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是個優良傳統的偉大民族,從古至今我們國家都提倡樂善好施,胸懷寬容的品德,所在在古代戰亂時代,在加上天災人禍所以導致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中國作為一個儒家思想的忠實擁護者,對弱者向來是宅心仁厚,而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體恤民情,也經常會接收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我國曆史上就曾有很多次大規模的“收容難民”的行為,這些貧民裡面有很多外來人口,他們來到中原,有的為我國開疆拓土做出貢獻,出一份力,但也有的翅膀硬了以後忘恩負義,致我中華處於水火之中。比如這幾次:

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其一——收容匈奴,帶來300年的五胡亂華。

說起五胡亂華,應該是漢人永遠的傷痛吧,可以說是當時中原政權最黑暗的時期,是當時漢民族一場空前的災難,然而卻讓人想不到的就是,這些災難的發生只因收留了一些外來人口而導致的。我國自從漢朝以來,許多皇帝多有接納胡人進入中原的政策,當時正是東漢光武帝年間,匈奴內部發生戰亂,南匈奴失敗後於是就逃到大漢境內,希望藉助漢朝的力量去對付北匈奴。

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而光武帝認為“以夷制夷”是個好辦法,就把南匈奴安置在了延邊一帶。漢朝和南匈奴在打敗了共同的敵人北匈奴後。然而這些匈奴不僅沒有回到原來的地方,還有更多匈奴不斷的像中原遷徙,這就導致匈奴人口增長迅速,勢力也在不斷壯大,他們就開始對我們展開戰火了。一直到西晉時期, “五胡亂華”,的到來,到處戰火橫飛,生靈塗炭。

其二——收留了突厥人,結果又搞事情,

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在唐朝初期,突厥被唐朝滅國後,大量的突厥人湧入唐朝境內。少部分有能力的突厥人能夠進京並謀求到一官半職,其他大部分都安排在邊疆上。在邊疆上的突厥人歷經戰爭,大都驍勇善戰,湧現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武將。其中一個叫史思明的突厥人就十分驍勇善戰,為唐朝抵禦外敵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到了唐玄宗時期,因玄宗整日縱情聲色,只知寵幸楊貴妃,導致大權掌握在楊貴妃一家手中。重臣安祿山與楊貴妃之兄楊國忠之間為了爭奪權力,矛盾不斷的激化。最後安祿山聯合史思明等人起兵反叛,也由這兩人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爆發了,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但生靈塗炭的七年多時間裡,盛唐卻被終結了。

其三——收容通古斯人,這批難民竟然滅了中國,

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這個事情發生在明朝永樂年間,一大群通古斯人因忍受不了西伯利亞的嚴寒,於是就逃到了當時明朝的遼東一代,最後被明朝接收,當時的朱棣之所以要接納這批通古斯人,主要是為了以夷制夷,讓通古斯人遏制在東北一直不安分點的女真人。而且從管理上將其納入女真人部落,但是女真人覺得通古斯人野蠻,而且不是本民族之人,一直就把他們當作外來之人,於是通古斯人就遭到了女真人的歧視,但這也正是朱棣想要的結果,意在使兩個不對付的民族相互牽制,相互剝削,是雙方的力量不會過於強大,以便自己管理。

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可是朱棣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這兩個不同的民族竟融洽的生活在了一起,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經過200年的發展,也就是明朝的中後期,這兩個民族竟相處的更加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新的女真族,這個新民族的出現是明朝政府完全對於這支新民族的力量,他們也是一無所知,所以明朝政府很快就無力掌管這個民族,明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這支新的女真族便趁明朝內亂之際攻入山海關,並一路南下統一全國,建立了新的滿清政府。至此漢朝建立的最後一個朝代滅亡。

中國三大盛世王朝,只有收留這些外來人口釀成大禍,最後導致亡國

開啟了對大漢民族“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血腥屠殺,在整個過程,全國人口從幾億直接下降到了不足8000萬。而且中華禮儀服侍淪喪,300年大明滅亡。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一切都是收留外來難民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