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前些日子,《人民日報》刊發一篇讀者投稿。文章措辭激烈,裡面寫道:“同樣的藥品,在不同的藥店裡價格如此懸殊。作為治病救人的藥品,價格應合理、合規、合情。一兩月之前只賣8元錢的藥品,有的藥店價格竟然超過了一倍以上。由此以看出,有些零售藥店的定價太隨意了。”

文章還說:“筆者建議,工商部門和物價部門應加強對藥店的抽檢、監督,對隨意亂漲價、亂定價的零售藥店要堅決打擊、嚴厲處罰,規範藥品零售價格,切實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很快,人民日報這篇題為《零售藥店定價隨意》的文章引起多家媒體轉發,引起行業高度關注和熱議。在廣大藥店從業者看來,《人民日報》刊登這篇投稿,已是態度鮮明,無形中,藥店被“背鍋”了!於是,也紛紛留言表達自己的委屈、憤怒和無奈。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在廣大藥店從業者看來,影響藥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綜合分析和考慮,不能籠統地將價格上漲的原因歸咎於零售藥店這個環節。

國家已放開藥品最高限價

早在2015年,國家就放開了藥品的最高限價,企業在藥品定價時有一定的自主調節空間。這是為了提高藥企的生產積極性,鼓勵生產“低價藥”。

當時,由於低價藥利潤微薄,一旦生產成本上漲,企業的生產意願便隨之下降,減產甚至停產藥物,造成患者無藥可用的窘況。而放開最高限價,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藥價,做到有利可圖,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於醫藥市場穩定的一項措施。

另外,相關部門也會實時監測藥品價格,如遇到藥價異常增長,相關部門也會介入干預。

可以說,放開藥品最高限價並不會引起藥價“飛昇”,近年來藥價快速上漲而是另有原因。

原料藥上漲,出廠價提高

近年來,原料藥價格和出廠價提高,藥店調價也是無奈之舉。

據相關媒體報道,不少原料藥的價格已經較前幾年提高了二三十倍。例如,尿酸原料藥價格幾年前為30~40元/kg,近兩年一度上漲到900元/kg,最終由政府部門介入才得以恢復正常。

分析其中原因,有觀點認為,由於原料藥生產企業汙染較為嚴重,受近年環保政策影響,多數廠商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無法保證原料藥產量,造成原料藥價格上漲。

此外,壟斷經營是影響原料藥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因素。有媒體報道,2018年原料藥市場被爆出供應商壟斷48種原料藥,導致原料價格節節攀升,為節約成本,經銷商和下游用戶有意低價囤貨,高價轉賣導致需求不穩定,價格偏高好幾倍。

為此,藥監部門曾重罰了幾家涉嫌壟斷的企業,維護原料藥市場的正常秩序。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原料藥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藥企的生產成本,藥企不得不提高出廠價,維持利潤。

2018年11月2日,太極集團發佈《關於藿香正氣口服液調價的公告》,宣佈自11月1日起,公司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平均上調11%。同時,將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終端零售價進行調整。

吉林敖東也曾下發通知稱,自2018年9月15日起,其產品安神補腦液10ml*10支規格的零售價格將調整為32元/盒,此前其零售價在25元左右,漲價幅度接近30%。

由此可見,藥品的出廠價提高了,藥店為了維持利潤,也只能相應地提價銷售了。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藥價向成本看齊

導致藥價上漲的另一個因素便是藥店的運營成本上漲。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工成本、房租等也一路看漲。

首先,以經營藥店必須配備的執業藥師為例。據相關統計,2017年全國執業藥師的平均工資為5240元。但到了2018年初,九州通、康美等企業便在招聘公告中掛出了8000元的月薪,大參林廣州地區更是掛出了破萬的月薪。

對於執業藥師來說,待遇提升固然可喜可賀,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藥店的人工成本的確是增加了。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其次,隨著國家對藥品的監管政策日趨嚴格,檢查頻次和力度不斷增加,為了合規經營,藥店的硬件、軟件必須進一步整合升級,勢必增加藥店的運營成本。

此外,由於每一家藥店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商圈不同,所面對的社區人群不同,進貨渠道不同,運營成本和經營戰略也不近相同,就像車站的商品總比居民區貴一樣,藥店的管理者也會根據藥店的綜合成本調節藥品的售價。由此來看,同樣的藥品在不同的藥店擁有不同的價格,這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藥店為了“活下去”,上漲的成本也自然就體現在了藥價上。

不正當競爭造成消費者誤解

不得不承認,藥店之間確實存在不正當競爭的現象。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零售藥店的數量已突破46萬家,競爭激烈。近年來,隨著資本介入、互聯網巨頭跨界以及電商的衝擊,更是加劇了這種競爭。

於是,部分藥店為了吸引客流,採取售價等於進價或是售價低於進價的“促銷”模式,吸引顧客進店消費,再通過搭配高毛商品等方式維持利潤。

然而,這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從長遠來看損壞的整個行業的利益。拿中小藥店舉例,他們會被現狀逼入不正當競爭之中,限於實力,往往損失慘重,輸得一敗塗地,最終退出市場。

同時,這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使藥品的價格背離了真正價值,容易造成消費者對藥品正當價值與價格的誤解,進而造成整個社會對醫藥零售行業的誤解和不滿。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總而言之,影響藥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綜合分析和考慮,不能讓藥店來“背鍋”。

人民日報發文,藥店“背鍋”!400萬藥店人不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