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已經有了東廠,為什麼還要設立西廠呢

提起明代的特務們,相信大家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起那個身著飛魚服,腰配繡春刀,武功高強的“錦衣衛”校尉,或是陰險狡詐、手段殘忍的“東廠”大太監。然而,明代的特務機關,除了為世人所熟知的“錦衣衛”與“東廠”,其實還有一個常常被遺漏的“西廠”。

明朝已經有了東廠,為什麼還要設立西廠呢

西廠設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其設立時間遠遠晚於明太祖設立的錦衣衛與明成祖所創的東廠。為何明憲宗不用現成的錦衣衛和東廠,偏偏要大費周章另立一個西廠呢?

其實,西廠的成立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明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個叫做李子龍的道士,憑藉著所謂的“道法”,結識了不少朝中要人。一日,李子龍在朝中“好友”的幫助下登上了皇家禁地萬歲山(現在的北京景山),還藉機觀察了紫禁城。

幸好這事被錦衣衛發現,報告給了明憲宗,憲宗得知此事後,大為緊張,直接命人將這個道士李子龍給砍了。可是殺了道士後,明憲宗還是不放心,他覺得防衛森嚴的大內禁地,居然連一個小小的道士都防不住,成何體統,這一定是“東廠”的失職。為了避免類似的事再次發生,明憲宗於次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另設“西緝事廠”,這就是西廠,並由憲宗寵愛的宦官汪直擔任首領,所有的廠員都成錦衣衛中選拔。

雖然西廠的機構設置、職權幾乎與東廠一樣,都是由太監統領,直接聽命於皇帝的特務機構,但西廠的權勢遠超東廠。西廠在偵緝範圍上,不只限於京師,還遍及全國。西廠甚至還破格擁有自己的監獄和法庭,可以在不向皇帝奏請的情況下,隨意逮捕、審訊文武大臣,地方官員。這些都是東廠、錦衣衛所不曾擁有的特權。

明朝已經有了東廠,為什麼還要設立西廠呢

這也就體現憲宗設立西廠的另一個用意,即利用“西廠”來監視“東廠”及眾多文武官員。自明成祖設立東廠起,東廠借皇帝恩寵已日漸坐大,並凌駕於“錦衣衛”之上,使用起來已頗不順手。此時,正好可借汪直,另立西廠,分走一部分東廠的權力,致使東西二廠相互競爭,這樣才能使它們都死心塌地的為皇帝效力。

可令明憲宗未曾料到,他所寵愛的太監汪直卻仗著皇帝的寵愛,利用西廠胡作非為,羅織冤假錯案,鬧得朝野激憤。憲宗為了安撫群臣,不得不於成化十八年(1482年)廢除西廠。雖然西廠在明武宗正德年間曾經一度復設,但不久後旋即被廢。因此,西廠也與內行廠一起成為明代“三廠一衛”特務體系中較為短命的一廠。

(1)東廠官僚化明顯,辦事不利,成化皇帝很不滿

成化十二年(1476年)宮內發生多次怪事。例如正月,祭祀時天氣驟降凍死多人;九月,李子龍與宦官勾結、圖謀不軌被警衣衛發現;憲宗總覺有兵刃拼殺極為害怕,即“鼓妖作怪”,東廠竟然不能偵破。

明朝已經有了東廠,為什麼還要設立西廠呢

再加上平時,吩咐給東廠辦的事,無法及時辦理,成化便成立了西廠。

成化皇帝認為已經無法控制百官、皇權面臨被削弱的危險,而東廠日益官僚化無法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是成立西廠的主因。

明人《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2)成化寵愛宦官,汪直對宦官有一定抑制,受到文官中的監察系統地支持

成化十三年正月,汪直率錦衣衛在皇城西面的靈濟宮成立西廠。起初,汪直的工作還算認真負責。特別是針對宦官內部的各種問題進行打擊,例如抓了南靖鎮守太監覃力朋,由此受到左都御史李賓等官員認可。

但五個月後,商輅、萬安等人列了汪直十大罪,成化只好廢除西廠。其後,憲宗又命令親信朝臣,為汪直說好話,一個月後西廠又重新恢復。

明人《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3)西廠只是臨時機構

成化十三年七月西廠重新恢復,十八年三月又被廢。主要是東廠、司禮監、文官系統合力為之,使成化懷疑汪直權力過大威脅到了自己。

其後,正德元年到五年,又恢復又被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