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相信這三個詞語,各位都不陌生,這三個舉足輕重的詞語透露出一股磅礴的氣勢,那就是“我命不由天、我的未來我做主”的昂揚鬥志。今天筆者就想講講這三種大規模移民模式中的其中一種——闖關東。小編感到好奇的一定是,為什麼當面他們選擇去天氣寒冷、毫無優勢的關東,而非是氣候宜人、遍地商機的南方呢?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東北地區人口數量少,人均土地佔有量比較多

闖關東是有歷史背景的,清朝末年山東地區由於受到自然災害和戰爭的影響,已經沒有辦法再好好的生活下去,所以這裡的很多人都決定去一個新的地方開闢家園。想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闢新的家園,最重要的兩個基礎條件就是土地和人口,人口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最重要的就是尋找土地。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地區,這裡的土地面積非常廣袤,而且大部分土地都屬於無人佔有的狀態。清政府在當年實行了“東北人口管制政策”,滿族人的起源就是在東北地區,雖然他們後來入主了中原,但是他們卻在東北給自己留了“後手”。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在清政府執政期間,任何的漢人都是不可以進入東北的,那是滿洲人的龍興之地,只有滿族人才可以掌控東北的土地。滿洲人才多少人啊,所以東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未開放。由於長時間的對外封鎖,導致東北地區的人口密度異常低下,很多地區都看不到人煙,雖然說在這裡生活比較艱苦,但是天然的土地條件卻讓山東人動心了,所以眾多的山東人就來到這裡開墾土地或者接手工廠的生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依靠自己的勤勞積攢下了大筆資產。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南方多戰亂

清朝中後期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捻亂,都是發生在山東以南的地方。河南和安徽有捻軍橫行,清朝花了20多年才成功剿滅,而江浙地區則是太平軍的叛亂之地,在此地禍害十年左右。相比而已,東北只是土匪橫行,在日俄戰爭之前,並沒有什麼大型戰事發生。清朝覆滅之後,中原和江南一帶也陷入軍閥混戰局勢,山東人避之不及,哪裡肯移民江南。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政府的支持與鼓勵

晚清時代,沙俄虎視眈眈地覬覦廣大的東北地區,一直不遺餘力地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在這樣緊張的局勢下,清朝統治者意識到了來自國土即將被侵略的威脅之中,但是它又不敢直接向沙俄勢力宣戰,於是乎,他選擇了一個柔化的政策,那就是鼓勵山東人民去闖關東。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在這種大規模的移民潮流中,中國的百姓成為了紮根東北的堅實力量,於是乎,沙俄那群居心叵測的傢伙在進行之後的侵略活動中可是得謹慎地掂量掂量自己此舉的實施難度。這個舉措對清朝政府那可是好處頗多,一方面有效地抵擋住了沙俄入侵的腳步,還可以緩和山東地區因土地有限而人口激增而引發的人地矛盾。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綜上所述,山東人的這個選擇是完全符合現實情況和自身利益的,東北雖然貧瘠,但是卻有重新創業的先天條件,南方雖然富庶,但是卻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所以大部分東北人都選擇了進入關東地區,而這些人大多都在東北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