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壯族的開國上將韋國清

出身壯族的開國上將韋國清

韋國清上將,廣西東蘭縣人,1913年9月2日出生於廣西東蘭縣東院區太平鄉弄英村壯族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是壯族開國將軍中軍銜最高者。韋國清1928年夏參加農民自衛軍, 1929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被編入紅軍第7軍。韋國清是為數不多紅7軍出身的上將(另外一個是李天佑),李明瑞死龔楚跑後,紅7軍就成了沒人疼的孩子,張大將一向超然物外,鄧二代屬於掛名和這支部隊沒多少感情。部隊在中央蘇區就被裁編改造,後來編到紅三,雖然戰鬥力強但也不疼不愛。

出身壯族的開國上將韋國清

1931年2月韋國清轉入中國共產黨,7月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長征途中,韋國清任中央紅軍幹部團特科營營長,率部參加架設烏江浮橋、搶佔金沙江皎平渡等戰鬥。

抗戰時期,韋國清先在抗大,皖南事變後被分配到蘇皖,隨著張愛萍的升職而跟著當各種副職,任新四軍第9旅政治委員、旅長,第4師副師長;解放戰爭中,韋國清全面負責2縱,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來更是成為三野蘇北(韋吉)兵團的老大,之後擔任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政委,1949年4月參加渡江戰役,上海解放後,與司令員葉飛率部進軍福建,發起福州戰役。8月兼任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和市長。這樣一個本來中將資歷的人就妥妥是上將了(其實蘇北兵團除了2縱,11,12縱都是地方部隊只能起牽制作用)。韋國清軍事應該不大擅長,本應該是主力的2縱戰鬥力只能是中游偏下(1,3,4,6,9,甚至8,10,13都比他強)。但韋國清勝在全面,搞過根據地和軍隊建設,搞過對外談判,負責過一個獨立戰略方向。加上人家又是廣西人,所以解放後就在越南搞對口支援。

出身壯族的開國上將韋國清

1950年8月,韋國清率領中國軍事顧問團,顧問79人,隨行人員250,秘密進入越南。他們和隨後趕來的陳賡匯合,協助越方組織大規模的邊界戰役。完成戰後總結之後,陳賡回國,韋國清成為越南戰場上的中國軍事顧問團總顧問。1953年時,由全國各大軍區向軍委推薦授銜名單,其中,廣西軍區上報了一名大將:張雲逸,兩名上將:李天佑、陳漫遠。以韋國清的級別,授上將也是可以的,但廣西軍區可能是因為他當時在越南,沒有在軍區任職,所以就沒有給他上報軍銜。據說有一次,胡志明在訪問中國時,聽說中國軍隊正在籌備授銜,就找到毛主席,說:“為取得奠邊府大捷立下大功的韋國清同志,應該評上將。” 毛主席覺得不好插手,就把胡志明提出的這個問題,交給了陳漫遠。陳漫遠當時是廣西省委第一書記,和越南方面有直接聯繫。陳漫遠拿著毛主席發過來的指示,沉思了片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退出上將的競爭,把名額讓給韋國清。

出身壯族的開國上將韋國清

1956年韋國清回國先後在兩廣任職,韋國清算是毛的親信將領之一,76年粉碎四人幫前,敢公然反江的除了許和尚好象就只有他了。1977年起任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韋國清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66年遞補),第九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至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