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收编三十万青州兵成就了霸业,曹丕后来为何要遣散青州兵?

-陌依寻-


曹操在收降三十万黄巾军后,从中精选一支人马,由于这批黄巾军都是来自青州,故称为“青州兵”。

青州兵首次亮相,在封丘之战就大败袁术,把袁术赶出兖州,一战成名。后来,青州兵随曹操南征北战,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然而,这支从黄巾军改造过来的武装,流民习性难改,军纪是比较差的。在曹操被张绣打得大败时,青州兵在溃退时,又耍出以前打家劫舍的本事,所过之处,如鬼子进村。时任平虏校尉的于禁大怒,率部扫荡这些四处抢劫的游兵散勇。青州兵恶人先告状,称于禁动手打自己人,居心叵测。幸好曹操英明,不仅没有责备于禁,反倒表扬一番。

曹操去世后,这支青州兵就发生骚动。

青州兵向来只效力于曹操一人,如今主都死了,他们的使命也结束了。在为曹操效力二十八年后,青州兵全体将士只想做一件事:解甲归田。他们来自农民,以前是为生活所迫才揭竿而起,曹操给了他们一条活路。为此他们报答了二十八年,现在是回故乡的时候了。

青州兵集体哗变,离开洛阳,奔回青州老家去了。

军队哗变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要是叛变,甚至杀向邺城,那后果不堪设想。曹军将帅们认为,一定要不惜代价阻止青州兵,若抗命不从,则以武力镇压。

老成持重的贾逵力排众议,他深知青州兵只是思念故土,厌倦了战争,倘若以武力镇压,将会逼他们造反。他不仅没下令讨伐,反倒发布一道命令,凡青州兵所过之地,当地官府应提供给他们必要的粮秣。青州兵的习性,没得吃就四处抢掠,这不行,得让他们有吃有穿。

这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州兵团,就这样无声无息解散、消失了。史书没有记述他们离开洛阳后的故事,这支来自农民的武装,又悄无声息地回归农民的本份了。


君山话史


毫不夸张的说青州兵就是曹操的霸业之资本。在收编青州兵之前估计曹操手上的兵力不过区区一两万人而已,而在收编青州兵之后曹操的兵力迅速增长了几倍,此时的曹操一跃而起成为一个大军阀。


曹操后来施行“屯佃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安置青州兵的家眷,他们为曹操屯田提供了大量的劳力保障了粮草供给问题。

青州兵的名号一直到曹操去世才被去除,原因是就在曹操去世的这一年青州兵便被曹丕解散了。那么曾今为曹操效力数十年的青州兵为何在曹丕登上魏王位后就惨遭遣散呢?


首先是青州兵军纪涣散,青州兵军纪涣散这个问题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那是在曹操征讨宛城的张绣时作战不力,张绣将曹操的军队打的四散分离。“青州兵”在溃散途中竟然趁火打劫劫掠百姓,而当时正好有十几个被劫掠的百姓遇到了曹操的大将于禁。于禁向这些被劫掠百姓询问得知是青州兵所为,于是于禁便带着自己的部下去攻打作乱的青州兵,不料被于禁一顿教训的青州兵恶人先告状向曹操举报于禁谋反。事后曹操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不仅没有问罪于禁还夸赞他。


再一个就是主要原因了,那就是曹操死后青州兵发生哗变。

青州兵军纪涣散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青州兵是由当初的黄巾军收编而来。而黄巾军大部分是由流民组成,他们就是靠四处流窜劫掠地方而生存的。

不管怎么样,发生兵变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青州兵哗变是发生在曹操去世时的事情。曹操去世后青州兵认为天下必将大乱于是便擅自鸣鼓而去,此时曹丕便召集大臣商议如何处置青州兵。

当时曹魏的大臣很多人认为朝廷应该先派人去阻止青州兵哗变,如果青州兵不听从就派大军去征讨。不过这个做法遭到了贾逵的反对,他认为曹操刚刚去世而且曹丕还没有顺利登上王位不应该擅自动兵不如发布檄文公告遣散青州兵并且给他们发放粮食送其返乡。就这样为曹操效力二十多年的青州兵被遣散为农。


左将军


大家好,我是十八。很高兴回答此问题,那我就抛砖引玉,暂且说说我的粗俗见解。

解答的逻辑分为四步:

1,什么是青州兵?

