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相信这三个词语,各位都不陌生,这三个举足轻重的词语透露出一股磅礴的气势,那就是“我命不由天、我的未来我做主”的昂扬斗志。今天笔者就想讲讲这三种大规模移民模式中的其中一种——闯关东。小编感到好奇的一定是,为什么当面他们选择去天气寒冷、毫无优势的关东,而非是气候宜人、遍地商机的南方呢?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少,人均土地占有量比较多

闯关东是有历史背景的,清朝末年山东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已经没有办法再好好的生活下去,所以这里的很多人都决定去一个新的地方开辟家园。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辟新的家园,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条件就是土地和人口,人口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土地。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地区,这里的土地面积非常广袤,而且大部分土地都属于无人占有的状态。清政府在当年实行了“东北人口管制政策”,满族人的起源就是在东北地区,虽然他们后来入主了中原,但是他们却在东北给自己留了“后手”。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在清政府执政期间,任何的汉人都是不可以进入东北的,那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只有满族人才可以掌控东北的土地。满洲人才多少人啊,所以东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未开放。由于长时间的对外封锁,导致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异常低下,很多地区都看不到人烟,虽然说在这里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天然的土地条件却让山东人动心了,所以众多的山东人就来到这里开垦土地或者接手工厂的生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依靠自己的勤劳积攒下了大笔资产。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南方多战乱

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乱,都是发生在山东以南的地方。河南和安徽有捻军横行,清朝花了20多年才成功剿灭,而江浙地区则是太平军的叛乱之地,在此地祸害十年左右。相比而已,东北只是土匪横行,在日俄战争之前,并没有什么大型战事发生。清朝覆灭之后,中原和江南一带也陷入军阀混战局势,山东人避之不及,哪里肯移民江南。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政府的支持与鼓励

晚清时代,沙俄虎视眈眈地觊觎广大的东北地区,一直不遗余力地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清朝统治者意识到了来自国土即将被侵略的威胁之中,但是它又不敢直接向沙俄势力宣战,于是乎,他选择了一个柔化的政策,那就是鼓励山东人民去闯关东。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在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潮流中,中国的百姓成为了扎根东北的坚实力量,于是乎,沙俄那群居心叵测的家伙在进行之后的侵略活动中可是得谨慎地掂量掂量自己此举的实施难度。这个举措对清朝政府那可是好处颇多,一方面有效地抵挡住了沙俄入侵的脚步,还可以缓和山东地区因土地有限而人口激增而引发的人地矛盾。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综上所述,山东人的这个选择是完全符合现实情况和自身利益的,东北虽然贫瘠,但是却有重新创业的先天条件,南方虽然富庶,但是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所以大部分东北人都选择了进入关东地区,而这些人大多都在东北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