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豆瓣評分8.1分的《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電影在拍攝手法上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其上映以來一直收穫著高口碑,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故事本身。

《風雨哈佛路》由真實故事改編,講的是出生在美國貧民窟的麗思在母親酗酒吸毒患有精神分裂症,父親吸毒不關心家裡人,17歲以前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等極端惡劣的環境情況下,如何與命運抗爭最終考上哈佛大學的勵志故事。

麗思的故事讓我聯想到近一兩年備受爭議的“原生家庭”問題。隨著原生家庭影響受到人們的關注,很多人對原生家庭多少都有責備和控訴,覺得自己現今某些不順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和原生家庭有關。

《風雨哈佛路》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再拿原生家庭為自己背鍋了,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世界也不會放棄你。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01 原生家庭的影響沒你想象的那麼深

"原生家庭"原指個體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包括主要養育人(不一定是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等。也就是個體最初所在的社會單位,通常是親生或養父母家庭。

首先,必須承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影響的,但是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只是影響我們人生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不完全決定我們的人生,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深。

即便原生家庭惡劣如麗思的境況,即便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多麼可怕的負面影響,我們依舊都能夠徹底改變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更何況我們大部分人的父母都不算是極端惡劣的父母。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是我們強大的後盾和幸福的源頭,大多原生家庭並沒有罪過。

麗思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生活裡充斥著毒品、死亡、毆打、酗酒、虐待……父母都是酗酒者兼癮君子,父親、母親、姐姐都患上艾滋病。父母以外唯一的親人——外公曾強姦了自己的女兒。十多歲時母親就死於艾滋病,父親在收容所度過餘生。這樣的原生家庭可以說是非常糟糕了。但是,麗思最終還是衝破原生家庭的牢籠,開啟另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而且,就算是這樣糟糕的家庭,這樣糟糕的父母,麗思還是能從中感受到愛和溫暖,並表達對父母的愛。她想要留在這個家,想要在父母身邊,她不想去教養所。她一直記得很小的時候母親帶她玩耍的溫暖畫面,她也能發現父親身上的亮光,父親與身邊人的不同。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有一個“柯美雅定律”這樣說: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所以任何東西都有改革的餘地。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也沒有完美的父母。真要拿原生家庭背鍋,那沒有一個家庭逃得過。

02 拿原生家庭背鍋,是對自己人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不是起決定作用的,而且我們可以擺脫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如果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還是拿原生家庭背鍋,那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

拿原生家庭背鍋很容易給自己進行自我暗示,認為今天的錯都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帶來的,自己這樣的家庭不配擁有更好的人生。

在心理學上,自我暗示指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達到改變行為和主觀經驗的目的。消極的自我暗示可誤導個人的判斷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覺當中不能自拔,並做出脫離實際的事情來。消極的自我暗示還可使人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形成某種心理定勢的作用,為人處事偏聽誤信,憑直覺辦事。

電影中,麗思的好朋友,同樣在貧民窟出生長大的克里斯就很明顯拿原生家庭背鍋,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認為他們那樣家庭出身的孩子不可能有更好的未來。

當麗思認為自己是垃圾,而老師認為麗思不是垃圾並鼓勵麗思考大學時,克里斯認為那是胡說八道,一塌糊塗,不肯接受這樣的說法。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當麗思建議克里斯讀書考大學,並徵求老師意見時,克里斯當場拒絕,並表示自己做不到。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當老師鼓勵她,詢問她的理想時,她再一次自暴自棄,覺得沒有人會在意她變成什麼樣的混蛋。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都不在意,不接受朋友變好的現實,放棄了變好的機會,這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

03 每一個人都可以走出原生家庭,只要不放棄自己,世界就不會放棄你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說到自己的童年,那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說到對我們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心裡會湧出一種暖暖的感覺。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人父母,也難免有做錯的時候。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某些不良習性、某次粗暴言語都會對我們產生不良影響,有的甚至影響一生。但這不應成為我們停止成長的藉口,就算原生家庭很不堪,我們依舊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只要不放棄自己,世界就不會放棄你。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1.正確的認識自己,不放棄自己。

“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願意睜大雙眼看清形勢,不願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起來,造成了這樣的局面。”——《風雨哈佛路》獨白。

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我們人生的好壞都歸因於對自我評估是否正確。正確的自我評估是困難的,詩人蘇東坡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的就是這個。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面對原生家庭的影響,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演說家、作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代表作《原生家庭》中給出了自我評估的步驟。首先是評估個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是不是不敢和別人過於親密,是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是不是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倒黴蛋?其次,還需要評估當下和父母的互動關係,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如果你對父母總是有很強烈的消極情緒,頻繁地感到內疚、害怕、憤怒、難過,那麼基本可以肯定,他們仍然擁有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權力。這就是不健康的互動關係。

在做出正確的評估後,如果我們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就要主動做出選擇。

2.相信自己,做出對的的選擇。

暢銷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裡提到,每個家庭都會給孩子兩個禮物。一個是常識,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認識;第二個是親情,是我們和這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最基本的紐帶。如果家庭不正常,這兩件禮物就會變成詛咒。

在正確的認識自己,評估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後,就要做出選擇。當然這個選擇是很殘酷的,選擇脫離原生家庭就意味著要背叛原生家庭,背叛父母,要跟家庭決裂,丟掉家庭給第二個禮物——親情。要知道,原生家庭的錯不是你的錯,你一個人的力量也無法改變原生家庭,你能做到的就是相信自己,選擇自己的路,不必帶著負罪感。選擇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錯誤而不及時止損,讓錯誤繼續,一錯再錯。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誰像命運似的推著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詩人泰戈爾曾經這樣說過。

影片中,麗思就放棄了對原生家庭的執念,主動脫離原生家庭,主動改變自己的人生,電影中的一段獨白是這麼說的:“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麼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麼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3.做出行動,請別半途而廢

跳出原生家庭影響,實現自己的小小願望,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實現的,一定要付出行動,不要半途而廢。

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中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產生半途效應的原因主要有目標選擇不合理以及個人意志薄弱。為防止半途而廢,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然後將大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更容易堅持下去。

當我們決定逃離原生家庭,我們大可不必直接一刀兩斷,這對於自己和家人都是很痛苦的事情,期間親情帶來的壓力很容易讓自己半途而廢。此時,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跟家裡人商量著來解決,當我們感到特別困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還可以尋找專業人士——心理醫生的幫助。

《風雨哈佛路》:別拿原生家庭背鍋,你只是逃避自我成長

結語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起點和終點,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走怎樣的路,看怎麼樣的風景。人生的馬拉松不是統一的起點,不是單一的跑道,有很多的未知風景,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當你的起點遍佈荊棘,別抱怨,別自棄,跑下去,慢一點也沒關係,只要跑下去你會發現不同的風景,一路跑來,有荊棘也有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