2,青州兵为何被曹操收编?

3,青州兵在曹操手下的情形。

4,曹丕解散青州兵的根本原因。


一.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州兵。何为青州兵呢?

故事的背景是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的领袖是张角。当时的农民们过的日子并不容易。桓零二帝昏庸无道,豪强地主们大肆兼并土地使得大量人口失去了土地。张角自称天公将军,提出“苍天挡死,黄天当立,虽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但是后来在朝廷的残酷镇压之下,黄巾军被歼被俘10万多人,随后各地的黄巾军逐渐趋于沉寂。

但是青州的黄巾军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大的损失,而且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前来青州集合,便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军”,人数有百余万之多。

人数虽多,但是青州军内部问题众多,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曹操带领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训练有素,战斗力又强。经过了几个月的交战和谈判之后,这支强大的青州农民武装接受了曹操的收编,加上男女老幼一共100余万人,曹操从中选拔了精锐民兵组成自己的军队,号为“青州兵”。这就是青州兵的来历。


二,为何青州兵偏偏被曹操收编?

1,首先不能否认的是曹操军队的训练有素,在几个月和青州黄巾军的交战之中,使得青州黄巾军越来越力不从心。被打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2,虽然青州黄巾军采用“且战且耕”的战术,粮草充足,补给不成问题。但是在经历了与公孙瓒的交战和袁绍、公孙瓒在青州的大战,青州已经不是那个能给自己供给,安居养息的“后花园”了。这个问题在与曹操作战的时候也一直困扰这青州黄巾军。

3,曹操在任职济南的时候,曾把汉朝诸王滥建的祠堂给拆毁了,所以他们以为曹操和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人,希望说服曹操能和他们一起作战,曹操将计就计,才能在三个月就拿下了青州黄巾军。


三,青州黄巾军在曹操手下的生存状况。

青州兵从组建到曹操死去的30年间,始终保持着单独的编织。可以这样说,当年那支浩浩荡荡的黄巾军一直在曹操手下以另一种方式生存着,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黄巾军的气魄。曹操对这支队伍也是关照有加,命它负责自己的安危,青州兵也只是唯曹操是从,从来不听别人的号令。


四,曹丕解散青州军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青州军只听曹操的号令,当曹操死后,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这个时候的青州兵绝对有实力,有能力可以不听曹丕的命令还能自保。曹丕也深知这一点,非但没有进行武力的镇压,反而给予款待。


北欧科技


实际上并不是曹丕要遣散青州兵,而是曹操死后,曹丕没有威望来调度青州兵,因此军队要求解散,“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曹操

起初曹操追缴黄巾军,但是手底下军队太少,就想着收编这支军队,当时青州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没有根基,没有后援,支撑非常困难,于是也有收编的这个想法,而且他们对曹操很有好感。还发了一篇书信给他:

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魏志·武纪》初平三年注引《魏书》)

曹操在济南时把神坛毁坏,而黄巾军的宗旨就是敬奉老子,即“中黄太乙道”,就认为曹操是自己的同道之人,可能也想找个台阶,于是就势向曹操投降,从此这些人就只效忠曹操而不是皇帝。

“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

曹操从三十万的降兵中,挑选出数万精锐组成“青州兵”,而剩下的男女都去屯田,这些青州兵父死子继,世代为兵,渐渐形成一支职业化的军队,成为曹操的私人武装,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出色,也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之强悍。

