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文化:刻在中国人心中,那份来自祖传的善良

利他,印刻在中国人的祖源文化中

周代宗法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史以及现代中国人影响之广泛,意义之深远。西周宗法制度,融汇百家,为中国文化之基础,正是因为这种血缘关系,中国才有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远的中华朴素道德思想。


利他文化:刻在中国人心中,那份来自祖传的善良


中华的宗法制度表现形式为周礼,恢复周礼也成为了历代崇尚改革的仁人志士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旗帜,谁能为人民谋福祉,他的理论,就是周礼,所以,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不断演进。

虽然,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制约,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未必达到了今天某些过度解读者的高度,但是同样“不宜妄自菲薄”。

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根植在中华大地,是因为其本质就是一种利他的文化。

而在现在的商业行为中,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利他的文化,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价值,更是远超于经济利益之外的人脉关系,人人尊敬别人,就会在不自觉中,得到他人的尊敬,而如果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一种循环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恰合了中国人常说的“道”。


道家与利他


利他文化:刻在中国人心中,那份来自祖传的善良


道家文化的核心,是阴阳两派的平衡。而利他文化,正好是这种思想的一个外在行为阐述。

老子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认为,德善和德信是人作为最高等生物的一种区别于动物的属性,这就是最朴素的道德论点。老子作为一个春秋时代的人,对于道德的理论高度已经非常有见地了。

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说,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在一个不重视商业和不总结商业规律的年代,老子能得出这种结论,可以视为老子自身正是在身体力行的如此行事。

因此,老子的思想最终才能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宗教,因为他借由“天”或者说“神”讲这种行善和行信的行为,做了一个框架,形成了一个范围,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道教徒,你的思想,你的利他思想,必须达到一定的境界,进入了境界的范围,你自然就能如此做。

而人人利他的时候,人类的种群竞争自然就会消退,在这种基础上的一切的物力研究,才能用到人类的正途上。

不然,人类都是利己的,利己主意前提下,人类对物质的利用越高级,其必然带来的伤害就越大,所以说,很多科学家见到原子弹的威力之后,第一反应并不是为自己的国家研究原子弹,而是反对研发和使用,而我们也要研发原子弹的原因,不也是因为种群竞争的关系吗?我们研发原子弹,实属被逼无奈。

除了老子的思想外,最为提倡利他文化的,当属墨子。墨一分为三,但是墨家的根本思想非攻,被三个门派都继承了下来,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人人都能兼爱,则对所有人都有利。

墨子认为,春秋战国的所有动乱的根源,都是人类忘记了兼爱所造成的,如果人人都能秉承兼爱,则世界要和谐得多。相对于老子,墨子的说法更接地气,更容易懂,因此,在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也不得不吸收了类似的思想,从而更好传道授业,为统治者缓和关系。


儒家与利他


利他文化:刻在中国人心中,那份来自祖传的善良


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儒家虽然崇尚主管的英雄主义,强调在国家事务中的主人公意识,但同时,儒家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有着利他主义的阐述。所以孔子说人要“克己复礼”,要遵守集体主义的规则。

儒家的利他,虽然是作为立身利己的立场上的考量,但是儒家提出的”重义轻利“的思想,最终促成了儒学商人的流派走上了历史前台,这就是儒商。

孔子本人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三合一,这本身就为商人和知识分子融合做出了一个表率,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三个方面都做的很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读书人和商人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了。而孔子的重义轻利,在网络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当今,特别是网络平台数量激增的时代,这种为合作伙伴利益着想,不为蝇头小利而毁坏合作关系的儒家思想,催生了很多以利他文化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出现,比如淘宝、天猫、渠道医美、老年康养旅游等行业,都因利他思想的蓬勃活跃,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

利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由于古代君权神授的局限,很多思想都处于萌芽状态,但中华民族作为利他主义的践行者,一直身体力行为世界和谐与和平做着自己的贡献。

利他让我们战胜了洪水与烈火,让我们顶住了非典与肺炎,现在,利他更让我们积极协助那些外国友人,不论肤色,不论文化背景,他们都承受着中国利他文化,带来的恩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