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我有非我不可的工作要做。”良多說。
“父親也是一種沒有人可以取代的工作吧?”雄大反問。

《如父如子》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一部親子題材的電影,講述了一箇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養育了6年的兒子,在出生時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如父如子》於2013年在日本上映,同年獲得第66屆戛納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第61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這部電影題材並不新鮮,但導演是枝裕和尺度拿捏非常到位,更加註重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的影響。電影中,良多家和雄大家經濟狀況相差懸殊,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有著決然不同的觀念。對於孩子教育而言,其實與物質沒有必要的關聯。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除了血緣和情感的關係以外,更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在親子關係中的作用,無可取代。

導演是枝裕和常以細膩的情感和微小的細節,淡淡地敘述暖暖的情感。我將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這三個方面深度解讀《如父如子》這部電影。

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如父如子》劇照


1、人物弧光:主角和配角的性格變化,演繹出關於親子關係的成長問題

人物弧光或人物弧線即人物的變化、成長。

源自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最優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在講述過程中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或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

電影中不只有主角的性格變化,連配角的性格變化,導演是枝裕和也有兼顧到。這樣一部由劇情發展而帶來的性格變化,讓主角和配角的角色都更加鮮活,富有生命力和塑造性。

“富爸爸”的性格變化,演繹出由成功人士過渡到成為真正的父親這一角色的成長經歷

電影中塑造了良多是一個忙於工作的成功人士無法兼顧親子關係的“富爸爸”,本以為提供優質的生活給孩子,這就是愛孩子,這樣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良多一開始是一個自信且富有自身優越感的爸爸,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中。他認為雄大家條件不夠優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在知道自己的親生兒子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時,他甚至妄想過要用錢來取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後來兩個孩子的選擇及相處的問題,才漸漸發現一開始自己的錯誤。由於他自身嚴謹,追求完美的性格,讓親子關係很侷促。直到他後來的改變,願意為孩子騰出更多的時間相處。他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形象到一個能和孩子一起開心玩耍的父親,並能向孩子低頭認錯。他性格的轉變讓觀眾看到“富爸爸”的成長經歷。

良多的改變,也讓整部戲充滿了溫情,情感細膩的導演,將一個大男人痛哭流涕的畫面如此真實地拍攝,讓大家為之動容。

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如父如子》良多和慶多和好


②慶多性格的轉變,演繹出孩子細心觀察大人行為的內心世界

慶多是一個心思細膩,且做事小心翼翼的男生。他每次都認真練習鋼琴,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而是因為鋼琴彈得好,他會得到爸爸的誇獎。當爸爸跟他說,有一項任務要讓他獨自去完成時,他也似懂非懂地點頭。只要是爸爸說的,肯定就沒錯。

在慶多與琉晴交換前,良多說要送照相機給他,他第一次跟爸爸說了“不”字,從那時候開始,他漸漸懂得自己並非爸爸的親生兒子。他來到了齋木家,雖然孤獨無助,甚是想念自己的養父養母,但他都選擇獨自坐在門欄上。

慢慢地他適應了在雄大家的生活,但心中對養父有些芥蒂。特別是當琉晴跑回雄大家時,他聽到養父的聲音,當時還滿心希望地想要衝出去,可是養父半字都沒提他,他又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床位,然後獨自憂傷。

慶多的性格由溫順漸漸變得更有自己的個性,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同時也反映出以前慶多在家中侷促的家庭氛圍中壓抑自己的個性。

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如父如子》慶多入學面試


2、細節藝術:用微小的細節塑造人物的性格,讓觀眾能更深切地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去年火爆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陳凱歌因成功指導牛駿峰和郎月婷演繹《海洋天堂》,一時刷爆網絡。關於陳凱歌在點評劇本時所說的那段話更是為人稱道:電影是細節的藝術,細節的力量無與倫比。

