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记:八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之初,鉴于曹魏因孤立而亡,便大封宗室子弟为王,并各自给予兵权

。诸王掌握兵权以后,势力强大,武帝死后,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就发生了所谓的“八王之乱”。

短史记:八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立,是为晋惠帝。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血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史书说惠帝愚笨,一般都是以上面两个例子来证明的,可是在嵇绍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述: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这种口吻,很不像是十分愚蠢的人说的话。这便是历史记载的矛盾之处。真实的的惠帝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在主弱臣强、皇权孱弱的情况下,就给后宫干政、藩王叛乱提供了可乘之机

皇后贾南风也想干预政事,却屡受杨骏阻碍,很是不平,便派人私下联络楚王司马玮,共同对付杨骏。楚王欣然同意,就带兵入京。

贾南风逼惠帝下诏使楚王攻杨骏。杨骏被杀,杨太后也被幽禁在金墉城。

杨骏既死,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共同理政。楚王又勾结贾南风杀司马亮和卫瓘,而楚王亦因“矫诏“”被贾南风杀死。大权落入贾南风手中,于是她杀掉了杨太后,又把不是她自己所生的愍怀太子司马燏废杀。

短史记:八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那时候赵王司马伦总领禁军,就起兵杀掉贾南风,自为相国,专制一切。后来索性把惠帝幽禁在金墉城,称他为太上皇(司马伦是宣帝司马懿第九子,称自己的侄孙为太上皇,司马伦也是史上第一个),自己做了皇帝。

齐王司马冏不服,便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伦。三王打败司马伦后,迎惠帝复立。齐王司马冏入京师洛阳执掌军政大权,河间王司马颙又唆使长沙王司马乂攻杀齐王。

在杀掉齐王司马囧之后,长沙王司马乂开始主持朝政。河间王、成都王又起兵讨伐长沙王,战局僵持,不能取胜。东海王畏惧敌军势力强大,恐城破后自己受牵连,于是发动秘密政变,抓捕司马乂,把他囚禁于金墉城。成都王入京,长沙王司马乂被炙杀。

司马乂被杀后,太子司马覃被废,成都王司马颖被立为皇太帝。时下朝政又为成都王司马颖所把持, 他挟持惠帝到他的根据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号召四方,兴兵讨伐成都王。荡阴之战,东海王司马越战败逃走,惠帝又被解送邺城。那时的司马颖志得意满,却不料被幽州都督王浚、东瀛公司马腾借鲜卑、乌桓兵给打败。于是成都王司马颖带着惠帝逃往洛阳。东海王司马越攻成都王司马颖时,河间王司马颙派部将张方领兵救应,东海王败,张方就镇守洛阳。成都王逃往洛阳时,张方便带骑兵三千,挟持成都王司马颖和惠帝赴长安。

于是河间王执政,成都王被废。

短史记:八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候东海王司马越早在山东一带,招兵买马,扩充实力。闻得惠帝到长安,便发兵讨伐河间王司马颙,王浚等群起响应,东海王司马越被推选为盟主。那时山东兵势很盛,又有王浚所带鲜卑、乌桓兵做先锋,所向无敌。司马越打入关中后,河间王、成都王战败逃走,惠帝回京师洛阳,东海王司马越做太傅,掌握朝政。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先后在途中被杀。不久惠帝也被司马越毒杀。皇太帝司马炽即位,是为怀帝。

那时天下大乱,匈奴人刘渊趁机割据自立。永嘉五年,刘汉政权部将,羯人石勒在河南一带劫掠,司马越带兵讨伐,死于途中。晋朝精锐被石勒追杀全灭。

从汝南王司马亮到东海王司马越,共计八王,历时16年,先后以争权作乱而死。《晋书》将他们八王放在一起作传,历史上就称为“八王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