伐司马亮,幸亏得司空石鉴劝阻,但汝南王司马亮已经收到消息,跟廷尉何勖商量,何勖倒是有胆识说,现在天下都信服您,你不讨别人不错了,怕别人讨伐你吗?但司马亮呢素来胆小,趁着夜里离开洛阳去了许昌。当时杨骏的弟弟杨济和他的外甥李斌都劝杨骏留下司马亮,但杨骏坚决不从,杨济就跟尚书左丞相傅咸说,如果我哥把大司马(司马亮)召回来,让大司马主持朝政,自己洁身退避,我们杨家估计还能保全。傅咸说:“只要把大司马召回来,跟大司马一起秉公辅政,一切没事,况且宗室和外戚,就跟牙齿和嘴唇一样,唇亡齿寒,这样故意把大司马赶走,估计不是什么好兆头”,杨济又跟侍中石崇,就那个大家都熟悉和皇家斗福的石崇,石崇也这么说,杨济就拜托石崇也劝一下大哥,你想亲弟弟的话都不听,石崇也没有为此送上几株自己好几尺高的珊瑚来加深自己的话语权,凭什么就的听石崇的。朝中重臣那时候也基本凋零了,杨骏那自然是乐的作威作福,任意横行了。

杨骏也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威望还不够,就给大家升官,又封自己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简直算半个皇帝了,虽然杨骏跋扈的很,但是由于贾南风已经升为皇后,且也不是省油的灯,阴谋诡计比他还要多,所以杨骏对贾南风也是时加防备,让自己的外甥段广为散骑常侍,心腹张劭为中护军,领导禁军,所有的诏令,都先找晋白痴儿司马衷,然后找杨太后,你想一个是白痴一个是自己的女儿,还不都是杨骏自己的一言堂吗?时间长了大臣们岂能愿意。

当然,贾南风更加不爽,虽说是皇后,但是被处处掣肘,不能肆意妄为,那自然是郁闷的很,天天在宫中就琢磨怎么搬开杨骏父女这两个绊脚石。正好杨骏每天耀武扬威和殿中中郎孟观、李肇不对付,孟观、李肇平时非常憎恨杨骏,就由宦官董猛贾南风的心腹在中间牵线,成为贾南风的新心腹,然后就开始琢磨怎么把杨骏干掉,再把太后废掉。

贾南风先是让李肇唆使汝南王司马亮,让他清君侧,司马亮胆小不敢乱动,李肇就又唆使楚王司马玮,司马玮当时20来岁,少年习性,性格也比较凶悍暴戾,典型的熊孩子,一口答应,就上表入朝,杨骏呢,智商也不怎么够,本来挺忌惮楚王司马玮,想召为自己人,但是也估计司马玮这混不吝的性格不好控制,一直拖延着,这时听到司马玮主动入朝,喜出望外,就劝晋惠帝司马衷同意,公元291年,永熙二年,又改为永平元年,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一起回朝。

楚王司马玮回洛阳都城后,贾南风就准备行动,让孟观和李肇在夜里跟晋惠帝司马衷说杨骏要谋反,司马衷知道什么真假,就发个诏书把杨骏罢黜,但是还算是个侯爷富家翁,老实在家待着,孟观和李肇觉得不够,务必要痛打落水狗,赶尽杀绝,要求发兵讨伐杨骏,司马衷就又命令东安公司马繇(yao)率领着殿中兵400多人,去包围杨骏的府第,楚王司马玮也待着随从的兵马,驻扎在司马门。段广听到这消息,赶紧去见晋惠帝司马衷,说杨骏受武帝的厚恩,竭忠辅政,并且还没孩子,他没有造反的道理。晋惠帝司马衷呆呆的也不理他,估计是被贾南风控制了,自己做不了主。段广就赶紧找杨骏,杨骏在府里听到宫中发生变故,马上召集众官到府商议。主簿朱振主张反击说道:“发生变乱,肯定是宦官这些人给贾南风出的主意,最好带着家丁火烧宫城的正门云龙门,造成声势,再打开宫城的东门万春门,拥护皇太子,引东宫卫兵和京城驻军进宫,责令殿内人员交出祸首。否则的话,咱们就不能避免灾祸了”。可怜杨骏内心虚弱犹豫寡断,没有应付非常事件的魄力。他不发一令,只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云龙门是魏明帝所造,工程费用很大,烧了可惜!”众官听了,知道无法挽救,纷纷散走,把杨骏丢在府里等死。

杨骏权倾一时当时是有兵可依仗的,京师有前、后、左、右四军。左军将军刘豫是杨骏的党羽,你说这时候杨骏也不知道掌控兵马,合该他败亡,刘豫那时候带着兵在万春门,看见右军将军裴頠(wei),就向他打听杨骏的去向。裴頠是贾家的近亲,骗他说在西掖门看见过杨骏,看着带了两个人向西逃走了。刘豫很惊讶就问:“那我该怎么办?”裴頠说:“你该到廷尉(大法官)那儿去听候处分。”刘豫一听,就离开军队走了。不多一会,诏书下来,命裴頠领左军将军,守卫万春门。这时,东安公司马繇所领的兵还没有出宫城,所以杨骏若有决断采用朱振的意见并及早利用手上的力量,还有争取主动的机会。

贾南风倒是很机警,估计杨太后会想办法就他父亲,就派人监视,果然杨太后写帛书射出,号召“救杨太傅者有赏!”贾南风就借此声称杨太后与他爹一起谋反,不要听从杨太后,让东安公司马繇立即领兵出发。司马繇到了杨府,也不知叙事,先放起火来,又命弓箭手从高处向府里乱箭射去。杨骏的卫兵家属被堵在里面,只能躲起来避箭,不敢抵抗。杨骏逃到马厩里,结果被兵士搜出、乱刀砍杀。孟观李肇等也捉拿了杨珧、杨济么及段广、刘豫等人,全部斩首并夷灭三族,一共杀了好几千人。

贾南风矫诏,命太后移至永宁宫,太后母(杨骏妻)庞氏免死,并与太后同居。然后由唆使大臣上奏,弹劾太后,先是准请废太后为庶人,但贾南风还想要太后的母亲庞氏的命,又唆使狐朋狗党,说什么杨骏谋反,家属应该连坐,为什么要免了庞氏?可怜杨太后,上表哭啼,向贾南风称妾,哀求免其母一死,贾南风什么人,自己唆使的结果,怎么可能出尔反尔,杨太后越是求饶,贾南风估计越开心,还是枭首庞氏了事。

这次政变,为八王之乱拉开了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