青州兵

从公元192年接受收编到220年曹操去世解散,青州兵存在了28年,成为曹操起家发展的一支重要武装势力。曹操死后,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根本不愿服从曹丕的命令,一时造成混乱,众人认为应该讨伐这支军队,只有贾逵出来不同意,而是发给遣散费,这支军队就地解散,成为了自由民。


尔朱大魔王


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青州兵的加入才使得曹操拥有了一展雄图实现霸业的机会。公元192年之前,曹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郡守,拥有的军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正是公元192年,曹操突然当上了兖州牧,与此同时还从黄巾军中收编了30万的精壮部队,并给他们命名为“青州军”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正是因为青州兵的存在使得曹操从一个只有一两万人的小领主成为了一个坐拥30万大军的军阀,自此,青州军成为了曹操问鼎中原的急先锋,为曹操实现霸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王牌之师,却在曹操去世之后被曹丕解散,到底是什么隐情呢?

青州军目无军纪

其实,青州军的弊端在曹操时期就可见一斑了。那就是,没有铁一般的纪律,曹操征讨张绣时,吃了败仗,被张绣的军队打得溃散而逃,然而青州军在撤退的途中,却强抢百姓的粮食,百姓怨声载道;恰好于禁率领的军队碰到了几个被劫掠的百姓,问清缘由后,率领军队攻打青州军。被于禁打了一顿的青州兵恶人先告状向曹操举报于禁谋反。事后曹操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还夸奖了于禁,认为其有古代大将之风。

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三国志 魏书 于禁传》

青州军只忠于曹操,欲发生哗变

曹操去世之后,忠于曹操的青州军认为没有了曹操的威视,中国的北方即将大乱,而同时中原地区将会陷入无休止的混战之中,因此擅自鸣鼓而去。当时,因为曹操刚刚去世,曹丕根基尚浅,还没有称魏王,于是与众大臣商议,认为如果出兵镇压青州军哗变的话,恐怕会造成朝野震荡,反对势力可能会趁机捣乱,于是曹丕就假借汉献帝圣旨,遣散了青州军。这就是曹丕遣散青州军的根本原因。


小娄物语


青州兵是曹操早期收编于黄巾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人数众多,收编青州兵后的曹操就像是个暴发户,一举成为当时的大军阀,并带领这支部队南征北战,成就了一番霸业,按道理即使曹丕继位后,也应该是对青州兵论功行赏,那为何要遣散这支部队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青州兵自己的意愿

曹操死后,青州兵认为失去了效忠领袖,在他们看来只有曹操才能领导他们,他们的一生只为曹操一人效忠,曹操死后则没有效忠的人了,因此他们主动要求想散去。



二、曹操死后,人心涣散

青州兵只听曹操的,其他人他们是不服的。曹操死后,对于曹操接班人的能力,青州兵是不信的,人心都不齐,打仗肯定不会尽心尽力,这样一支部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留着不是浪费粮食,还给自己添乱么。

三、青州兵没有带头将领

说通俗点就是上头没人,青州兵虽战功赫赫,但并不属曹魏主将管辖,甚至是没有稍高级一点将领统管。我们听过青州兵,但可曾听过青州将领?所以发生点什么事,没人会帮他说话,曹丕若想废掉这支部队也不需要顾忌什么。

四、青州兵军纪有时也会很差

青州兵是收编于黄巾军,经过训练虽大多时候很好,但军纪有时也是“回归本原”的,有时感觉像是土匪,在曹操在的时候也曾干过打砸抢的事,给曹操招了些黑,曹操当时打仗时期,正是用人之际,加上大多时候青州兵还是好的,并没有对青州兵做过惩罚。而曹丕是要继位成大统的,并且实力也够壮大了,作为一个立志建立正规朝廷的男人,怎么可能会容忍这么一个土匪前科部队给国家招黑呢!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夏目历史君