細節的意義並不在意細節本身,而在於用細節來凸顯人物的性格,讓觀眾更直觀地瞭解電影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中,導演是枝裕和對於細節的把控,拿捏非常到位,利用多處細節的特寫,讓人物的性格更加的明顯。

第一處,咬吸管的父子,性格大大咧咧,隨意且重感情

在良多和雄大兩家第一次聚在兒童遊樂區時,良多觀察到琉晴和雄大兩父子都有咬吸管的習慣,在他家裡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所以在琉晴交換到他家第一天晚上,良多把注意事項讓琉晴自己念一遍,而第一項就是“不能咬吸管”。

在影片中,愛咬吸管的雄大經常跟孩子玩成一團,而且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在他身邊長大的孩子,性格開朗而且不拘小節。

電影中有一幕:在慶多第一次來到雄大,他們一家吃煎餃時,大家搶著吃,小的弟弟叉子弄不到,就直接用手抓著吃,沒有那麼多管教的規則,一家和樂融融。反觀在良多家,琉晴雖然吃著鐵板牛肉大餐,但冷冷清清,而且因為琉晴使用筷子的手勢不對,良多還親自教他正確使用筷子,並在他沐浴時要求他練習如何正確使用筷子。

能和孩子打成一片,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家庭,即使沒有很優越的生活,但是卻能塑造孩子健康活潑開朗的性格。

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如父如子》喜歡咬吸管的雄大父子


第二處,良多家的裝修風格及色調,折射出注重效率,追求完美及嚴謹刻板的性格

影片中,良多家在高層商品樓房裡,裝修得像旅館一樣,色調主要是暗色系,家中所有物品擺放整齊且對孩子的培養計劃也按部就班有條不紊。良多是成功人士,對待工作和孩子都要求嚴苛,從未了解過慶多喜歡什麼,只是孤注一擲認為練習鋼琴能讓一個男生變得優秀。

陪伴孩子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甚至連妻子生孩子都沒有時間陪伴,這一切說明他對工作有多熱忱,在他看來,能提供優越的物質給家庭,就是最成功的男人。

從良多家裝修來看,良多對效率的追求和要求完美的性格,在電影中也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如父如子》良多家風格


3、社會反思:親子教育中,陪伴比物質重要

電影中展示了兩種不同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良多一家有優質的物質環境,卻有著距離感的培養方式,雖然關係看起來和睦,可是卻隱隱潛伏著很多的問題。慶多為了得到爸爸的誇獎,願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小小年紀卻壓抑著自己的本性,時間久了肯定會有問題。

反觀雄大一家雖然家境不好,可是熱熱鬧鬧,沒有過多的規矩,更多的是陪伴和開心。以至於慶多在那裡住了一個週末,在父親節時還特地準備了禮物送給雄大。甚至是琉晴過上富足的生活,卻還是偷偷跑回雄大家去。孩子的本能反應,完美詮釋了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陪伴比物質重要。

就像去年很火的一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本是魔丸投胎,降世後將禍害人間。出世後的哪吒被認為是混世大魔王,不管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都賴在他的頭上。

原本頑劣搗蛋,被貼了“標籤”的他,卻被父母感化。特別是他母親,在忙碌的工作中,盡力抽出時間陪伴哪吒成長,她與丈夫陪伴孩子,幫助他得到世人的認可。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也許哪吒會成為真正的無惡不作的“混世大魔王”,可是因為父母的陪伴和付出,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為世人斬妖除害的英雄。

從人物弧光、細節藝術、社會反思,深度解讀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寫在最後

《如父如子》不只是一部親子題材的電影,更是一部探討人物成長的影片。影片中折射出人物隨著不斷變化的環境不斷地成長,引人思考,給人啟示。

導演是枝裕和也是因為這部電影,從此開始正視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彼此之間跨過多年的隔閡,重新建立全新的父子關係。影片裡的良多可以看作是導演是枝裕和本人,作為父親,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作為兒子,不只是提供物質,同時還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