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安慰劑",孩子應付完就溜了

孩子犯錯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錯,從出生開始到死亡,人會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

但是家長們對於孩子的犯錯,往往是持一種非常抗拒的態度,而且很容易因為孩子犯錯而暴躁易怒。

很多時候家長還會因為孩子犯錯而做出過激的反應,傷害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也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秉承著傳統觀念中"母慈子孝"的理論,一定要苦口婆心把家長自己說得痛哭流涕,逼著孩子也跟著哭才算完。

可是事實證明,這些教育手段得出的結果並不一定好,很多孩子從中產生了很多負能量,讓家長覺得教育孩子實在是太難了,怎麼好好說孩子都不聽。

其實,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採取的都是最錯誤的做法。

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

打罵孩子其實是一種"安慰"

①案例一:

幾個月前我看了一個親子綜藝節目,參加節目的一對母子很吸引觀眾的目光。這個寶媽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到的暴躁的母親,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寶媽條件反射一樣地站起來就破口大罵。

當別人勸阻寶媽的時候,她說"孩子犯的錯誤是之前教育過的,這孩子就是不聽話,就不學好"。

在寶媽說這些話的時候,孩子在一旁一臉冷漠地掉眼淚,把頭扭開不願意面對母親,也不願意和母親交流。

看到孩子這樣的反應寶媽更加生氣了,抓著孩子的手臂大聲問他"你知道錯了沒有,大聲說!"

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

②分析:

這樣的教育方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很多家長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憤怒中的家長還會變得特別敏感,能夠從孩子的一個細微表情中看出孩子心中的不服氣,然後逼著孩子認錯道歉。

家長們尤其擅長的問話方式就是,在孩子說"知道錯了"之後,用很嚴厲的態度追問"哪裡錯了",好像孩子說不對、猜不中家長的意思就要被狠狠打一頓。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果孩子說得不對,家長也就會更加兇狠地打孩子一頓。

其實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多半不知道自己做的是錯誤的事,因為他們的閱歷不足、知識掌握的少,並不能明白做了某件事之後會造成怎樣負面的影響,或者引發什麼不好的後果。

更多的時候孩子做錯事其實也並不會引發什麼大問題,有可能只是貪吃、貪玩而已,各種各樣的小毛病需要家長用相對應的方法去解決,單純的打罵其實對於家長來說是一種"安慰"措施。

③問題升級:

我們很多家長並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理論,也不懂什麼育兒理念,更不明白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犯了錯誤就打罵,這樣就是管了,就不算失職。

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家長們不懂得如何解決孩子在不同的小錯誤、小毛病上的問題的根源,只能夠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解決自己內心的焦慮。

可見對於一個家長來說,學習教育孩子的理論和知識是至關重要的。打罵孩子的方式只能夠暫時緩解家長內心不知所措的焦慮,但是並沒有把問題的根本解決掉,因此孩子的小毛病、小錯誤依舊存在,之後再犯的概率非常大。

當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的時候,家長的憤怒情緒會更加嚴重,覺得自己已經教育過孩子了,孩子就不該再犯同樣的錯誤。

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

從這樣的情緒出發,家長再次打罵孩子的程度會更加重,憤怒心情也會直線飆升,但是依舊不能解決問題。

糾正孩子的錯誤,家長不需要"作秀"

①案例二:

幾個月前我看到一個很火的小視頻,一位寶爸想要教育犯了錯的兒子,但是又不忍心打孩子,於是趴在沙發上,讓兒子用細竹枝抽自己,說是"沒教育好孩子是爸爸的錯,所以要懲罰爸爸,為了讓兒子學好"。

兒子當然不願意打爸爸,從表情上看也非常驚恐,痛哭流涕一遍遍說"我錯了"、"我不敢了",可是寶爸依舊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定要讓兒子打自己,最後在已經嚇傻了、哭傻了的兒子面前蹲在沙發前用細竹枝猛抽自己的後背。

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

②分析:

我們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部分家長保持著傳統觀念,但是對於"子不教父之過"之類的東西太過恪守,甚至發展出了很多"自我感動"的內容。

像這個例子中的寶爸,他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和兒子的互動也是單方面的,當兒子痛哭認錯的時候,寶爸並沒有接收這個信號,是覺得自己的"表演"還沒有完成,於是堅持要把自己的想法落實。

很多家長也會說這樣給予孩子一個很強大的刺激,能讓孩子"長記性",不然他們就"記吃不記打",其實也只是滿足了自己的表演慾。

③問題升級:

在教育孩子時充滿了"表演慾"的家長,從根本思想上來說和上述案例一中的暴怒型家長是一樣的,由於缺乏對教育孩子的專業性知識的掌握,對孩子不理解,因此這類家長認為通過自身的"表現"去"感化"孩子,就能讓他們學好。

其實這個所謂的"感化"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強烈的感情衝擊,當孩子面對這種教育手段的時候,往往內心迷茫慌張、不知所措,只能順著家長的引導來。

雖然孩子在這種"感化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如家長的願做出反應,但是孩子自身其實還是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哪裡錯了、有沒有同類型的問題需要避免,其實就沒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

家長的這種"感化"的行為,其實更多的是感動了家長自己,也是一種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孩子接收到的更多的是恐懼,而不是教訓。

幫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孩子比較調皮,當他們犯了錯誤的時候,如果家長正常態度和孩子進行說理教育,很多孩子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次次犯錯讓家長覺得抓狂,這是家長們最終選擇了非同尋常的教育手段的原因。

但是家長應當明白,不得已而為之的教育手段也並不能經常使用,不能當做日常"對付"孩子的方式。

家長偶爾進行一次特殊的教育,能夠引起孩子的重視,就好比"物以稀為貴"。在劇烈的情感刺激之下,孩子能夠感覺到恐懼迅速認錯,老老實實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如果經常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依舊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也會逐漸對家長的"轟轟烈烈"的行為習慣了、乏味了,習以為常也就不再重視。

糊塗家長教孩子認錯,改正錯誤就像

家長幫助孩子糾正錯誤是一個"持久戰",正如前文中我們提到的那樣,人的一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孩子的天真爛漫就會讓他們比成年人更加頻繁地犯錯,這是孩子的天性。

在教育孩子面對錯誤的時候,家長應當把重點放在事件本身上,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做是錯誤的,並且要去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

有的孩子在認錯之後,仍然會偷偷嘗試自己的錯誤做法,這顯然就是好奇心太過旺盛,想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家長簡單的制止和阻攔並沒有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就因為想要滿足自己的求知慾,結果在私自行動的時候受傷,甚至引發生命危險,因此家長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手段是其次,不要因為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忽略了教育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