曹操的“青州兵”话题,一直以来,在网上就被夸张,被误读。一些人夸夸而谈,说青州兵人数众多,对曹操创业帮助巨大云云。其实这些观点,根本就是无根之木。

首先,“青州兵”只是曹操的一支军队而已,曹操麾下的军队也绝对不是只有这一支,也绝对不是靠这一支军队。

例如青州兵加入时,曹操手里的军队至少有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嫡系,兖州本地的鲍信余部、李乾也自然从属于曹操。到了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讨伐孙权后班师屯居巢,让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就算青州军在列,也只不过是这二十六军中的一支而已。何况,曹操能调动的军队肯定不止这二十六军。

而且,青州兵在史书上毫无寸功可言,有的只是军纪败坏的丑闻。


下面我一点一点来分析。

青州兵的人数

《武帝纪》写的很明白: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这是说曹操从三十万投降的黄巾士兵中挑选出精锐之人,组建出的“青州兵”。可见青州兵的人数绝无三十万人之多。

在当时,一支军队的正常编制,也就几千人。何况在汉末乱世,军队的补给本身就是个大难题,曹操根本养不起人数太大的军队。

例如高顺的陷阵营也不过七百多人,曹仁归附曹操时的人马大概也是一千多人,可见当时常见的情况就是这样。

后来,在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的时候,因为饥荒的缘故,曹操为了节省开支,都罢免了官吏、士兵中的新招募的人。

《三国志·武帝纪》: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仔细想想,青州兵这种非嫡系的军队,自然是被重点裁剪的对象啊!

所以,青州兵的人数保底一千人,多则撑死几千人,就是这样。如果脑补成上万人的主力军,这是与史书记载不符的,曹操没有可能把青州兵当成主力使用。

青州兵的战绩

在吕布和曹操争夺兖州之时,吕布的骑兵冲杀青州兵,青州兵根本无法对抗,四处逃散,导致曹操的军阵大乱,曹操遇险坠马,左手掌还被烧伤。

《武帝纪》:(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阵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同样的骑兵与步兵的对抗案例,

袁绍大将麹义率八百步兵为先登,用一千强弩掩护,击败公孙瓒的数千人的“白马义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州兵缺乏对抗骑兵的作战经验。


青州兵的军纪

在《于禁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伐宛城张绣,被贾诩算计,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丧命,曹操负伤逃亡。

同在逃亡路上,于禁的军队只有几百人,看到有十多个曹操军士兵赤身裸体,负伤而行,就觉得奇怪:张绣军要追杀,也是杀死人,为何要抢劫衣物?

于是,于禁就去问这些倒霉的士兵,这些士兵说:“是青州兵在逃跑的路上,抢劫了我们!”

于禁大怒:青州兵本来就是曹公的军队,怎么现在又做起强盗的事来?!

于禁便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去把青州兵的军营砸场子泄愤(于禁的几百人都搞定了青州兵,可见当时的青州兵人数真不多)。

青州兵还不服气,等于禁转身离开,他们就去找曹操告状。好在曹操是聪明人,明事理,在弄清楚事情原委后,给于禁加功晋爵。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青州兵的军纪败坏,曹操对青州兵也不是很信任。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雒阳病逝。青州兵和臧霸的军队以为天下将乱,便擅自离开雒阳。

《魏略》: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可见:几十年过后,哪怕青州兵这支军队更新换代了一批人,他们对曹操的忠诚度仍然很低,包括军纪也仍然趋向于无。

此后,史书上再也没有这支青州兵的记载了,联系到魏文帝曹丕趁着东巡的时候夺下臧霸的兵权,想必,青州兵也给曹丕给整改遣散了吧。


最后,我切题给出答案:

青州兵,这种一没有军纪,二没有战绩,三没有忠诚度的军队,曹丕还能留着指望有什么用?


浔阳咸鱼


魏武帝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诸侯、一统中原,靠得就是“足食足兵”的原则,而“足兵”的要义,便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属于曹操的军队来路有很多种,其中有一支生力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自组建之日起便独立成军,终身只效忠曹操一人而已,在他死后立刻哗变逃散。这支“奇葩”的部队,便是名声赫赫的青州军(又称青州兵)。



青州兵由汉末黄巾军残余转化而来。自黄巾军起事失败后,其残余部队转战各州,其中青、徐两州的黄巾余部作战尤其勇猛,坚持时间也足够长。陶谦担任徐州牧后,任用臧霸、孙观为将,指挥丹阳军大破黄巾军,迫使后者逃离徐州,涌入青州作战,并与当地黄巾军残部合流,数量多达三十余万。由于黄巾军转移时携家带口,所以男女老幼加在一起,竟有百万人之众。


黄巾军在青州作战无人可敌,转而又攻陷兖州,斩杀刺史刘岱。此时,济北相鲍信等人迎立东郡太守曹操为州牧,合力进剿青州黄巾军。虽然曹鲍联军仅有数千人,但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秉持着屡败屡战的不服输精神,终于在意志上击垮了敌军。初平三年冬(192年),青州黄巾军首领率部投降曹操,青、兖两州的战乱得以平定。



青州黄巾军百万余众投降后,曹操从中选出精壮男子三十万,再经层层筛选,最终将数万最精锐的士卒整编为军,号称“青州军”。对于没有被编入军队之人,曹操则下令分给他们耕地、耕牛与农具,让他们从事农垦屯田工作,每年将收成的五到六成上缴官家,并由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等专典其事。


经此一战,曹操不仅收获数万最精锐的部队,而且还变流民为佃农,为军队解决军粮来源问题,由此具备争霸天下的资本。清代大学者何焯在校订《三国志》时,称此事件是曹操人生的转折点,是其强盛的开端(“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见《三国志·卷一·魏武帝本纪》。何焯曰:“魏武之强自此始。”)



由于青州兵历经战争洗礼,作战异常勇猛,加之实行父子相继、世代为兵的制度,总是能够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所以其编制能保持近三十年时间,为曹操征战天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青州兵作为曹操的生力军,屡屡出现在讨伐陶谦、袁术、吕布、袁绍、刘备等势力的战事中,在官渡之战中,曾创造过不俗的战绩。


但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作为生力军的青州军,同时也是一支军纪败坏的部队,时不时地在本方战败期间抢劫友军,自相冲撞。比如,兴平元年(194年)的濮阳之战,吕布冲散青州军的防线,导致曹军阵脚大乱,曹操坠马被烧伤,幸得部将及时救援才脱险。建安二年(197年)的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偷袭后一度下落不明,青州兵趁机作乱,四处抢劫友军,甚至于把友军的裤子、鞋子都抢走。青州军军纪之涣散,可见一斑。



青州兵军纪之所以涣散,除了“流寇”的出身外,还与曹操的宽纵、放任有关,对他们屡屡犯的错,几乎从未实施过严惩。而规模庞大的青州兵,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一位名将,跟它的军纪败坏不无关系,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曹操难辞其咎。


青州军自组建之日起便独立成军,只对曹操一人效忠,他人根本无法进行指挥调度,甚至于连曹操的接班人曹丕也是如此。所以等到曹操一死,处于洛阳的青州兵立刻哗变,“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见《三国志·卷十五·贾逵列传》),根本不把马上要继位的曹丕放在眼里。消息传来,文武大臣无不惊骇,要求出兵镇压者不在少数。



在这种危峻的情况下,负责治丧事宜的大夫贾逵当机立断,建议不可征讨以酿成更大的变乱,而是由各地长官温言抚慰,并给他们提供路费、口粮,准许他们回乡务农,并得到曹丕的首肯。就此,终身只效力于曹操一人的青州兵,在魏初退出历史舞台,被放归乡里,成为以耕种为业的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